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第五十五篇 长刺节论 - 黄帝内经 - 佚名

第五十五篇 长刺节论 - 黄帝内经 - 佚名

【题解】

长,即广的意思;刺,针刺;节,法度。本篇广泛地论述各种疾病的针刺法度,所以篇名为“长刺节论”。篇中讨论了头痛、寒热、痈肿、疝、积、痹、狂、麻风等病的针刺部位和针刺方法。

【原文】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三卷。①②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 ,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③④⑤⑥阴刺 ,入一傍四处。治寒热深专者 ,刺大藏 ,迫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藏,藏会 ,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⑦之,必端内针为故止。病在少腹有积,刺皮骨盾以下 ,至少腹而止,刺侠脊两傍四椎间,刺两髂?季胁肋间,导腹中气热下已。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热为故,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病已止。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止。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刺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已(原脱,据《甲乙》卷十一第二校语补)止。病风且寒且热,炅汗出,一日数过,先刺诸分理络脉;汗出且寒且热,三日一刺,百日而已。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

【注释】

①藏: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为针之’,无‘藏’字”。

②道;道路。皮肤为针刺出入的道路。

③阴刺:新校正云:“……此阴刺疑是阳刺也”。

④专:通“传”。

⑤大藏:马莳注:“五藏为大脏,而刺五俞即所以刺大脏也。”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