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281话:翠屏庵 - 不死贱男 - 雲中龍

281话:翠屏庵 - 不死贱男 - 雲中龍

心病需要心药医,慧心师太进一步的解释:“我想不少人念《大悲咒》,可能是在走投无路才需要的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如果精神不倒,这一般的小伤小痛,确实念了《大悲咒》后会不药而愈。”

“那么大的伤痛、病痛,仍然是要大夫才能医治好的,一些大寺庙里的高僧,他们不仅精通佛理,也精通医理。在许多时候,比如瘟疫的流行,战争年代,大批的百姓到寺庙里求医,这些高僧就是在双管齐下,佛理、药品一齐,拯救平民于伤痛、水火、温疫之中。”

接着师太又告诫说:“佛告诉我们凡事不可太痴,这佛经也是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关键是取其精髓。我倒是认为妳这几天的疑问,是慢慢向佛理的深度靠拢。”

潘金莲在慧心师太的循循教诲之下,也慢慢地喜欢上研究佛理。她不禁为自己在张府那三年的替身而感到惋惜,那三年如果能有慧心师太这样的高尼为她讲经,她可以从学《佛经》中知道多少人生的真谛,她也会解除掉人生多少的烦恼,说不定也会少做多少错事,肯定不会上西门庆王婆的当,可惜这一切都一去不复返。

这就是佛的缘分,是要到时才会有的,求也是求不来的。缘来缘去,缘尽缘散,这也是佛所说的。如果真的有缘尽缘散的那天,潘金莲也不必悲伤。

一早吃了一顿简单的早餐,慧心师太便对潘金莲说:“施主,我看妳心已定,我也该回庵堂去了。现在妳自己在家念《大悲咒》时,可以思考一下佛理,如果有兴趣,妳可以去庵堂去找我,我们可以再学习其他的佛经。”

这几天慧心师太每天按时讲经,让金莲养成了一种习惯,到时就不由自主地想念《大悲咒》,然后再聆听师太的讲解,这种习惯,逐渐使她忘记了忧愁与烦恼。师太说要告辞,潘金莲不禁惊惶失措,顿时觉得失去了依靠。

师太见潘金莲如此,便安慰她说:“施主,看来我与妳是佛缘未了,那我回

金莲准备叫王婆帮她雇车送慧心师太回庵堂,慧心师太说:“施主,不必操心,我来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今天早饭后那天送我来的车子必定会来接我,送我回庵堂。施主只要常持观音菩萨所倡导的,清静心、平等心、慈悲心、恭敬心,每天早中晚常念《大悲咒》,自然会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

果然师太话刚说完,有如神助,就见到了那天送慧心师太的那辆棚车来到门口,也是郓哥雇的车。慧心师太带上了那个随身不离的竹编箱子,上了棚车,挥挥手,马车便离开了,霎那时便消失在道路的尽头。潘金莲实在不知道慧心师太答应再来陪她会是在哪一天?

“如果西门庆回来,我岂不是会连累师太,还是我自己去一趟翠屏庵吧。”

潘金莲一方面拜访师太,二方面也是看看,师太的地方是否是容得下她身的地方?如果这一次侥幸能逃过一劫,留下一条命,那金莲就恳求师太收留她,让她削发为尼。家中的财产,包括陪嫁的东西,全部变卖,也够几年的开销,过了几年再想办法,金莲有手有脚,又不懒,总有找得到办法养活自己的。

郓哥接送师太,肯定找得到翠屏庵,潘金莲与郓哥商量好,就在这两天去庵堂,先看看再作打算。金莲这吊在半空的心,这时才落实了下来,她晚上也会睡得踏实些了。

这两天没见到西门庆派人来骚扰,潘金莲心想是他真的出门去办事去了。王婆在慧心师太来的前几天晚饭时还过来看过,到现在她也没有再来过。

这王婆大概心想:“潘金莲这一个妇道人家,丈夫死了,舅舅与小叔又不在,没个主心骨,能做些什么?再加上慧心师太,也不过是一个尼姑,这两个人谅她们也翻不起大浪,只不过是念念佛经,讲讲佛理罢了。”

“用不着去守着,再说西门庆是很在乎这个潘金莲,等事情结束之后,肯定会接回去做小妾。人嘛,好死不如赖活着,只有疯了的人才肯放弃享受荣华富贵的机会,得罪了潘金莲也就是得罪了西门庆,何苦作恶人呢?”

在没有人监视看管的情况下,潘金莲又一次找郓哥帮忙。这个小哥很够义气,二话不说,仍旧雇了几次雇过的棚车,清晨就带着金莲出发,紧赶慢赶,中午时分就到了。

没想到慧心师太的翠屏庵,就在金莲娘坟墓不远的小山上,一条小溪把翠屏庵与娘的坟墓隔成两边。

棚车就停放在山下的一家农户牲口棚里,郓哥带着金莲顺着沿山砌好的石坎往上走。这山虽然不算高,但要砌好这些石坎直到山顶,也是要花不少的钱。慧心师太出家,修庵堂,砌石块,这都是要花不少的钱,穷苦人家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闲钱修庵堂?

想到这些,金莲心中泛起了几分苦涩,佛家强调众生平等,其实哪里来的平等?如果慧心师太的婆家出不起这笔钱,那慧心师太哪能在这种山青水秀的地方有个安身立命之地潜心学佛呢?像潘金莲这样出身的人或是比她更没有出路的人,纵是有千般心万般意去虔诚向佛,能有这样的条件吗?

虽然是早春,但没有冬天那么的寒冷,早晨的晨霭,一如轻纱似的薄雾,由于没有强烈的阳光照射,它们迟迟不肯散去,潘金莲与郓哥边爬着石坎,边想着事,看着这周围的景色,不由得想起唐诗中的两句:“远望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庵堂在薄霭中,石径在青翠的松柏林包围之中延到山顶。修庵堂之时,必有讲窟,出家之人是不必追求奢华,所以没有栽什么奇花异草,但松柏一年四季翠绿长青,在一般人心目中,又代表一种浩然正气,所以这小小庵堂却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

渐渐走近庵堂,它的建筑材料也不流俗,它不像一般寺院用的是青瓦红砖墙,山门的门又厚又重。它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小小的山门大红漆,四周围起的院墙虽是就地取材的山石,却打刻得整整齐齐,那摞起的山石之间用的是糯米粥作的砌缝材料,这围墙俨然浇铸成一体,特别的结实。

里面的庵堂用的是青砖表达瓦砌就,庵堂的木梁柱没有贴金、雕花,显得朴素、庄严。庵堂的殿堂并不大,殿堂四角翘起的飞檐,挂着铜风铃,一阵风吹来铜风铃就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总之这座庵堂精巧别致,品味超凡脱俗,倒像是慧心师太的人品。

金莲敲敲山门上的铜环,一个年轻的尼姑约有二十多岁,一如慧心师太,一色的月白色僧袍,她面目清秀,态度可亲。未等到金莲说话,便问道:“请问施主是否姓潘?”

潘金莲略带惊讶:“妳怎么知道?”

小尼姑说:“师父说如果有个美貌的女子,身穿孝服而来,她姓潘,她是为师的知己,直接带到师父的禅房则可。”

郓哥说:“金莲姐,妳与这位师父进去,我在山下等妳了。”

郓哥下山,潘金莲便跟着小师父走进庵堂的小院子,这个小尼姑年龄与她大概相同,但是言谈举止显得利落能干。从小院子穿过中间的殿堂就是后室,殿堂中供的是观音菩萨,这是樽贴金的泥塑。观音菩萨站在莲花之上,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面目慈祥。身上的衣袂飘飘,显得极为传神,观音菩萨大小如真人稍高一点。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