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浅谈“堪舆风水”和“子平命术” 堪舆 - 元璞随笔 - 元璞
堪,天道;舆,地道。堪舆即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史记》将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本有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意,后世以之专称看风水的人曰:“堪舆家“,故堪舆在中国民间亦称之为风水。
堪舆:堪,地突之意,代表“地形“之词;舆,“承舆“即为研究地形地物之意,着重在地貌的描述。
堪舆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夭穷通。因此堪舆(风水)与人之命运休戚相关。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段话出自晋人郭璞所著的《葬书》,这是“风水“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
郭璞简明扼要地说明了“风水“理论的根本:以“生气“为核心,以藏风、得水为条件,以寻求一个理想的墓葬环境为着眼点,以福荫子孙为最终目的。对于如何界定风水的好坏,郭璞的观点是:“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古书载: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