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集:道不同 - 大骂在明末 - 老实人12
熊廷弼并没有想刻意的结交刘髑歙。
说句良心话,丫配么?
只是熊廷弼一向眼高手人,他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这个人因为他的这种心态,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脑残的人。
因为看到了这些脑残的人,所以就会说一些气话。
但大明朝的那些个王八官一个个自己三两肉都冇有,却还自以为自己是个角儿。
别人小瞧他们一丁点,他们就觉得这是一种莫大的侮辱。
这种想法简直离谱的很。
却是当时大明官员的通病。
因为这是大明的制度养成的。
大明在明太祖的时候,制定下了种种的规矩,表面上是抬举那些读书人,但在开科取士上,彻底抛弃了前朝的作风。
在前朝,宋也好,唐也好,都是开了很多的科目,考一些必要的杂学。
到了明太祖这个农民的眼里,他就搞这种八股。
也就是规定科目。
朱元璋是一个农民出身,他想的事情和问题,就是手下人要老实。
怎样让这群王八蛋老实呢?
就是让他们读那些君君臣臣的东西,要学习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雷霆雨露均是君恩的伟大道理。
要明白,有才不可傲,要有德,只要你有德,哪怕是一包屎,我太祖,不,我大明也是可以把你捧起来,用金子来包装的。
让你成为高高在上的官员!
所以,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连孟子都不甩。
此后的大明朝就开始使用这种制度。
官员一批比一批读死书。
假若中间不是出了一个王阳明,搞出了一个什么所谓的心学,提倡什么学以致用。
这太大明朝得提前五十年腐败堕落。
可惜,在王阳明之后,没有学术达人了,就只好出了一个莫名其妙误国误民的东林党。
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
万历三十二年,被英明的帝国领导伟大的万历皇帝革职还乡的垃圾——顾宪成。
这个垃圾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无锡知县林宰的资助下,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
与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及其弟顾允成等人,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
一个垃圾不成事,一群垃圾就可以发挥出很大的能力了。
明神宗朱翊钧统治后期,在失去伟大首辅张居正张阁老之后,大明的朝堂开始以慧星的速度堕落。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官场政治日益腐化,社会矛盾激化。
针对这一现象,东林党人提出反对矿监税使掠夺、减轻赋役负担、发展东南地区经济等主张。
也就是说,这批王八蛋们认为,国家不该收矿税和商税,要还利于“民”。
大明朝不收商税,万历打仗治国都要钱,没钱过嘛日子,所以就……
在催款的过程中,出了一点小小的问题,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因为万历没钱嘛,百官死活不给征商税。
只好这样了。
不过,皇帝的命令,恶名却要那些宦官们来背。
可怜啊……
这还不够,那些乱政的王八蛋们还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等针砭时政的意见。
也就是说要拿他们这批王八蛋的话当一回事的去听去处理!
因为这一点捧了那些更多垃圾的臭脚,所以那些垃圾们顿时一起招摇。
你捧我,我自然是要捧你啦!
笔杆子在那群腐儒垃圾们的手里,好的都可以说成坏的。
坏的,自然也可以说成好的。
于是这些王八蛋摇身一变成了圣人,清流,了不起的人……
往后几百年怕是要连白求恩来比了。Www。。com
在明末党争中,东林党的主要对立面是齐楚浙党。
为什么熊廷弼这么倒霉,在辽东干得好好的,却给拉了下来,让那个大头垃圾杨镐来顶。
熊廷弼没法子,从前线退下来了,跑到南京督学,何其的可悲啊……
正是有了这些的种种,与众不同的熊廷弼慧眼识到了刘髑歙。
刘髑歙身上有一种现代人的气质,加上他孔武有力,为人又有一种霸道,在熊廷弼这样的将才看来,他刘髑歙就是一个将才,是可造之才。
在熊廷弼的帮助下,刘髑歙很拽的进入到了这城里……
南京啊!
哥们终于进来了……
“原来你就是熊廷弼!那个字啥?”
刘髑歙听熊廷弼的名字多了,但现代人看书,再怎么努力,再怎么小心,也不会过于的注意他的字。
如果是一些历史上太有名的人,给拍成了电视剧,那还好点。
可是如熊廷弼这样的一个有争议的人,在电视剧上提点的少的人,就不幸了,刘髑歙这哥们不知道他的字。
熊廷弼又好气,又好笑,他为人就是如此,看得惯的,就提点你,看不惯的,比他官大都敢乜视你,一副我(亻也)(女马)的瞧不起你的样子。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熊廷弼。
他的心里还有一份直!
他知道朝堂上的事,他实是太忍不住了。
结果他就说一些他不该说却的确是实话的话。
熊廷弼道:“我字飞白,不过,就算是你知道我字号,可我是官,你是民,你得叫我熊大人。”
刘髑歙道:“那是,那是……一般人我肯定不叫,我表面叫,也会在心里骂,一帮子什么玩意,也配我叫大人?但熊哥你的确是可以叫大人的,你的才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熊廷弼哈哈大笑……
心中也算是开心了。
有了熊廷弼带路,先引刘髑歙去了他的家。
在外边熊廷弼请不了客,但回到家里,多多少少还有点钱的。
老熊看中了刘髑歙,他是一个有报负的人,看出了辽事的问题,认定这里面的事最后还是要靠他,所以有这么一个人才,可以好好利用。
别的不说,你带一高手去前线,至少也可以镇住那帮子的丘八。
刘髑歙一看……
酒菜……
这个……
寒酸了一点。
好在刘髑歙不是为了酒菜才来这里和熊廷弼会的,就高高兴兴的吃了起来,当然,他吃的不多。Www。。com
老熊家十分的清贫,在这里看不到什么太富贵的东西,和平常的中等人家差不多。
有三五个仆人,连个小女仆也没有。
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大明祖制,官员一般不给配女婢的。
上任,或是干什么事,身边正常是请男仆,就算是女仆,那也得是五大三粗的那种。
至少不能让人往那事方面想。
不过,男仆小厮搞个帅的,可爱的,小正太什么的,是可以的……
大明……
是一个(火暴)菊爱好者的天堂啊!
这里的官员十个有八个,甚至九个,都好这一口。
这也是朱元璋惹的祸,他讨厌官员带小妾什么的,认为这是亡国之祸。
宋朝的官员一般都是这德(忄生)。
所以朱元璋要求官员使用男的,就养出了一群志向陶渊明的菊花爱好者。
为什么说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嘛!
不过此菊非彼菊。
亏得熊廷弼不好这一口,因为他不是那种纯粹的腐儒,他还学一些武事,至少弓箭射得不错。
这边说正事了,茶给沏了。
很香。
明朝官员,家里别的可以没有,茶不可以没有。
刘髑歙喝了两口,这茶熊廷弼是没动的,古代人的习惯,客人喝茶冇事,主人端茶那就是让你快滚了。
熊廷弼说道:“你可有字!”
刘髑歙想了想道:“我没字,我起一个,就叫毒蛇吧!”
熊廷弼很郁闷……
他问:“为什么呢?”
刘髑歙道:“我听说字要和名符,我名字就叫髑歙(音同毒蛇),所以就叫毒蛇好了。而且有的时候我管不住自己的嘴,看见不平的事就要骂一骂,叫毒蛇也没有什么,对了,我喜欢蛇,呵呵……”
倒也有点赤子心(忄生)。
熊廷弼道:“毒蛇太难听,以后为你的绰号吧,让人看看你有多毒。说字,我来取,你的名乱七八糟,不知所谓……这个……”
刘髑歙无语……
老爹老娘取的,抓过字典乱翻的,怕起重名,就找那些难认的生僻字,结果就起成了这个样子。
熊廷弼道:“……”
熊廷弼也郁闷了……
你说你叫什么名儿不好,起了这么个不三不四的名儿。
髑字是指人头骨。
歙都没啥意思,也就是个歙县的地名。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出产墨的……
起这样一个完全搭不上边的名儿……
得了!
熊廷弼道:“就叫古申吧!”
刘髑歙道:“会不会有点……莫名其妙?”
熊廷弼道:“你还能再想一个更好的吗?”
刘髑歙道:“那谢谢啊……”
熊廷弼真是连声发笑,道:“你这小子还真是有趣呢……我看你会点武功,是不是?”
刘髑歙那点能耐,没有他二十四对染色体立刻就变成了普通壮汉,不过现在么……
刘髑歙自傲道:“一臬臬啦!”
看熊廷弼不是很明白,就道:“一点点啊!”
只是他那样儿,说是只会一点点,是自谦,却是谁又肯信?
熊廷弼道:“你会点拳脚,可会兵法么?”
这个问话是很实际的,也是有学问的。
在古代,除非是将门世家,一般的王八蛋上哪儿去学习真正的兵法知识?
所以正统的那些书生们会回答,读过点兵书,也就是读过一点儿了。
普通人是说没看过,再有就是学过拳脚,兵法么……
到了这当儿,熊廷弼就可以提出收徒了。Www。。com
但刘髑歙道:“兵法?会练点兵吧!”
刘髑歙这样说也是有理由的,哥们没真正的练过兵,但……
《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却是看过的,对于近代的那种训练士兵的方法,料想这帮古代佬肯定是不会的。
听了刘髑歙的话,熊廷弼道:“哦?你会练兵?你说说,怎样,才可以练就一支好的军队呢?”
刘髑歙道:“军纪,也就是纪律,这个要严,而且,还要给士兵足够的钱。当然,选兵也很重要,不过我觉得目前大明的天下选兵很成问题,所以,还是略去吧。”
熊廷弼知道刘髑歙的意思。
大明的士兵和宋朝一样,是贱籍。
只不过好点的是不用在脸上刺字儿。
不过,这却改变不了军户的悲惨处境。
特别是现在这段时间,很多穷军户逃户。
有的无奈的军户让家人的女眷当(女支)女来赚钱养家,不然就真没活路了,你说这当兵的有多惨?
打仗的军人想要他们又流血,又流泪,只可流一时,不可能流一世。
到了现在,士兵们已经战意全消,这也造成大明军队军纪军力败坏无能的一个特点。
熊廷弼喟然长叹,道:“你说的虽然简单,但很多在朝大员……却未必可以说得出这样的话来。Www。。com”
刘髑歙也是点点头……
他几乎可以知道如果是朝庭的那些大员们会说什么话。
那些高高在上的文官,不经武事,根本不知道下层人的痛苦。
就算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就如你看到了外头的乞丐,你会在意他们的死活吗?
可能还会让他们滚远点。
他们滚远了,至少眼不见为净嘛!
熊廷弼道:“古申,你可有心去当兵?”
刘髑歙道:“当兵那不是找死吗,我想跑个军户官员。”
熊廷弼不悦道:“你现在哪有门路。”
刘髑歙道:“这个,我来南京,想看看,能不能结识些厉害的人物。”
熊廷弼知道刘髑歙的意思。
南京是大明的陪都,这里有很多的功臣勋贵。
但是……
熊廷弼道:“你想要结交的人,只怕未必可以帮到你多少……”
南京的那些公侯朱紫们看似有不少,但基本以散职为主,手上没权。
有的家道中落的,都没怎么多的钱了。
找到这些人办事?
能办成什么事来?
刘髑歙道:“我想看看,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些中官,再搞点钱……”
中官,也就是指太监。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熊廷弼道:“你想找太监?通过那些人买个百户?”
刘髑歙道:“千户不行吗?”
熊廷弼:“竖子无知啊……”
大明朝……
千户和百户,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
百户啊……
和那地上的狗一样,千户,已经可以说是一个腕儿了。
千户可以说是一跃,成为一个小地主,而百户,还是在饥饿的生死线上挣扎。
刘髑歙想要当官,路军户,当然是要当千户了,不然当百户,连狗都不如。
这也就算了……
你怎可想要去打太监的门道?
刘髑歙道:“我听说有一个……什么太监义会的……”
刘髑歙知道这件事,是因为他在现代上网的时候,从网上看到了一个消息。
在位于雨花台梅岗北麓发现一块碑刻,该碑刻碑名全称为“南京司礼监等衙门太监等官义会碑”,简称“太监义会碑”。
太监义会是一个宦官丧葬互助团体,也就是孤苦无依的太监结成互帮互助的组织,在彼此的后事上互相帮助。
明宦官刘若愚在《酌中志》记载:“中官最信因果,好佛者众,其坟必僧寺也”。
以南京城南郊牛首山郑和墓为中心的宦官集中安葬地,目前已考古发掘的太监墓葬有十几座。
这些墓葬,应该就是“太监义会”所建。
明初,南京是首都,永乐以后,又是留都。
在南京供职的众多宦官集资兴建寺庙,成立被称为“念佛会”的修行组织,分别又冠名为“义会”、“老衣会”等名称,其实质是丧葬互助团体。
太监是一个可怜的团体,他们切了小(又鸟)(又鸟),进入宫里。
但……
却并不见得就一定是可以在宫里养老到死。
有的时候,比如说你病了?
你犯事了?
或是别的种种原因!
这些太监就离开了宫门……
回家回不了,没家可归,又不知道该去往何方。
运气的话,会有寺庙收留,没运气,就死在街头,或是路边,或是……
自己在野外,找一个树,上吊去。
这就是明朝太监的可怜和可悲之处。
但是……
刘髑歙知道,这个所谓的“太监义会碑”的奇特之处,在于没有署上刻碑年代。
因为,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时代,自古留传下来的任何碑刻都要署上年代。
如果不署年号,则会被认为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可用欺君之罪论处。
唯独太监这一特殊群体,怀着变异的心态,观望整个社会,自认权势只在皇帝一人之下。
碑上不署年号,显示出他们仗势欺人、权倾一时的模样。
这么一群牛人,如果现代考究出来的是对的,那么……
这些太监就是万历年间的人物。
这些太监的义会现在必然还在。
有了这些牛人,想必是可以帮助到自己。
因为太监虽然权倾一时,却难有主动上前结交的。
想也是知道,正常人看太监就和看妖魔鬼怪似的,一个个躲都来不及,又有谁会自己主动的贴上来呢?
而刘髑歙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大打亲情牌,和这些太监相处。
有的时候,这种与人的善,也是可以利用的。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就可以得到这些太监的好感,得到他们的帮助。
有了这些太监们的帮助,刘髑歙还怕不可以搞一个一官半职的吗?
但熊廷弼反对:“你这样名声会臭的!”
刘髑歙却道:“名声臭?若要清名,那不是要和那些官员打交道?熊大人,这个天下,能如你者有几?”
熊廷弼无语。
熊廷弼这个人不怎么好贪,也有才干,但却和那些贪官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