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进攻 (三) - 指南录 - 酒徒
进攻 (三)
“丞相好像忘记一件事。现在是冬天。食物本來容易储藏。若是盛夏。未必能放得了这么久。” 泉州知府内堂。陈龙复品尝尝完科学院的新发明。笑着提醒。
仿佛被人兜头浇了盆冷水。文天祥有些雀跃的心情立刻沉了下來。对于科学院发明的罐头。福建大都督府上下都寄予了厚望。否则。他也不会从前线风尘仆仆地跑到泉州來令杜规等人想办法推广。
福建路海岸线长。粮食匮乏。有了这种东西。相当于利用起來了海洋这个大粮仓。将來。无论跟北元的战斗多艰苦。只要保持住水上优势。破虏军和福建大都督府就可以坚持下去。直到敌我攻守之势逆转那一刻。
可被陈龙复这么一提醒。明年彻底解决粮食问題的希望又很渺茫了。解决不了粮食问題。自己很多对未來的规划都相当于空中楼阁。自己用国家概念取代朝廷固然可以凝聚一部分有识之士。破虏军接连的军事胜利固然可掩盖大都督府治下的一部分危机。可如果连饭都吃不饱。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长期坚持自己的理想。
这么多年。经历了官场的是是非非。经历空坑兵败与福建崛起。生生死死一路走下來。对这个时代的很多痼疾。文天祥已经很清楚。而通过文忠的眼睛。他更能看明白表象背后的实质。在冷却的激情后。采取的措施未必完美。却更谨慎。更看重可行性。
“不过。这东西还有改进余地。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在陶罐外涂一层厚厚的腊。就会好得很多。”陈龙复见文天祥情绪有些低沉。不敢再卖关子。把自己想到的方法提了出來。“泉州城杨家老字号做酱肉。就是放在陶罐子里。外边再裹一层蜡壳。不过酱肉里边汤汁少。味道也咸得多。”
“噢。当真。”文天祥的心动了动。难以置信地问。他怀疑的倒不是陈龙复所说的罐头改良方法。而是很好奇甚有文名的老儒陈龙复。居然对保存肉食的工序如此清楚。要知道这个时代儒者通常以“远疱厨”为荣。懂得如何烹调。并非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若不懂如果储藏这些鱼儿。陈某怎为得这一方太守。”陈龙复看了文天祥一眼。有些得意的说道。“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福建山多。平地少。而丞相自占城所引稻种。亦未形成气候。最近被张弘范一翻搅闹。又损了甚多田地。若不教百姓吃些鱼儿。难道把大伙饿死不成。只是本地百姓终久比不得那些海商。有鱼即可度日。每日还需有些老米。才能饱肚。罐头供军需为好。如果供民用。未免工序过于复杂。况且。百姓的口味一时也改不來。”
说罢。自桌案边取出一叠字纸來。依次摆放到文天祥面前。
此时的文天祥。满脑子的迷惑早已被惊诧所取代。他知道陈龙复是丞相府中受自己影响较大。接受新事物较快人物之一。但万万沒想到。几日不见。陈龙复的进境已经当刮目相看。非但自己想到的。他想到了。自己沒想到过的细节。陈龙复也想到了。
灯下翻开那叠字纸。入眼得是清一色的楷书。笔力遒劲。字迹清晰。不是士大夫之间互相夸耀所用的诗词和佛法、修行等无病呻吟的感悟。而是关于以鱼代粮的各种实际操作办法。
“取生油三钱。急火烘锅。净鱼入锅。改文火烘烤。加盐、生姜……。半个时辰后肉烂骨脱。可得肉茸。入口即化。诚为美味也。名为鱼松。如是。一斤鱼可得鱼松四两(古代一斤为十六两)。五口之家烹之。每日可制鱼松二十斤。可自食用。亦可售之。衣食无忧也……”一张未署名的文章中写道。从作者用词的小心谨慎上來看。明显是受到上司要求。认真完成的一份报告.
接下來的几分报告都是类似的内容。有快速制造干鱼的流程。有熏鱼的保存期限研究。有在沿海建立超大冰窖的可行性报告。如是种种。全是关于海鱼如何长时间保存。并转化为粮食的分析。还有人建议。将城中百姓大批迁往流求。利用那里不下于福建的平地面积和与世隔绝的环境。开荒屯田。为丞相府开拓稳定粮食供给渠道。
时间一分一秒的走过。文天祥的心下越來越惊。显然。陈龙复和他主持的泉州府。在如何利用海鱼的探索上。走在了大都督府和科学院的前面。
在所有报告的最下边。是一张宣纸。Www。。com上边只写了“建城”两个字。从字体上來。肯定出自陈龙复亲笔。
一瞬间。文天祥的心情已经出离了惊诧。蓦然从灯下抬起头。仔细地打量起陈龙复。打量起这个文名不在自己之下的儒者來。
“丞相大老远跑到泉州。不只是为了一个罐头厂吧。”陈龙复被文天祥看得有些不好意思。避开他的目光问道。
“恐怕。少卿看得比我还远。”文天祥点头。答非所问。少卿是陈龙复的号。这两个字今晚被文天祥每每提起來。都带上了几分嘉许之意。
屋子内沒有其他人。两个曾经的大儒笑着。从对方的目光深处寻找答案。
“华夏以耕战立国。而耕战。却无法与女真、契丹还有蒙古这些北方牧人争天下。王荆公曾云。时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可惜荆公所在之世。积重难返。非鼎革之良机。而宋瑞兄自空坑兵败。无地立锥。虽然局势困扃。手下却为一片白纸……”沉默了片刻。陈龙复品了口茶。笑着说道。
文天祥抚掌。大笑。他这次來泉州。本來打算把自己的想法。和陈龙复做一番探讨。陈龙复福建最有名的大儒。并且人也开明。如果他能理解自己将做的事。自己所谋。则会顺利得多。却沒想到。沒等开口。陈龙复已经知道自己要做一番更大的改革。
“当日在百丈岭中。四下无路。文某只好斗着胆子从绝境中杀一条路出來。所幸两年多來。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这条路还走得通畅…….”
“只怕危机过后。挡在丞相面前的人反而会更多。这两年大伙被蒙古人逼入了绝境。如何谋求生存。让大宋不亡于外族之手。才是重中之重。其他。皆是手段。不值得深究。而眼下福建慢慢安稳。恐怕有人又要存心生出些事端。”陈龙复打断文天祥的话。看着他的眼睛说道。两年來。他看着福建一点点发生改变。看着大都督府成长。虽然初始时对文天祥的很多策略不满。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明白文天祥所作所为都是对的。
所以。他试着不以抵触。而以接受的心态顺着文天祥的想法去迈进了一小步。结果。居然发现这一步跨得海阔天空。几乎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自己面前。
“少卿莫非知道我接下來意欲何为。”文天祥故意问道。
“丞相不是一直在做么。从百丈岭开始。莫非丞相忘了。某亦出自福建陈家。那最早的盐场、绸缎作坊。可都是陈家的产业。”
文天祥心中的谜团终于被揭开。他从來沒想到这一层。陈龙复在儒林中名气甚高。但为人难得的开明。这两年來。自己的一切新政得其支持甚多。文天祥一直以为陈龙复是为了大局着想。才委曲求全。不与自己相争。今天才明白。其实陈龙复对工厂。矿山等新鲜事物以及其作用。了解得比身边大多数人都清楚得多。
他平素不提。只是因为沒有人给他提这些的机会。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但一旦有人给了他这个机会。陈龙复回报的。将超越所有人的期望。
这才是真正的儒者。有着高洁的品行。同时也具有开阔的心胸。精研儒学本意。亦不介意对新学兼容并蓄。
相对于博学有容的陈龙复。这个时代很多名儒或学派领袖。更像井里的一群青蛙。叫得声音很大。群聚在一起也煞有介事。却从來沒勇气从圣人设计好的井里探一下头出來。看一看井口外的天空。
“丞相此刻。是想将邵武之工厂、矿山向各地推广。所以。解决吃饭问題是当务之急。而萧资恰恰想到了如何用大量鱼肉弥补粮食的不足。陈某不才。亦有一些心得献予丞相。有了食物。丞相的新政则有了底气。其他。总结起來应该是两句话。以细密代替粗疏。以协作代替分散。如此数年。若国家有事。则不愁无壮士应募。而百姓亦知秩序。圣人之道于是得以大行天下。”灯下。陈龙复侃侃而谈。已经很久沒和文天祥这样毫无隔阂地交流过政见了。他的思路流畅如江水。
张弘范通过烧杀抢掠。把百姓都逼向破虏军所控制的几个大城市。特别是福州和泉州。人口几乎瞬间翻了一倍。这是蒙古人打仗的经验做法。通过这种手段。他们可以非常轻松地消耗净对手最后的力量。
而这个不利条件。陈龙复却认为大都督府可以充分利用起來。人口集中在沿海城市。固然给这些城市的粮食供应增加了难度。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无形中。却为将邵武的工厂、作坊推广开來。提供了契机。
所以。陈龙复并不赞成属下提出的。迁移百姓到流求的做法。在他眼中。那无疑是在浪费机会。即便流求可以大面积垦荒。新粮食入仓。也是秋天才会发生的事情。在稻熟前的几个月。给百姓供粮便成为大麻烦。而把百姓集中在城市里务工。则可“以工代赈”。眼下泉州商路通往海外四十余地。生产出來东西向來供不应求。短时间内不愁沒有销路。所以。工厂、作坊可以尽可能地扩大。而百姓手里有了做工赚來的钱。则可以买鲜鱼來代替一部分食物。几个环节结合起來。比长途运输粮食到内陆损耗小。也容易实现得多。至少。不会有太多的人因官府照顾不到而面临饿死。
福州、泉州城外有大面积的平原。依靠新式农具和新的占城稻种。明年可以收获更多的粮食。与鲜鱼相搭配。不难对付过一个荒年。城中百姓多了。则诸般作坊可以大兴。诸般作坊大兴了。则城市会越來越繁华。城市越來越繁华。则大都督府的税收会越來越宽余。
有了钱。则可以加快武装破虏军的步伐。随着破虏军的持续壮大。大都督府将不断从北元手中攻城掠地。每攻下一处。都可以把新政以武力为后盾。直接推行下去。而以近两年的实践所得出的经验。推行的新政后的地区。民间会更富庶。获得的民心也越大。总之。陈龙复以为。新政和破虏军相辅相承。新政走多远。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破虏军就能走多远。反过來亦是如此。
陈龙复双眼中精光闪烁。仿佛已经看到了新政铺向全国后的情景。在他心中。所谓新政。其实是对圣人之道的一种全新解释。随着大宋或者大都督府的振兴。圣人之道也可以灌输。并传播下去。这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功业。完成或者参与它的人。都足以凭此名留青史。
“圣人之道。”文天祥目瞪口呆地听着陈龙复的话。心里又多了几分困惑。陈龙复的设想。已经有些类似于文忠记忆中的工业化国家。但自己曾经认为。这与圣人之道格格不入。文天祥为此一直非常苦闷。费了很多时光才想明白到底该何去何从。而陈龙复这个沒梦见蝴蝶的人。居然能把工业化国家和圣人之道毫无缝隙地联系在一起。
“圣人提倡兼收并蓄。而不是固守其成。最终所求。乃是秩序。而百姓在作坊做久了。自然知道令行禁止。也自然知道彼此容让合作。”陈龙复笑了笑。把自己平时的一些思索一一道出。如果对方不是文天祥。这些思考结果他绝对不会轻吐。在这个以死守为荣。变通为耻的儒林里。他宁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烂在肚子中。
“如此。大道可行。国运可昌。”文天祥终于明白了陈龙复的意思。笑着总结。虽然陈龙复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并不完全一致。但沒经历过文忠记忆侵蚀的他。能想到这一层已经非常难得。
接过陈龙复的话头。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文天祥继续补充道。“少卿可曾想到。除了少卿所总结了那两句话外。以宋瑞之见。欲行圣人之道。还要加上‘由下而上’四个字。”
“由下而上。”这回。轮到陈龙复发楞了。他抬起头。不解地看着文天祥的眼睛。
“少卿请看。自李唐以來。我朝制度。皆为如此结构。”文天祥用手指沾了些水。在桌面上画了个大大的佛塔。然后与佛塔上点了几点。说道:“就像这个塔。最上边是皇帝。然后是宰相。各部官员。然后是知府、县令。小吏。最底层承受重压的根基。却是百姓。丞相对皇帝尽忠。百官对丞相尽责。小吏对上司尽职。惟独那些交粮纳税的百姓。他们的事情。沒人管。当官的贪婪。不尽心做事。只要不被上司发觉。或者被发觉后也能讨好上司。就不会被撤换。所以。官员们乐得轻松。吟诗作画。清谈傲物。沒有人还想着替百姓做实事。时间久了。诸弊淤积。百姓被压得透不过气來。自然要起來造反。百姓一反。国之根基腐朽。大厦将倾。纵使有能臣可强撑一时。亦难敌外族顺势一推。由是看來。以元代宋。不过是将百姓头上这些塔中。换掉或加上一层。实际上对百姓而言。其中差别并不大。所以。国难当头。豪杰不出。却尽出些董大、张弘范这种人物……..”
烛光下。文天祥详细剖析着历朝结构。指点着其中优点与不足。与圣人所言不同。文天祥并不认为上古的结构是最好的。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实际上。除了乱华的五胡和入侵的大元。中原历朝一直在实现着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唐制是隋制的修整与延伸。宋制借鉴了唐末藩镇割据的现实。无论是想赶走北元。还是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都需要一种更可行的治政方式。
这种方式到底是什么。文天祥希望陈龙复能和自己一同摸索。内心深处。目睹了谢太后、贾似道时代无能与无行的大宋。圣人之世这个理想在文天祥心中早已破灭。这点他的理念与陈龙复不同。但作为非根本性分歧。文天祥沒有说出來。同时。文天祥对文忠所追求的大同世界也不相信。在他那双历尽风波的眼中。大同之梦和圣人之世。本质相差不大。都对个人修为无限的高。这对执政者很有利。一旦无法兑现他们当初的承诺。他们就可以拿百姓素质不够做借口。
而他所期望的制度。执政者却不应该如此轻松地推却责任。他必须以这个国家的现实为依托。寻找一条相对公平和安全的路。一旦失败。那是执政者与他的同伴失职。而与百姓素质无关。
“所以圣人以礼义廉耻教化士人。让他们谨守牧民之道。”陈龙复苦笑着插了一句。然后摇头道:“可惜。自古以來。肯尊圣人教导的沒几个。”
“所以。前一段时间。咱们要百姓自己推举官吏。”在陈龙复的提醒与指摘下。文天祥觉得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自己前一段时间为什么要那么做。今后想做些什么。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都可以解释得明明白白。
“可百姓推举上來的官吏。却多出于地方名门。长此以往。国事必然被世家大族所把持。而李唐以來所做的。削弱世家大族势力的所有努力。皆将化外乌有。丞相。这才是我为你所担心的。”陈龙复摇摇头。叹息道。“丞相用意好。最后收获却未必是丞相本意。”
“所以。我要提倡民间开办工厂。让百姓不依赖家族。也可以活着。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契约。让百姓受到豪门欺负后。有个讲道理的凭借。这些未必可一措而就。却是文某坚持的方向。”文天祥坚定地说道。陈龙复的表现。让他对即将要做的事情。有信心了许多。
“恐怕到时候要杀丞相的。不止是蒙古人。”陈龙复楞了楞。有些忧郁地说道。
“恐怕那时杀了我。皆挽不回天下大势。”文天祥摇摇头。义无反顾地答。文忠记忆中的东西。他不打算完全接受。但文忠记忆中的一些道理。却非常有独到之处。可以揣摩。借鉴。
纵然心中多了一份记忆。他亦不是文忠。此一世。他依然是文天祥。大宋丞相。一篇文章里绝望地写下二百个死字也不肯放弃的文天祥。沒得到文忠记忆的时候。他不知道如何去做。而经历了两年对文忠记忆的吸收和推敲。他已经决定。走一条与文忠所想不尽相同的路。虽然。这条路在眼前这片土地上。可能比照搬文忠的理想更为艰难。
“如此。陈某愿为宋瑞牵马执戈。为阵前一卒。”陈龙复见文天祥如此绝决。心中亦生干云豪气。大声说道。
“那好。你先与杜规等人一道。把工厂找商家开起來。科学院所发明的东西。除了武器。都可以在泉州着商人制造。还是与邵武一样。科学院提供技术细节。商人们出专利费即可。其他泉州能原來的各种作坊。都想办法鼓励他们加大。城里那么多流民。一定要抓紧时间给他们安排事情做。免得闲人生出是非。实在沒地方安排的。就安排他们去修路。补城。或出海捕鱼去。”文天祥大声安排道。
泉州和福州都是商港。只要海面控制在破虏军手里。生产的东西就不怕沒人买。张弘范当时想用这个办法拖垮福建大都督府。而自己刚好可以因势利导。把所有不利条件化解为有利条件。
至于百官那边如何应对。文天祥并不太担心。如何揽权。如何弄权。如何颠倒黑白。搬弄是非;如何欺骗。隐瞒。倾轧。在自己的前半生所见的官场和熟悉的《资治通鉴》里。有无数鲜活的范例。他清楚。只是不齿也不愿意去效仿。但如果为了自己认定的事情。有时。不得不弄一些非常手段。
也许这是在玩火。但眼下形势。却由不得自己不把火烧大一些。否则。谁知道北方的叛乱能支持多久。最近商队用武器换來的战马越來越差。有很多只能用來耕地。这说明乃颜积蓄的实力渐渐要被耗尽了。好在科学院已经开发出了马犁。劣马也可用。耕作起來。比牛犁还快一些。
一旦乃颜输了。蒙古军就又会大举杀过來。破虏军与元军。又将是一次大规模的消耗战。大都督府必须和时间赛跑。和忽必烈比谁发展得更快。谁的治政方式更适应这个时代。包括民政与武力。
在这场游牧文明和中原文明的角力中。大都督府不能一味的防守。要进攻。用各种方式进攻。在进攻中削弱对方。在进攻中完善自我。
祥兴三年一月。福建大都督府下鼓励参军令。重新申明。凡加入破虏军为国捐躯或致残者。国家有责任让其本人和妻子儿女。终生不受冻、饿之忧虑。令下。诸军欢声雷动。
其时罐装鱼、鱼松等物初问世。以其做法简便。味道鲜美。易于储藏风靡宇内。南北各地纷纷抢购。福州、泉州、漳州三港罐头厂接连建立。日耗鲜鱼数十万斤。福建各地鱼户从此不为贱业。世家大族争购巨船出海捕捞。每日早晚。卸鱼码头。千帆云集。
摆脱了食物匮乏的困扰。福建大都督府开始加速运转。钱庄。这个自王荆公开办青苗法时就应该出现的事物。在文天祥的大力支持下。以官府占股四成。民间占股六成的方式开办了起來。往來商号可以在钱庄存好银两。凭票据于异地钱庄领取。并且可以凭借家产或者有信誉的大商号为担保。申请小金额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