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四) - 指南录 - 酒徒
初 (四)
“冷啊。透骨的寒。”如果有人问起大宋官员们对祥兴三年冬天是什么感觉。十有**会得到这个答案。
冷。非常地冷。不管天气。还是每个人的心里。
跋涉了上百里路。从泉州赶到了福州。总觉得念在昔日同僚的面子上。文丞相不会让大伙太难堪。沒想到。到了福州。连丞相大人的影子都沒看到。福建安抚使陈龙复带着个什么叫完颜靖远地接待了大家。不分官职大小。统一安排在靠近闽江的官方驿站里。
沒等冗官门从失落中缓过精神來。新任户部尚书杜规又來了。先是给每人发了一个金属制的号牌。说是俸禄卡。告诉大伙凭此卡和个人的名贴。每人每月可以在福建境内任何一家票号领到五两纹银做生活费用。然后。传达大都督府将令。从今之后。大伙头上的虚职全部作废。统一为九品幕僚。先到邵武书院去学习半年数术与格物。学业完成后方可根据个人成绩补充入大都督府内做事。
这下。非但原來就心存不满的几个御史。连同一心想为国做些实事的各部侍郎们都跳起來了。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在座诸位从二品大员到六品御史。就连职位最低的员外朗的俸禄。每年都不止六十两之数。五两银子一个月够干什么。连雇几个仆人牵马坠镫都不够。况且大伙都是为国效力过多年的。你大都督府不想用。一并开革便是。何必想出让大伙再去学校补习这一招数來羞辱大家。(请大家到17k.com支持酒徒)
“我们要见丞相大人。问问他到底何意。”前御史大夫叶旭跳着脚说道。危机面前。斯文不得。反正文天祥不敢杀人灭口。此番拼着丢官罢职。也要让人们看看言官的风骨。
“对。对。丞相大人不给咱们个说法。咱们决不听令。”跟叶旭向來交好的几个言官大声嚷嚷道。在泉州城。几个人曾以辞官回家相要挟。后來又跟随大流來了福州。种种有始无终的举动已经折了面子。眼下抓住机会。一定要把它争回來。
“诸位大人稍安。每月五两俸禄。只是供大人们日常花销。至于衣食住行。邵武书院中自会替诸位安排。大人们不用操心。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杜规笑眯眯地安慰。隐藏在肉眼皮后小眼睛里充满了不屑。
他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以往自己每月给朝廷拨两万两白银。御史们还弹劾大都督府不如数供应朝廷用度。慢待皇室。敢情这些大人们无论做不做事。都要拿与虚衔相应的俸禄。照他们的需求。甭说两万两。每月二十万两也填不满这个贼窟窿。
这还是在大宋刚刚光复福建和两广三路的情况下。如果破虏军把江南各地都光复了。凭着民间那一万多名进士。一万多名门荫的花销。大都督府还不得去砸锅卖铁。(酒徒注:宋代为了拉拢文人。每年取进士数量非常庞大。宋太宗在位二十余年。进士科取就达近万名。此外。南宋还每年恩荫补官五百人。这些人为国家公务员阶层。导致国库空虚。连养兵的钱都拿不出來)
周围响起了一片嗡嗡议论声。大伙依旧对文天祥的安排感到不满。内心里却沒那么恐慌了。五两俸禄虽然少。但丞相府能给实打实的现银。而不会像行朝那样用米、绢和一些沒有用的物品來折算。如果省着些花。Www。。com买个书童也够了。或者攒上几个月后买个妾。大冬天里也好有人捶腿暖被。(请大家到17k.com支持酒徒)
见大伙又要向文天祥妥协。御史大夫叶旭赶紧向前走了几步。不依不饶地叫嚣道:“那也不够。当初说好了到大都督帐下听令。凭什么让咱们从头來过。难道我等生平所学。还不如那些贩夫走卒。沒一样可被文大人看得上眼的么。” (请大家到17k.com支持酒徒)
“对啊”几个原本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打算的官员。心事又被叶旭的话勾了起來。大伙虽然沒有跟丞相并肩作战过。但多是功名在身。学识优厚。做个低层幕僚已经是委曲求全了。难道文大人真的瞧不起我辈致斯么。
在诸冗官中。原兵部侍郎王志诚年龄最大。又曾补过实缺。看看众人这么闹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上前两步。冲着杜规拱了拱手。说道:“杜大人。我等既然來了福州。亦未打算贪恋原來的权位。但报国心切。纵使不堪为丞相大人运筹帷幄。留下作个帐前行走洒扫之士也堪用的。又何必到邵武重操学业。望大人将我等心愿转述丞相知晓。若丞相依然嫌我等才疏学浅。再做计较不迟。”
作为一任兵部侍郎。王志诚胸中还是有些才学的。眼下大都督府兵马司和行朝兵部合并了。才导致此人失去了官职。杜规对有真才实料的人素來敬重。见王志诚出面说话。赶紧还礼。客气地解释道:“王大人何出此言。对诸公的到來。丞相大人欢迎之致。只是这几天忙于军务。才沒时间亲自前來接迎诸位大人。”
“那又为何安排我等去邵武学习。其中缘由。还请杜大人解释一二。”王志诚郑重问道。行朝与蒙古人作战每战必败。而面对相同的敌人。破虏军却是百战百胜。所以失去兵部侍郎的官职。王志诚并不觉得可惜。只是他本怀着一腔热情。希望能在文天祥帐下重建功业。此刻却被打发到邵武。实在心觉不甘。(请大家到17k.com支持酒徒)
“对。论诗文。论兵法。我等比不过丞相大人。至少比那些无功名在身的粗人强一些。难道破虏军上下就沒这点肚量。给我等一个容身之所么。”有着前兵部侍郎做主心骨。叶旭咋呼的声音更高。三角眼睛上下打量着杜规。口中的词锋越來越利。
“对真正有才华的人。破虏军上下向來是欢迎的。但对于光会给别人挑毛病。自己却拿不出一点计策來的废物。恐怕非但破虏军。哪里也养之不起。”杜规的脸色一冷。淡淡地回答。
他由商贩出身而得高位。心中本來就藏着一个疙瘩。被叶旭三番五次地戳到痛处。涵养在好。也按耐不住。冲着众人团团做了个揖。大声说道:“之所以让大家先去邵武书院。是怕大伙初來。对大都府下制度不了解。导致水土不服。邵武乃破虏军重生之所。大都督府诸般制度。皆自那里所创。大伙去了。多看看。多听听。自然有莫大好处。至于军中能否容下诸公。想杜某一介白衣。都能在丞相大人麾下建功立业。诸公之才千倍于我。还怕将來报国无门么。”
几句话。说得大家哑口无言。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叶旭方才处处紧逼。态度近乎无理取闹。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杜规身为丞相面前新贵。都能始终能相待以礼。丞相府一个幕僚尚且能宽容若此。如是推來。文天祥能是心胸狭窄之辈么。
骚动声渐渐平息。有人怀着歉疚。从杜规带來得随从手里领了各人的号牌。有人性急。干脆问起了去邵武的船何时出发。叶旭等几个带头闹事的御史们心犹不甘。兀自压低了声音强辩:“学一学大都督府的规矩。看看破虏军重生之所。自然重要。但学上一半天也就够了。何须浪费半年时光。” (请大家到17k.com支持酒徒)
“恐怕花半年时光学习。对叶大人來说还是太短呢。大人若不信。可否回答我几个问題。”杜规知道今天不把叶旭这个刺头说服了。事态难以善了。强压着怒气笑问。
“但凭大人考教。”叶旭拱了拱手。不服气地说。他出身于进士三甲。面对一个小商贩的问话。自然信心实足。
“如是。大人请听好。杜某的第一个问題是。出兵打仗。首先要保证的是何物。”杜规笑了笑。提高了声音。尽量让所有人听见。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自然是粮草。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叶旭毫不犹豫地回答。答完了。得意洋洋地四下扫视半圈。然后再次向杜规拱手。“杜尚书。不知道叶某可否答对。”
“叶大人才高八斗。此等问題自然不在话下。”杜规点点头。笑着夸了一句。然后继续问道:“以破虏军最大编制的整编标。每标分为五团。二十个营。每营将士五百。战时每位士卒日饷纹银一钱。供米一斤。菜一斤。每三日供每士卒肉半斤。假设官兵待遇同等。出兵江西作战两个月。作为丞相府幕僚。叶大人得提醒丞相至少需要准备多少银两、多少米粮。多少肉食以供军需。”
“这个。”叶旭眨巴着小眼睛。半晌接不出下文。若问论语、春秋。他可以背诵出每章每节。甚至说出每句出自何处。但对这些琐碎帐目。心中却沒半点概念。想了好一会儿。才悻悻说道:“计算之学。的确非我等所长。但行军打仗。讲究的是文官运筹帷幄。武将奋勇争先。这些杂学。自然交给底下小吏來做。何须我等考虑。”
“非也。叶兄此言大谬。”杜规高声打断了叶旭的狡辩。“叶大人是文职。自然想的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却不知道所谓运筹。不但是如何给地方设圈套。还要把自己这方面的种种细节考虑进去。其中物资供应。首当其冲。你设了圈套。敌将上不上当说不准。但算不清自己这边所需物资。一旦仗打到一半。军中粮尽。叶兄可知什么后果。况且刚才杜某说言。尚未计算沿途消耗。未计算军械损失。未计算驮马所需草料。真实筹划作战。比此复杂百倍。叶兄想把这些杂务交给从吏。但从吏计算正确与否。叶兄心里可曾有数。一旦所计算数字失误。损兵折将。是叶兄之过。还是前线主将之过。纵使到那时叶兄勇于承担错误。万余将士性命。谁能把他归还回來。一败之后卖给敌人的可乘之机。何人能前去弥补。”
叶旭无言以对。只觉得头发下有几滴汗。沿着脑门子流了下來。他向來号称满腹经纶。总恨自己沒机会独领一军。施展平生所学。到了现在才突然发现。Www。。com自己肚子里的诗经、论语。对战场无半点用处。正惶恐间。又听杜规说道:“我辈为人谋者。不求像主将那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至少要能替主将分忧。把战前准备做好。不求每战料敌机先。但至少得明白自己一方士兵虚实。每支军队每日能行多远。士气多高。攻击多锐。当得了对手几分。要把一切算得清楚。才不至于做出毫无根据的谋划來。如果连最基本的数术都不懂。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嘿嘿。恐怕多是吹牛。” (请大家到17k.com支持酒徒)
“咱去做地方官还不行么。”有人垂头丧气地小声嘟囔。杜规的话对众人积极性打击实在太大。照他的说法。此番入丞相幕的官员。十有**是废物。需要重新回炉。
“做地方官员。至少也得清楚治下多少百姓。每年税收中留出多少。才能补贴劳力不足之家。使其不至于心生怨恨。铤而走险。要算出每年雇佣多少民壮。才能修整河道。平整道路。还得清楚要多少开销。才能完成陛下所托的教化万民之责。”杜规向南方拱了拱手。义正词严地补充:“如果做官只是写写诗。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拍拍上司马屁。恐怕人人都能做得。何须委屈诸位高才。做了这般糊涂贪佞官。逼得百姓怨声载道。我们行为。与那蒙古人有何区别。换句话來。任由如此糊涂官员当道。做我大宋百姓。与做蒙古百姓有何差异。”
“你。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如同油锅里溅了滴水。人群立刻炸了开來。叶旭等人虽然被杜规挤兑得无地自容。但本能的反应。还是斥责杜规的说法目无君上。
“是不是大逆不道。咱不清楚。约法里也沒有这一条。咱老杜沒读过多少书。心里却明白。这当官的是百姓雇的小伙计。拿着百姓的血汗钱。若不能为百姓做些实事。甚至祸害地方。无论有心无意。都是昧了良心的王八蛋。诸位骂老杜时。先拍拍胸脯想想。这几千年來。是百姓养活了咱当官的。还是咱当官的养活了老百姓。”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从小到大。大宋的读书人受到的都是这种教育。无论其出身王侯之家。还是在农村野地。凭着父辈的血汗钱供养寒窗苦读后一举成名。都在心里把自己归类为劳心者。归类为众人头上的精英。却从來沒人想过。到底是精英们哺育了百姓。还是精英们承受了百姓的供养。
在福州。胆大妄为的杜规借着发号牌的机会。给他们上了破虏军第一课。无论杜规的话能否被其接受。人们的观念中。除了天地君亲师外。至少被强塞了个百姓二字。
《临时约法》规定。所有大宋百姓生而平等。但是。约法中并说明如何实现平等。并未指出任何道路。在杜规眼里。这条约法比起佛家的众生平等还虚无。但杜规在不知不觉间。向他人灌输着同样的道理。(请大家到17k.com支持酒徒)
非但他。破虏军乃至大都督府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间。强化、传播着文天祥的理念。这个过程中有反复。有磨合。甚至有阻碍。但那些烽火岁月里。以文天祥为核心。很多理念不知不觉间向外扩散开去。
过程中。有人承受不了新观念的冲击而离开。有人愤然走到了文天祥的对立面。但无论如何。新的观念以各种方式由《天书》走到了人间。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籽。
把冗员们连哄带劝送上前往邵武的客船后。杜规匆匆赶回城内。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了。他很高兴自己又替文天祥做了一件事。文大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所以。杜规总希望自己能给其更多的回报。
辅佐着丞相大人达成他的每一步心愿。就是杜规认为的回报之一。为此。他纵使呕心沥血。也无怨无悔。
“杜大人。去视查港务了。怎么样。货栈够用么。”城门口。巡城官魏定国看见了杜规的马车。远远打招呼。他与杜规同时入的破虏军。虽然现在级别差了很多。但彼此之间情分非浅。交往起來也沒半点拘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