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得飞蒙小沟背补天 建祖庙风谷口捉兽 - 假南游 - 秦七泉
话说女娲自有补天之术,对王母说道:“想当初圣祖仙化不周山,曾吐三声,一气造神,二气造物,三气造鬼。我们只要将这三种气息提炼为阴阳精气就可以补天了。”王母半信半疑道:“所言当真?”女娲道:“如娘娘不信,明日请聚集文武大臣,是真是假,一看便知。”
翌日,王母果然率先登临天明殿,自有天奴敲击两旁的挂钟。钟发天籁之音,众臣闻音上朝。未几,百官肃立。王母镇殿道:“现有先天至圣女娲娘娘上天禀报下界灾情,说共工战败后恼羞成怒头触不周山,以至于五重天之撑天柱倒折。因此天河之水,震宫之火倾泻中元。下界生灵万物深受其害,再有毒魔鬼兽喋血纷争。本宫前日问过女娲娘娘该如何解救这场灾难?女娲娘娘告诉本宫说只有将天补起来,方能解救这场灾难。本宫又问,这天又如何补得?女娲说出圣祖仙化故事,说要用神气、物气、鬼气三种气提炼为精气,进而补天。本宫今日传音聚殿,非为别事。是想问问诸位大臣,你们当中有谁愿意牺牲自我,以做补天之气?”
众神面面相觑,各自谦让,谁都不肯挺身而出。追问再三,都哆哆嗦嗦地往后退。女娲心中感叹道:“神仙有个好祖宗,可惜没个好后代。”王母见此情形,有失颜面。于是以正义之言谩骂众神,以挽回颜面。女娲心冷,不辞而去。
女娲事不成功,无颜面对伏羲炎帝,驾云来到小沟背。待落云时,突然一阵邪风刮来,紧接着天空一声鸣叫,女娲回头,但见空中飞来一只怪鸟:
体型巨大,双翅遮天,嘴细嘴长嘴如箭。双目不一,一红一绿,马背马毛马下腹。鸡头火焰冠,凤尾五色毛。丹鹤脚,美人睫。叫声如鹅,声细刺耳。眼睛一红一绿,红眼观明,绿眼观暗。双眼齐开,洞察万物。
话说这怪鸟也不主动攻击,只是张开翅膀独立空中,眼睛盯着女娲一动不动。女娲落下云层,也不敢私自走动,生怕这怪物突然袭击。女娲屏住气息,放眼观瞧,只见河边草丛里有五色光浮跃,法眼视之,乃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石蛋。女娲笑道:“原来如此。”
话说此怪名叫“飞蒙”,飞行极快,万里云天,瞬间即至。女娲右手一起,叫声“哼唧”,只见得手中托着一尊对金杵,对着飞蒙一发力,飞蒙即飞至女娲身边,卧伏于女娲脚下。
话说女娲于小沟背收飞蒙为坐骑,将飞蒙所下之石蛋用三昧真火锻炼七七四十九天,将五色石炼为黏液,粘补青天。天既补,天柱尚无。此时北海中爬出一只神龟,女娲二话不说,奋袖操刀,剁其后足,然后施无上法力将龟足立于不周山废墟之上,以为天柱。女娲上题“龟天神柱”,是以永存。女娲补天之功绩深受历代钦敬!
欧阳公有诗云:
山经地志不可究,遂令异说争纷纭。
皆云女娲初锻链,融结一气凝精纯。
宛陵先生亦有诗云:
搅空神兵发,穿窟乖龙逃。
唯恐五色石,女娲补不牢。
九华山人亦有诗云:
直拄虚空倚不斜,上通绛阙玉皇家。
若移此柱天西北,炼石无功说女娲。
话说女娲补了五重天,天河之水,震宫之火不再泄漏。伏羲炎帝在人间看到这番景象,欣喜道:“五妹补天,功莫大焉!”伏羲喜而复忧道:“只是毒魔鬼兽仍在危害生灵。”炎帝笑道:“根没了,还怕结种吗?你我都是先天圣人,收拾几个妖孽不在话下。”伏羲道:“圣祖仙化,吐三气。一气造神,一气造物,一气造魔。按说都是兄弟,况世物稀少,兼上苍好生之德,岂可随意杀害?我意,叫玉帝下一道招贤榜文,编为神兵天将,为天所用,不是很好吗?”炎帝点头称善。
果然,伏羲将收编妖魔之事托仙鹤告知玉帝。玉帝聚众在天明殿,共商此事。前者,女娲以补天之事令众神牺牲自我,又遭受王母正义凛然的说教,大神们彼此心中不服,存了那股狭隘心思。以为女娲等辈倚老卖老,干涉天庭政务,文臣之首三清并青华大帝启奏道:“陛下万万不可行此为害之道。”玉帝惊问:“伏羲三圣体念苍生,叫朕出榜收贤,为天所用。卿乃文臣之首,理当率而多助,何故出此言也?”
他五个自有一套诡论,对玉帝道:“自古以神变妖易,以妖变神难。下方野兽更是穷凶极恶,不知王化。陛下若将那群野兽收编上天,不仅会亵渎圣境,有失宏观之象,而且难保他们兽心不良,做出危害天庭之事。其中利害,臣请陛下深察之。”武将之首真武大帝并李家父子也启奏玉帝道:“伏羲三圣虽有慈悲之心,但其不在其位,不知其政。天庭若以妖魔野兽为贤才而用之,天下之贤才则必尽矣!自古正邪不两立,神鬼不并行。唯有替天行道,铲除妖孽,天下之贤才方肯为我所来,为我所用。”。
这文武两大巨头都这样说了,剩下的一些小官就只有随声附和了。玉帝面露愁苦之状,左右纠结道:“众卿之言,朕亦有所思。可伏羲说圣祖于混沌之时曾吐三气:一气为神,一气为物,一气为魔。若按理,那些妖魔鬼兽都和我们是一父兄弟。杀兄弟者,心肠太硬。”真武大帝底气十足道:“妖孽乃低贱者,故生于地下。神仙乃尊贵者,故行于天上。我想圣祖塑造我等之时,就已考虑到尊卑贵贱之分了。所以陛下不必自责,就算按照伏羲所论,神魔本为兄弟,那以兄制弟又有何不可呢?”
三清又启奏道:“真武大帝之言是也,神魔不可共处,如薰莸不可同器。圣祖于不周山泗水滩处仙化而孕育众神。此地当为圣地,陛下理应封禅,并且在那里建造祖庙,令三界奉以香火。而那些聚集在不周山泗水滩的那些妖兽,长期吞噬圣祖所遗精华,致使成妖成魔。天下九分妖魔皆出于此,陛下既然继承正统,当以复兴圣祖为先,岂能本末倒置,不明体制耶?”
黄帝、炎帝、赤帝、伏羲、女娲同为东旻五祖。赤帝之子共工已亡,赤帝虽未报仇,但心已远离。黄帝之孙颛顼虽贵为玉帝,但为了和平治世,一不受尊号,二不受名爵,三不入宫殿。只在四大神洋之内布化众生。伏羲三圣又远离朝堂,但其威望尚在。况且女娲补天,功不可没,不好驳了他们的面子。可要是真的收编妖魔,又有些害怕。思之再三,乃下召真武大帝,下界妖魔只抓不杀,所抓妖魔一律囚禁天牢,以除邪性。真武大帝领召,自领兵下界去了。玉帝又召令李天王父子道:“不周山泗水滩乃圣祖仙化之地,周围百里之内不许妖魔鬼兽居住。并以十日为限,建造一所圣祖庙,加派天兵驻守,不得有误。”李天王父子领旨,欢欢奋奋的去了。
那文臣之首三清尊者所言不差,天下妖魔有其九皆出于不周山泗水滩处。不周山虽被共工撞毁,其地尚在。形成一谷口,长年狂风不止,伴随鬼兽出没,故名曰“风谷口”。
话说风谷口住着十万妖魔,十万鬼兽。天地甫成,不知何为善恶。正如人之初,性本善。一切凶顽,皆出本性。他们正一群群,一伙伙的寻食,说说笑笑,甚为快乐。突然疾风断树,雷电碎石。从天上降下一位降魔武将,只见其:
身长百尺之雄,目射千里之能。披头散发之狂,金锁甲胄之威。脚下踏旗鱼,腰间缚龟蛇。龙婆虎妪侍左右,各持御赐打妖鞭。昔日修仙在罗浮,四十二年终出道。平日威风无处发,今朝初试宝剑锋。
话说真武大帝奉旨捉兽,命龙婆虎妪布下天罗地网。真武大帝仗剑捉妖,想那些都是自由惯的,如何肯被他捉?有的拼命反抗,有的被俘自尽。奈何真武法力广大,大部分都被捉进囚笼。唯有十大凶兽不甘心,怨气冲天,将真武脸上咬了一口,然后闯出一条生路,逃命去了。自此真武大帝左脸破相,无脸见玉帝,于是左脸渡了一层金,右脸渡了一层银,是为“金银脸”,乃主财运之兆。
且说这逃命而去的十兽乃是梼杌、獬豸、犼、重明鸟、毕方、饕餮、朏朏、诸犍、混沌、庆忌。真武大帝率兵闯进其巢穴,其深邃可怕,无人敢入。真武指使手下放了一把火。顿时从洞中飞出四种异兽,分别是蛇、鼠、狼、蝎。他们都长着一双乌金翅膀,飞行迅速。这四个异兽也是命不该绝,反被认做是“初天四宝”,不许杀害。倒成了天下一大祸害,凭着一张横行证毒害人间,神佛两家无人敢管。就算是后来保护唐三宝南游取经的通天太圣也奈何不得他,横行最后,还是被三界义霸石魔女王所灭,才算终结罪恶。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话说蛇、鼠、狼、蝎仗着有一双乌金翅膀,不受天兵约束,冲飞在天,甚有揶揄之意。早已激怒了真武大帝,祭出除魔剑,将四兽镇住,用捆仙绳绑住,装入囚笼。真武大帝又下令搜刮巢穴,却搜出不少奇珍异宝。什么千年玛瑙、万年翡翠、琥珀、玉石、红钻、化石、水晶、珍珠、金银等类多如泥土。共封了二十四大铁木箱,正往返天庭之时,李家父子领兵赶来。真武大吃一惊:“天王来之何太速乎?”李天王笑道:“我们两个同时在天明殿受任玉帝旨意,也当同时前去交差。尊神若先我一步,玉帝面前自然褒奖不少,可曾想过在下呢?”
真武倒十分豁然道:“天王说的是,我等当一同交差。”李天王见状,也十分高兴,浑身充满力量。玉帝交给他的任务,倒能亲力亲为。当下吩咐天兵神将,不周山泗水滩方圆百里之内不许异族居住,通通赶走,不从者杀。李天王见周围山高林密,十分阴森,乃擅自做主放了一把火,百里之内尽为荒丘白地。李天王将在白地之上建造圣祖庙。但是树木又被他烧个精光,和真武大帝商量此事,真武望着那些囚笼里的妖兽计上心来道:“不如把一些温顺的妖兽放出来,用铁锁穿了主心骨。然后让他们背沙采石,不用木材,一座石头砌成的祖庙即可完工,天王你看好么?”李天王大喜,与之称兄道弟,处处赞赏于他。此计被采纳,可怜那些妖兽住的地方被毁,家中积蓄被抢,亲人目睹亲人惨,如今还要为仇人出苦力,真是有理无处诉,有冤无处申。这真是:不是苍天不正义,奈何自己是妖魔。若叫苍天施正义,但求来世做良人。玉帝原定十日为期,谁知他们五日便竣工了。李天王父子和真武大帝派兵驻守圣祖庙,安排好后事,准备驾云升天之时。下界红河之中有一天坑,坑深万丈。坑上方游魂野鬼无数,不敢入内。原来坑底趴着一只巨兽,不知其名。见它长得骷髅脸,牛角,大象耳。虎背熊腰,眼如火焰,鼻如烟囱。吼声如炸,嗜睡,灵听。专吃鬼魂。
这巨兽正趴在天坑底下睡觉,耳朵听到万丈天坑外天上云动的声音,巨兽怒一吼,盘旋在天坑上方的鬼魂皆破灭,真武大帝和李家父子正驾云飞行,快到九重天时,突然被一阵声波巨浪袭来,站立不稳,跌下云层。九重天上有巡查天兵,视之,告知玉帝知晓。
玉帝失色道:“是什么妖孽作祟,竟使二位爱卿回天不力?”千里眼回报道:“禀报陛下,下界红河谷有一天坑,深万丈,里面卧着一只鬼脸牛头巨兽,是它睡足了觉打了一个哈欠,李家父子和真武大帝便坠下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