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第四十六篇 病能论 - 黄帝内经 - 佚名

第四十六篇 病能论 - 黄帝内经 - 佚名

【题解】

能,同“态”,病能,即疾病的表现。本篇论述了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所以篇名为“病能论”。篇中阐述了胃脘痈的症状、病机、诊法;卧不安的机理,不能偃卧的机理、脉象;腰痛症状、诊法;怒狂的病因,病机、症状、治则、治法;酒风的症状、治疗;最后介绍了几种脉象的特点及几种古医书的基本内容。

【原文】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五卷。①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 ,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②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 ,故人不能悬其③病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也,论在《奇恒阴阳》中。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 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帝曰: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④决 ,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⑤大疾,此其候也?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 ,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帝曰:善。有病身热解?,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泽泻、?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也,聚者坚也,博者大也。《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决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

【注释】

①胃脉:指人迎脉和趺阳脉。

②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此八字《甲乙经》作“及精有所倚,则卧不安”,倚,偏也。

③悬:杜绝。

④暴折难决:精神突然受到挫折。难决,难以疏通。

⑤食入于阴,长气于阳:张介宾注:“五味入口而化于脾,食入于阴也;食入于胃以养五脏气,长气于阳也”。

【译文】

黄帝问道,有人患了胃脘痈这种病,应当如何诊断呢? 岐伯回答说,诊断这个病,应当切诊胃脉,胃脉应当沉而细,沉而细表明胃气上逆,胃气上逆时人迎脉尤其旺盛,人迎脉盛表明有热邪,人迎是胃脉。气机上逆,人迎脉盛,为邪热聚集于胃口而不散,所以出现胃脘痈这个病。黄帝问道,有的人睡卧不安宁,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这是由于人体五脏有所损伤,或是人的思想挂念着某一个事情。如果不消除这两方面的因素,是睡不安宁的。黄帝问道,有人不能仰卧,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肺位最高,就如同脏腑的盖,肺气壅盛,那末络脉就胀大,络脉胀大,于是便不能仰卧。在《奇恒阴阳》这篇古医书中,论述得比较清楚。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