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城门税 - 大骂在明末 - 老实人12
南京南京。
战国时楚威王始置金陵邑。
以为“王之地也”,简称“宁”。
南京话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明代及清代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官话。
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所传授、使用的中国语也是南京官话。
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中国话。
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
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
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
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
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
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一三五六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
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故定国号为明,是为明太祖。
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留都。
一三七八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
一四零三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留都。
一四二零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看到南京,刘髑歙知道,他的目的地到了。
这里显然不是他真正的目的地,但是暂时的目的地。
在这里,刘髑歙想要的,就是如他说的,跑官,没官怎么混日子。
在现代社会是一品的老外二品的官,三品的少数兄弟四品的汉。
不过,那是现代!
而古代就有这样的好。
当然,前提是中原正统当皇帝的时候,那可是地道的一品的官,二品的汉,三品的少数,四品的外。
那些老外,在这个时候,全都是夷。
亏得是大明朝,那些外夷叫洋夷,或是虾夷,换了更古,外夷们都是叫蛮夷的。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比野蛮人还要不如,是下等中的下等。
在中国古代混一个官儿当当,是很必要的。
在这个快要到乱世的时代,最紧要的,就是混一个军职。
在南方的地方是没有前途,但在安徽,却是十分的珍贵。
我们不得不看看历史,在历史上,安徽属于南京的南直隶。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这个分布是很有讲究的。
两京,是北京和南京,北京下辖顺天、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永平。
南京下辖应天、凤阳、淮安、扬州、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
其中,北京是天子守国门,顺天、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永平这些地方是军事的后勤重政。
国家虽然从南方调钱粮,但这些州府还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说,如果战事小,而这些州府的出产足,大明朝完全可以北上御边。
根本不用从南方调多少的钱粮。
天子为什么守国门?
这不是苦差事,是可以办到的一件实事,只是后来大明的政治……
也就不说了,国力下降,越来越倚重南方的钱粮输入了。
在这方面主要是南京。
南京直辖的,主要就是昔日,在古时,大商时代,殷纣王打下的地盘,这是从当时东夷人手上抢来的,也就是后来所称的――中原!
又或叫……中州!
这里是重要的第二钱粮出产地。
是大明朝第二个口袋。
但是可惜啊……
南京后来也出了问题。
在成祖把南京定为留都之后,南京成了一十三省向北京输钱粮的主要通道。
大明朝的军工业,火器,主要的出产,也是在南京。
大明第一太监,郑和郑公公七下大洋,用的宝船,就是在南京船厂生产的。
你说这南京,得有多华丽?
多富贵?
这就是南京啊……
刘髑歙是现代人,看古代南京,不由心生向往。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个时候,南京还没有遭到后世的三劫。
这三劫,第一劫是满清攻打南京。
毫无疑问,以当时清兵的嘴脸,打下这样的地方,要不烧杀掳掠抢劫(弓虽)(女干)再加(又鸟)(女干),都对不起那脑后的大辫子。
有人反对,这历史上面没怎么说呀?
那是当然的,如满清这样的,搞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杀了杀,屠了屠,可以说,没有进行一场大屠杀,已经是你这个城市里的祖上开恩,前人积德了。
还想怎样?
有了比较,南京被小小的搞那么一搞,也就不重要了。
好在南京很重要,很快又发达起来。
但后来,却又发生了第二劫,那就是太平天国的造反。
刘髑歙坚定的认为那是造反。
太平天国是一场宗教进行的造反,愚昧落后的无知加自大。
这样的造反如果说成是起义,太丢人现眼了。
太平天国的灭亡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他后来居然比伪清还要贪污腐败。
从太平天国造反到天京城破,不过一十三年,可见其政权的(忄生)质是怎样的。
因为这是造反,而不是起义。
这次造反堪称造孽。
南京的繁华全被毁了。
因为这南京的毁灭,造就了当时中国湖南和上海的发达。Www。。com
人说湖南的妹子漂亮,全是让曾国蕃的湘军抢南京的银子养的。
而南京……
刚刚缓和过来,又遇到了日本人搞的大屠杀,那就是南京未来的第三劫……
多可悲的一座石头古城啊!
朱元璋选这里为国都,可见这里的秀美繁华!
现在的南京,远非后世可比!
刘髑歙感叹中。
不过,再感叹,也是要入城的。
这个时候,刑大来和刘髑歙说话了,他的意思是,得掏钱。
走一起这么久了,刑大也看出一些刘髑歙的品(忄生)。
刘髑歙是什么人是次要的,但他的(忄生)格也就是那样,小器自私,但很关照自己人。
跟了刘髑歙这些日子,最大的好处就是,刘髑歙管他们吃饱。
刘髑歙虽然小器,抢别人的钱,从哪看都非是一个善类,一脑门的歪门思想。
但他对自己这些人,还是很好的。
刑大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过了这么多日子,却有一点。
也就是说在刘髑歙的身边,这才算是吃了几天的饱饭。
要知道这可是古代的封建社会,不是在这个社会,你根本无法想象这里的老百姓,如刑大这样的穷人,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那叫一个狗不理。
连狗都不想要过这样的日子。
很多老百姓过的日子是穷上穷,苦上苦!
吃了上上顿,等不来下下顿,一天到晚的挨饿。
而且,你想法子赚钱,因为你的出身,还容易给别人找到碴儿。
刑大他们是卖艺的,有时的确是可以混到些钱,但这些钱又有几成是可以真正的落入到他们的手上呢?
日子苦啊!
人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过去刑大还不太理解,现在算是全明白了。
有刘髑歙这棵大树,哪怕日后受到一些牵连,至少眼下是没问题的。
而要想这日子过得长久,就要在关键的时候提醒一下刘髑歙。
刑大说的是城门税。
古代,进城,除了乞丐一般是不要钱,因为没钱,正常人想要进入城里,怎可能不交钱?
你就是不交实钱,也要交物钱。这就是规矩!
刘髑歙和刑大他们走近的时候,就看到一队队的老百姓在门**钱。
当然,也有例外的,那些文人,举人,秀才,一副贵人样子的,甚至是商人,都可以自由的出入……
原来,这城门税,也是有区别待遇的。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有的人付,有的人不用付。
刘髑歙当场脾气上来了,他知道,人啊,一旦服了软,就次次服软。
过去的刘髑歙一定会低头认怂,但现在不会了。
一方面是他身体内二十四对染色体对他的影响,二来他也是了解了一点Padmé Amidala。
Padmé Amidala是很臭屁的,也就是说高傲。
你大模大样的给她找麻烦是不行的。
但这种城门税?
别开玩笑了,有了Padmé Amidala在后面,交这种钱也太掉面儿了。
刘髑歙不缺这几个城门税,但坚决不会交的。
除非这里是一视同仁。
凭什么人家不交,我就要交?
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刘髑歙才没有尊守的习惯呢,他带队就往里走。
却听小兵的大喝!
“站住!”
小兵很凶,那些城门兵一向都是如此。
看人,一看你不是读书人,不是当官的,也不似一个有钱的,而是一个中等人家,或是一个穷人,当然,是指那些有产业的穷人,就是他们发威的时候。
“瞎了你的狗眼,没看见这儿啊,后头排队去!想早入城,多交两倍的钱!每个人都要交!”
刘髑歙没有Padmé Amidala在身后,没有那把锋利的刀,没有自己变强后的感觉,他一定会怂,可是现在?
刘髑歙横眉立目:“(女马)(尸穴)。你(亻也)(女马)知道我是谁?滚你的蛋去,收老子的钱,问你脑子是不是进屎了!”
小兵大惊,也有点怒。
他道:“你谁呀,你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虽然样子怒,但已经有点发软了。
小人物就是小人物,他们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一般老百姓是不敢也不会这么横的。
这就和小日本似的,小日本你老实,他就凶你,左一个八嘎又一个呀路的。
但你反抽他一耳光,先骂他一句八嘎,那就什么事没了,他可能会低下头向你道歉。
斯里马塞,哇达西哇狗贼一码多西嘎!
这城门兵也就是这德(忄生)。
却有一个士兵过来说了两句。
那小兵头当下大怒,指向刑大,然后再指刘髑歙,手把腰刀,抽出小半道:“什么东西,也敢在爷面前称爷?”
一群走江湖卖艺的,也许有点本事,但怎可在大明的城门前如此放肆?
却见刘髑歙飞起了一脚,他才不介意呢,他知道,大明朝南方的士兵弱得很。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这种不是军队的军队对他而言正常没有威胁。
只要他横起来。
那些小兵也不想要得罪狠人。
这一脚踢得那叫狠,小兵几乎起不来,城门处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小兵,一个岗多少也有上百计的人。
士兵们冲出来,把刘髑歙围住了。
有的人还要向刘髑歙身后的人去。刘髑歙急了,他是老大,当大哥的,如果把事情搞糟了,成什么样子?
当下道:“都(亻也)(女马)想死?”
一名百户军官样的人过来,道:“混帐,这里是什么地方,你一游民,也敢放肆?”
这其实还是摸底,不知道刘髑歙的来头到底是什么。
刘髑歙道:“看来你们是想要找死了。”
他哪说得出自己的名号,心里郁闷,别不是在这里就要开斩了吧!
得,打就打吧!
了不起,打完之后,上山当大王去!
但丢人不可以丢份儿,这个时候要退让,那可是什么都完了!
正当就要血溅当场的时候,一声暴喝响起:“住手!”
却是那宝蓝衫的人适时的赶到了。
宝蓝衫骑驴慢,却也慢不到哪儿去,现在也算是一赶,所以就赶到了,他本就是要回南京的。
那城门百户是认得宝蓝衫的,当下就道:“熊大人……”
招了下手,让众将士们把兵器放下了。
因为他知道面前人的底细。原来这个人叫熊廷弼,字飞百,亦作非白,号芝冈,楚党。
他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刻苦强记。
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授保定推官,尽释被税监王虎冤系狱者多人,并上撤矿疏,以能擢为监察御史。
《明史》称其“有胆知兵,善左右射”,“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换句话说,他和刘髑歙一样,也是位爱骂人的。
不过熊哥和刘髑歙不一样,人家是文化人,说话都带着麻花效果,拧吧。
不似刘髑歙,是粗人作风,张口就是三字经。
也因为熊廷弼听刘髑歙说话的这种习惯,有了亲近之心。
所以他才莫名其妙的跑过来,替刘髑歙解围,那么……
熊廷弼这样的大官,是怎么跑到南京的呢?
原来万历三十六年,当时的辽事问题已经出来了。
努尔哈赤的狼子野心已经露出来了,他在关外干的也越来越大了。
明朝,也就是当时的万历爷,已经发觉了,就派人去看了。
派的人是谁?
熊廷弼。因为万历知道他知兵事。
大明朝的惯例,是文官节制武将。
开始还好点,但土木堡之变后,文武的力量就离谱起来。
到了现在,除了少数如李成梁那样的牛人,文官们已经彻底的压倒了武将。
一个平级的文官见武将直接大两级。
甚至更离谱。
打仗出事,是武将的,立功,肯定有文官的。
这样的情况下,明朝的军队腐败的很快,垃圾的也很快,基本上快完了。
万历看到熊廷弼是一个人才,就重用他。
在辽事的问题上,万历让熊廷弼巡按辽东。
面对辽东地广人稀,边防多事,特别是后金势力兴起,熊廷弼大怒。
他指出李成梁罪可至死,并提出保卫辽东的方略――即“实内固外”和“以夷攻夷”。
他要求实行军屯,为将来大战准备粮草,他建粮仓十七所,三年之内屯积粮谷三十万石。
他修建七百余里的边墙以及城池七座、墩台一百余座,按劾将吏,军纪大振。
熊廷弼还上疏备陈修边筑堡、以守为战的存辽大计,与但这一点与巡抚杨镐之议不和。
杨镐是什么人?
他字京甫,号风筠,商丘人。
万历进士。
和大多数明朝的文人督将一样,这人是个废物。
他怎么当将军的?
因为他在辽海道任职时曾率兵袭击蒙古炒花军队,大胜,而后垦荒屯田,大利边境。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人家董一元雪夜度墨山,袭蒙古炒花帐,大获。
所以把这功算在杨镐头上,所以他进副使。好在种田还可以,垦荒田百三十余顷,岁积粟万八千余石。在当时穷大明很少见的,所以积功进参政。
杨镐在历史上留名,是抗日援朝。
他打胜了,但其实,是当时的各军打仗,这哥们瞎指挥。
最后出了错,这哥们就说谎。
打了败仗不敢上报。
后来将军们把仗打下来了,这功又算他头上了。
但至此,万历算是看到他的华而不实了。
到了万历三十八年时,老杨复起巡抚辽东,这时,真正抗击女真和蒙古人的是熊廷弼,但熊廷弼人缘不好,臭嘴巴。所以他的功劳就给算到了老杨树的头上,说他多次指挥官军击败进犯的女真人和蒙古人,这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