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 诡仙成道 - 心不冷
大晋的历代君王其实都是十分英明的,这也是这个王朝能够在灾难之中延续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历代大晋帝王基本上都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其中除了开国皇帝太祖高皇帝之外,贡献最大的应该就是那位景皇帝了,他在位期间所里下的功劳是有目共睹,所以大晋的官员一直以来只要勤勤恳恳的做事,基本上不会出现任何不好的事情,这一点在赢稷登基之后出现了改变,现在所有大晋的官员在每天上早朝之前都会给自己的家里留下一份遗书,然后满怀忐忑的步入了皇城,赢稷的高压统治由此也可见一斑。
从历史的角度上面来看,像血腥暴力的统治一般都是维持不了多久的,这一点似乎是注定的。毕竟没有人能够忍受每天这样的高压强度,而这些大臣们在步入往日里觉得高尚的地方,现在却感到了一丝丝的害怕,每一步都仿佛是在迈向死亡一样,好不容易来到了大殿之中,赢稷却还没有来,诸位大臣也面面相觑不敢说话,像皇帝迟到的这种事情在大晋的历史上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可现在这样的事情基本上已经成了常态,可是他们却没有能力改变什么,只能在心里暗暗的叹气,等着赢稷的到来。
“陛下驾到,上朝!”随着一名内侍的尖啸叫声,赢稷的身影出现在了金銮殿。
在众位大臣高呼万岁的时候,赢稷穿着龙袍已经坐在了龙椅上,不得不说,他确实具备着某一种威严,让人能够感到不寒而栗,在他坐到龙椅上的时候,他身边的内侍也高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众位大臣在听到了这一句话的时候,如果在以往的话,那肯定会纷纷将大晋各地的情报上报出来,然后在金銮殿上得以讨论,并且想出办法去解决这一件件事情,可是自从赢稷登记之后,在这样的高压统治下,原本那些能够直言进谏的大臣,此时此刻也变得沉默了,他们心里都明白,现在的朝廷基本上已经成为了赢稷的一言堂,更何况,关于这些事情他们之前就已经上了奏折,算是做到了自己份内间的事情,而赢稷如果愿意处理的话,自然会在朝堂上将这些事情提出来,要是不愿意的话,那也不会去提这件事,他们如果再去提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惹得这位新登基陛下不快?到时候等待这些的人的除了简单的责骂可能还会有更大的隐患,可能会让赢稷觉得直到现在他们这些人都还不能够听从从他的命令,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这些人基本上十分默契的保持了沉默。”
这样的局面似乎就是赢稷想要看到的,他见诸多的朝臣并没有发表意见的样子,脸上浮现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随即示意自己身边的内侍宣告自己写下的圣旨,在得到赢稷的示意之后,那名内侍当即用自己尖细的嗓音宣读道:“朕上承天命,下顺黎明,登基为帝,至今十余载,无赫赫之功,亦无所过错,今朝廷与北莽交战,战损繁重,民不聊生,朕为解天下疾苦,有意于北莽谈和,故而许皇室长女出嫁北莽,燕云之地莽荒不已,当地百姓不堪教化,特此做为皇礼,以求能够止乱兵戈,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在听到这一道圣旨的时候,朝廷上的诸位大臣脸色纷纷巨变,一时间神色惊疑不定,他们当然能够听到圣旨里面所表达的意思,其主要的想法还是想以公主和亲的方式从而来结束大晋跟北莽之间的战争,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朝堂上的一些大臣们都还能够接受,毕竟在现在这样的情况来看大晋与北莽之间的大战必然是持久的,在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结束的,相对应的他们也要就为此投下更多的财力以及精力,到时候的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如果能用一个女人从而换取和平,这当然也是他们所追求的,可是重点却在于赢稷后面用燕云十六州做为赔礼!
要知道燕云十六州可是大晋对抗北莽的一道重要的门户,有这一块地方在,北莽的军队想要南下就只能够从重兵把守的河南道南下,这样一来对方的战略方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朝廷也有足够的时间调拨军队反攻,甚至展开常年累月的战争都不在话下,这也是大晋的国力无论是在强盛的时期,还是十分衰败的时期,北莽都拿大晋没有任何办法的原因,因为战略要地始终掌握在大晋的手中,只要他们愿意,北莽永远也不可能攻入大晋!
关于这一点,这些朝廷的大人物当然是在心里一清二楚,正因为知道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意义,所以当赢稷说出这个话的时候,所有人的面色都是沉了下去,关于这一点他们绝对不能够让赢稷按照圣旨上面的方法去做事情,因为如果这样的话等待大晋的,那就是北莽无休止的征伐,因为在那样的情况下,战略上的攻守已经易行了,这样的结果等待大晋的很有可能就是亡国灭种!
他们这些人虽然可能是因为家庭,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贪生怕死从而臣服于赢稷的,但是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底线,那就是绝对不能做大晋的罪人,绝对不能做亡国奴,也更不可能将祖宗的江山拱手让人,如果真的这样做的话,他们的子孙包括他们自己都会遗臭万年,受到万民的唾弃,所以当即就有大臣出列反对道:“陛下,我认为此举不妥,燕云十六州,做为我大晋对敌御北莽的重要城镇,怎么可以轻易的拱手让予他人,这一件事情绝对不行!”
当第一位大臣走出了队列之外,其余不少的朝臣也纷纷的走出了队列,他们的言辞一个比一个激烈,所阐述的观点也一个比一个鲜明,那就是燕云十六州绝对不能够作为陪礼赠予北莽,所以这一场和亲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各自的观点都十分的明确,如果赢稷真的要这样做的话,那么迎接他的是整个朝廷的反对。
对于现在的这种情况,赢稷似乎早就有所预料了,他从龙椅上面站了起来,在金銮殿的最高处俯视着诸位朝臣面容十分的冷静,他淡淡的开口道:”这样说来,诸位大人似乎是不同意我的意见呢,并不想要大晋与北莽重归于好了。”
见到赢稷似乎有发怒的征兆,可这些平时臣服他的朝臣们,此时此刻居然没有任何的畏惧,其中数名朝臣上前一步,有一人开口道:”陛下,我们并不是不想遵从你的旨意,而是如果真的将燕云十六州交给北莽的话,那到时候等待我们大晋的将会是万劫不复的境地啊,北莽的军队随时都可以从北方南下,那个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组织这么长的防线,就算是真的组织成功了,这么长的防线,那也是劳民伤财,根本就支撑不了几年的呀,等待我们大晋的那可是真正的亡国灭种啊,这件事情还请陛下能够三思而后行啊,我们这一切也都是为了这个天下考虑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