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铿锵三人行 - 重回一九八四 - 君影草儿
    自从上了幼儿园后,陈仁清算是被安晨曦和林兴华缠上了,每天就跟照顾儿子女儿一样照顾他们。谁叫她心软谁叫她见不得林兴华满脸委屈的正太样,也受不了安晨曦那个小萝莉的缠功。每天都在逗孩子中度过,还算是蛮有趣的。三个孩子的无良父母倒是看戏似的看着这三个孩子互动。
    三家人也逐渐熟悉起来,林兴华的爷爷奶奶跟陈爷爷一样都是服从安排从部队转业分过来的,而安晨曦只是父母工作分到这里,一家三口单独在白水县。三家人经常在一起聚餐,这跟陈奶奶的好客是分不开的。到后来,要是安晨曦父母没有按时来接孩子,就直接到陈家去接了。林兴华的妈妈也是老师,爸爸是警察,不过是铁路上工作。安晨曦的父母在政府工作,安妈妈是在计生办,安爸爸在县委,具体的职务陈爷爷他们没问,但总是很忙很忙。
    开学头一个月过去了,陈仁清终于摆脱了天天喂饭的生活,让两人学会了自己吃饭,至少在她面前是这样。在毛老师的默许下,陈仁清可以带其他书到学校看,她也不敢带太深奥的书来看,太妖孽了总归不好的吧。带的书是大姑他们从市里买的适合小孩子的读物,上面标有拼音什么的,现在小朋友的读物其实并不多。
    六一时,新华书店打折,外公给他们几个孙辈(表姐和两个表哥,以及小清)买了一人一捆小人书。前世陈仁清对这些书保管的不是很好,借出去的没有收回来,或者被弄坏的,整理时扔掉的。她重生之前可能就剩下十来本不成套的小人书,连大姑买的彩色的童话故事一本也找不着了,这让小清十分后悔,虽然她家的书相对其他人家而言已经不少了,但散失的那部分还是很让她心痛。
    所以这世她对书籍是格外的珍惜。受她的影响林兴华和安晨曦也开始学习拼音。幼儿园的大班才会开始学拼音,教他们的任务自然落在了陈仁清的头上,也许小孩子真的是接受力强,这两孩子很快学完了声母韵母等,数字也认识了1-100。小清没有要求他们会写,太小了能认识就可以了,过两年上学前班再写也不迟。
    现在每天都是陈奶奶或者小姑去接陈仁清,然后还会带上两个小拖油瓶一起回家。林爷爷和林奶奶都没有退休,林爸隔几天才回来一次,林妈则是在乡下的学校跟陈妈妈以前一样周末才回来。安晨曦的父母更忙,也乐得有人帮忙接孩子。
    开始还觉得不好意思,后来习惯了也了解陈家人的脾气,只是来的时候会带点水果啊或者自己做的东西之类的。人总是有来才有往。三家人的关系逐渐亲密起来。每天回家后,陈仁清总是带着两人帮奶奶收摊,完事后一起学习40分钟,奶奶饭也焖好了,大人也差不多回来了,林安两家人也来接他们回家了。奶奶当然也会留他们吃饭,不过他们只是偶尔会留下。
    陈仁清最近很是烦恼,陈奶奶的小本生意其实就是偶尔贩点水果、瓜子什么的,根本挣不了什么钱而且还挺累的,小姑因为还没到缫丝厂招工的时间,就在家里和奶奶一起带孩子,就二姑的女儿。二姑父他们现在住回厂里了,但吃饭什么的还是在陈家。二姑父本来是不愿意的,小清提议让他交生活费,这话爷爷他们不好说,说了就是得罪人,当然小清也让陈爸交,都是儿女也不缺那点钱,每月8块钱都在家吃。
    现在是87年,改革开放初期,挣钱的机会满地都是,小清真心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可是三岁的自己怎么才能抓住机会?机会总是青睐有装备的人。陈仁清想起自己前世是在二完小上的小学,门口的商店是学校老师经营的,地盘却是县医院的,她特意去看了看现在那个门面好像还没被改造出来,依稀记得那个门面后面就是停尸房。也许是因为地方不太吉利吧。陈仁清决定去游说奶奶找人把那个门面租下来。
    “奶奶,我跟你说个事啊。”
    “啥事儿啊?”陈奶奶挺诧异的,这孩子又有啥主意了?
    “奶,你看人家一小跟前的小卖部那生意可好啦,咱到二小也开个吧。比你摆摊好多了,又不怕风吹雨淋的。”
    “啥孩子,那商店是说开就能开的吗?二小跟前就没有适合的铺子了,一边是医院,一边是人家的住宅。”
    “咋没有?就医院那边啊。停尸房前面,就是靠街道那边不是有一排房子吗,那就行。”
    “人家医院能给你租,还要给你开门。谁干呀。单位的房怎么会对外出租嘛。”
    “我今天和曦曦他们出去玩时还听见有人说县医院要对那个地方进行改造,人家还说要对外招租,还说是给医院创什么来着。”
    爷爷接道:“创收?”“好像是这个词吧。”
    奶奶问:“啥是创收?”
    “上面好像是说各单位可以自行找地挣钱,好像是这个意思吧。”
    陈仁清赶紧敲边鼓:“奶,你看吧,爷爷都说上面有政策了,乘人家都不知道这个消息咱们赶紧找人去吧,就要靠学校那间小的就行,卖卖文具呀,小吃呀什么的,总比你摆摊方便吧。”
    陈奶奶揉揉小清的头,“租金多贵呀,咱们还是租不起的。还是算了吧。”
    爷爷也没再说什么,陈仁清不想放弃,继续游说奶奶,家里奶奶做主,奶奶同意了那就不是事儿。“奶,那我给你算笔帐啊。你看你卖橘子,进价1毛1斤,卖价最多两三毛,买家也是不固定的,橘子的保鲜期有限,还要加上烂掉的这部分亏损,一天卖30斤,也就9块钱吧。要是开小卖部,在学校旁边有固定的时间段,当然寒暑假除外。
    二小学前班一个大概四五十人,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一个班现在有四十来个,总共有学生是五百左右吧。就算有一半人每天来买一次,一个本子是1毛钱,进价5分。每个人都要用本子吧,这进的钱是多少?租金一月超不过20吧,咱们还可以多签几年合同,跟他们把价固定下来。怎么算也比您卖橘子挣得多吧,而且也不怕日晒雨淋,还可以跟学校一起休息,多好呀。”小清一口气说了这么大段话,自己都觉得渴了,谁知奶奶还是没说话。定睛一看,爷爷奶奶却是目瞪口呆的望着自己,陈仁清有点心慌,难道他们看出什么来了?正想说些什么圆一下,却被奶奶一把搂在怀里直亲。
    “哎呀妈呀,我大宝孙真厉害,这么会算账啊。真是那什么~~~”
    爷爷一口接过来“天才呗。”
    小清被夸的有点脸红了,她毕竟不是真的三岁的小孩子嘛。赶紧岔开:“那咱们开不开小卖部啊?”
    奶奶一锤定音:“成,咱开。”接着又犯愁了,“咱该找谁租呢?”
    “奶,你忘了,爷爷有个老乡不是在县医院当院长吗?找他呗?”
    “院长?你是说小王?”
    “对,就是那个王伯伯。”
    奶奶是个说干就干的急性子,看看时间还早,人家应该没有休息,找出最近别人送的几样礼品,就招呼陈爷爷,“老陈,走,咱去小王那一趟。”
    “我不去求人。”关键时刻爷爷掉链子了。
    奶奶使出了杀手锏:“敢不去,我让你以后都下不成棋!立马我给你扔垃圾堆去。”爷爷虽然是个臭棋篓子,但是超爱下象棋,谁来了都要下两把过瘾,哪怕输的再惨。“快走,到地儿不用你说话。赶紧了,别磨蹭。”
    陈爷爷没办法,蔫啦吧唧的跟着陈奶奶走了,临走时还不忘瞪了始作俑者一眼,小清调皮的回了个鬼脸,让他又好气又好笑。
    没过多久,陈奶奶他们回来了。小清看他们脸色如常,赶忙追问,“怎么样啊?奶奶?”
    奶奶卖关子:“你不是有能耐吗?猜猜看!”
    “哎呀,爷爷,你说嘛!”
    “现在想起我来了。哼。”爷爷耍起了小脾气。
    小清赶紧撒娇:“爷爷我错了,以后再也不笑您啦。原谅我嘛,告诉我吧。你最好啦。么么。”
    “还有我呢?奶奶不好吗?”
    “奶奶也最好啦,么么。”小清赶紧安抚吃醋的老太太。
    奶奶也不卖关子了,“你王伯伯说,他们下个周开始进行改造,几天就行了,而且里面粉刷什么的他们负责,让咱们明天把钱交了就算成了。”
    “那租金多少?要签个合同吧?”
    “什么是合同?”奶奶疑惑地问。
    陈仁清才反应过来,合同法是1993年才开始颁布实施的,现在还没有这个说法。赶快想办法:“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跟以前的契约一样?他说的算数不?”
    “还以为又是你外公跟你说的什么新词呢。人家是院长,怎么说的不算。咱明天去把钱交了,让他开个条子,就可以了。敢不认账,我还没见过不认我帐的人呢!”奶奶说的那叫一个豪气啊,用后世的话说真有女王范啊。
    “那租金呢?本来人家定的15块一月,交半年。我跟他讲一月12,一次交一年,你王伯伯同意了,就等咱们明天去交钱。”
    “那还行,奶奶真厉害。那咱家有这么多钱吗?”
    就见奶奶朝爷爷一挤眼,“咋没有,老陈,把你藏的私房钱拿出来吧。”
    爷爷大惊:“我哪有私房钱,不都交给你了吗?不信我找给你看。”说完就准备进房去。奶奶一个健步拦住他,对小清说:“清啊,去你爷爷屋里,大立柜,中间那的抽屉,打开后,往上摸,上面粘了个信封。给你爷爷找出来。”
    “好咧。”小清给爷爷使眼色,不能怪我啊,是你自己不小心被发现啦。愉快地抄出了爷爷的私房钱。
    爷爷只能耷拉着脑袋,不敢多说。奶奶拿到信封后,数了数,整一百,都是十块十块的。“就知道你这臭老头不老实,看你还说什么?”奶奶装的一脸严肃,其实早就知道爷爷的私房钱藏哪了,就等着他多藏些再没收,上翘的嘴角出卖了她。小清也看见了,为了给爷爷留脸面赶紧找了借口开溜,免得这老头又怨她见死不救。谁叫你藏私房钱活该,小清在一边幸灾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