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蝶变 (一) - 指南录 - 酒徒
蝶变 (一)
晚春的朝阳几乎斜斜射在海面上。溅出朵朵金花。丝丝微风从水上升起。夹杂着海水的腥味。吹在脸上。有股难言的清爽。
陈宜中、陆秀夫、赵时俊等留守泉州的大臣站在岸边。眺望着海天相接之处。在他们身后。千余名士兵。数以万计的百姓。把海港围了个水泄不通。彩旗、纸带迎风飞舞着。点缀得码头如过节般洋溢着喜气。那些锣儿、鼓儿、铙儿、钹儿却静悄悄地躺在木架上。不肯提前发出一丝声音。
“还沒來。不知道陛下等得急切么。”陈宜中不满地看了看头上越來越高的太阳。肚子里暗自抱怨。今天是破虏军水师凯旋的日子。他本不愿上前凑这个热闹。奈何少帝赵昺偏偏自作主张下旨。要亲率留守泉州的文武百官迎接大宋勇士。所以。陈宜中才迫不得已前來充数。人站在码头上。心思却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作为主管礼部事务的宰职。这次征讨南洋的大事。从头到尾沒一处插得上手。让陈宜中感到非常难堪。按陈宜中的打算。当杜浒等人大败南洋诸国时。就是礼部诸人大展身手的好时机。携水师大胜之威。宣中华上国之仁义。如此。可以让那些南洋小国心悦诚服。今后再不会生出二心。更重要的是。朝中一些对大宋心怀忠诚的人。如他自己。就可趁机重新竖立威望。寻找机会。将已经走上岔路的大宋推回正轨。
沒想到。文天祥却根本沒给礼部任何权力。以小国不值得屈尊为借口。把和谈的事情。让一个南洋商团全部包办了。此外。更令他无法接受的事情是。大宋居然对南洋小国大发淫威。割人城池。杀人百姓。抢人财物。为了几个小钱儿。彻底毁掉了几百年來利益之邦的形象。
“我中华上国。做出如此之事。与北元禽兽有何不同。”朝堂上。陈宜中不止一次大声疾呼。希望诸臣能站起來说句公道话。可同僚们不知道是屈服于文天祥的权势。还是痴迷于南洋航线带來的利益。鲜有人站出來相应。即便偶尔有人接下陈宜中的话。也都是掀不起风浪性质的小角色。无法推动诸臣。拿出个制止文天祥肆意妄为的决议來。
“这架子也太大了吧。明知道陛下在码头上等。”仿佛听见陈宜中心思般。有朝臣在旁边交头接耳。陈宜中偏过头去。借着乌纱的遮挡。看见礼部侍郎杨固带有怒色的脸。
“人家不是有战功么。况且海上不比陆上。耽误行程的事情多。”有人低声替水师分辨。话语里。分明带着几分酸酸的味道。
“战功。什么战功。国虽强。好战必亡。这个古训不记得么。咱大宋刚刚在福建和两广站稳脚跟。不抓紧时间休养生息。南边、北边一块打。你看国库里边。还剩了几个银子。况且抢人钱物。又怎是我华夏千年古国所为!”杨固偷眼看看陈宜中。知道上司在听自己的话。悄悄地提高了声音。
“是啊。是啊。当年秦始皇一统六合。汉武帝扫平大漠又怎么样。还不是让百姓受苦。圣人之道。不在言兵。而在….”
阳光突然变得燥热起來。陈宜中明显感到官袍下。有湿湿的汗水在涌。想说些带有总结性或者委婉劝慰。Www。。com实际上挑动情绪的话。刚刚准备好说辞。突然。身边传來一声咳嗽。
“嗯。”重重地咳嗽声压住了所有议论。陆秀夫扳着脸。目光四下扫了扫。把所有不合时宜的声音硬塞回发言者的嗓子眼里去。
对文天祥在南洋的一系列军事动作的目的。陆秀夫也不理解。但以往的经验告诉他。文天祥对战局的把握和形势的判断。远远高于行朝诸人。只要他所为对国家有利。陆秀夫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充分的服从与支持。
况且。这次迎接将士凯旋的安排上。少帝抱有深意。少帝长大了。他已经知道如何來拉拢将士。收买民心。虽然这样做未必有什么效果。陆秀夫依然希望群臣能站在皇帝的角度上。理解他的苦心。而不要把精神都放在逞口舌之利方面。
“來了。在那边。那片白云底下。”有眼睛尖者在人群中发出一声大喊。
“哪里。哪里。”百姓们一下子动了起來。互相拥挤着。掂起脚尖。向远方望去。人群涌潮般向水边涨了涨。Www。。com又被维持秩序的士兵们用力推回原位。镇殿将军张德挥舞着金瓜。恶狠狠地向百姓做着威胁动作。
“退。退。万岁在此。惊动圣驾者杀无赦。”侍卫们大声叫喊着维持秩序。人们报以善意德哄笑。却不真的害怕侍卫们手中的兵刃。大宋很多年沒征服过他国了。难得有一次威震四方的机会。百姓们跟着觉得高兴。况且大都督这次与外国交战。沒多征百姓一个大籽儿。(铜币的俗称)
“那边。那边。盘旋着海鸥。闪着金光的就是。”有人跳着脚。指点着炫耀。人群更乱。无数人颠着脚尖。伸长脖子。依然什么都看不到。但欢乐的气氛却从人群中升起來。四下弥漫开去。(请到支持酒徒)
在众人企盼的目光里。一点闪着金光的桅杆探出了水面。紧接着。是一角云帆。金黄金黄的。被朝阳渲染得格外灿烂。
一角、一片、一重。十几面云帆缓缓地从海天相接处升起來。带着回家的喜悦。带着满桅的阳光。
一瞬间。阳光显得那样扎眼。有人抓起粗布衣袖。轻轻地擦了擦眼角。Www。。com维持秩序的士兵被百姓推得前仰后合。紧张得观礼台周围的皇宫侍卫手臂死死纠缠。唯恐一个闪失。让狂热的百姓冲撞了观礼台。惊扰了圣驾。
太监们急得满头是汗。围在赵昺周围。替他挡住几乎被点燃的空气。幼帝赵昺却不领情。伸手将太监拨拉到一边。以稚嫩的童声喊道:“擂鼓。奏乐。迎接我大宋勇士凯旋。”
震天的鼓声从码头边响起。鼓手们甩开膀子。将快乐完全贯于两只手臂中。奏出风一般的旋律。
唢呐、铜锣、钹儿。铙儿。一并响了起來。在码头上激起一重重狂欢的巨浪。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在太监的组织下。宫廷乐手门奏响了一首雄壮的赛下曲。
南渡后。宫廷乐曲多委婉凄迷。少帝赵昺不喜欢听。所以在泉州行宫乐师尽弃之。代以盛唐之金戈铁马之声。此刻奏起來。恰恰应了凯旋归來的氛围。听得一众文官血脉贲张。与大都督府因为权力分配而闹的小小矛盾。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一时间全忘记了。
乐曲声里。三十余艘战舰陆续入港。水兵们知道皇帝陛下亲自來接。激动得两眼发红。一个个将最干净飒爽的姿态拿出來。于甲板上站得笔直。威武的身姿配合着巨大的战舰。更显得英俊挺拔。惹得人群中不断发出尖叫。一些大食、波斯等地海商的女儿。甚至直接把手帕抛向了海面。
欢呼声中。战舰靠上栈桥。士兵放下踏板。杜浒、苗春、方胜、苏刚、张宣等主要将领排成一队。缓缓走下栈桥。來到百官面前。冲着坐在高处拍手的赵昺躬身施礼。
锣鼓。欢呼声嘎然而止。杜浒充满磁性的嗓音。恰巧清晰地传入观礼台附近百姓的耳朵。“陛下。末将奉命巡视南洋。为大宋打通南方航道。历时三个月又十二天。幸不辱命。”
十几个水师军官同时躬身。将右手放于左胸口。这是破虏军通用的军礼。戎装在身时。遇到任何级别的上司皆以此礼相待。
他们沒有跪。有人清醒地反应道。但是。却觉得军中男儿就不应该做磕头虫。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像杜浒这样躬身。握拳。才显男人气概。
赵昺明显地楞了一下。旋即高兴地喊道:“众位将军免礼。自诸位出海后。朕日日企盼着你们的好消息。來人。给诸位将军斟酒。”
人群中爆发出一声欢呼。礼部官吏带领着几十个太监捧起几大坛子女儿红。逐次倒入杜浒等人面前的磁碗里。
赵昺甩开贴身太监的搀扶。缓缓走下台阶。端起碗。一一高举过顶。亲自将酒碗放到杜浒等人的手中。然后。自己捧起一个大碗。环视四周。以稚嫩又坦诚的童音说道:“朕敬诸位。第一碗。敬我在海战中为国丧身的将士。祝他们英魂常在。永佑大宋。”说罢。蹲下身体。将满满的一碗酒洒在地上。
“陛下。谢陛下。”杜浒等人动情地说道。端起碗。过头。然后蹲下身。将酒洒向大海。
喧闹的人群瞬间变得静悄悄的。连人们的呼吸声都能听得见。甲板上。一些士兵背过身体。悄悄地擦掉脸上的眼泪。经历了大宋死而复生的平头百姓们含着泪。将赵昺的话由近处向远方传开。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所有人都感动了。
“万岁。”有人带头发出一声欢呼。
“万岁。”“大宋。”“大宋。”“万岁。”欢呼声不觉于耳。在众人景仰的目光里。赵昺端起第二碗酒。翘起脚尖。对杜浒等人喊道:“第二碗。朕敬诸位活着归來的英雄。为你们的封功伟业。也为我大宋的国运昌盛。”
说罢。率先一口将满碗的酒喝了下去。
“万岁。”苗春发出一声惊呼。想去夺碗。又碍于众目睽睽之下。感动地擦了把泪。跟着杜浒等人将酒倒入肚子。
人群几乎沸腾了。不住有人高呼着万岁。不住有人高呼着杜浒等人的官职。
“杜将军、苗将军、辛苦。”
“破虏军。破虏军辛苦。”
人们不知疲倦地喊道。多少年來。终于又看到大宋征服了别人的国家。而不是被别人打得东躲西藏。
“第三碗。朕敬船上诸位壮士。祝诸位壮士日后多多为国杀贼。扬我华夏国威。”醉态可掬的赵昺又捧起一碗酒。向口中倒去。礼部官吏带着民壮。将一坛坛美酒摆到了栈桥边。
“谢万岁。”甲板上水兵同时放拳于胸。向赵昺施礼。然后低级将佐的组织下。有秩序地将酒坛抬上甲板。
人群几乎沸腾。锣鼓、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比过年还热闹。
喧闹声中。赵昺再次甩开试图搀扶他的太监。走过栈桥。摇晃着向水兵们走去。阳光洒在他金黄色的龙袍上。看起來是那样的圣洁。那样的祥和。
就在这时。又有数十艘白帆驶进港口。或四千料。或两千料。吃水线深得异常。几乎要接近底层甲板。
陈复宋站在最靠前一艘大船首艛顶。冲着皇帝站立方向施礼。然后四下躬了躬身。双手放在嘴边。大声喊道:“见过陛下。见过父老乡亲们。奉大都督之命。南洋商团把战利品给大家带回來了。”
“什么。战利品。”百姓们欢呼声渐渐放低。互相之间迷惑地问。大宋对外作战。鲜有胜迹。偶尔剿灭伙盗匪。献俘、献捷也都是向官府。关百姓什么事。
正疑惑间。又听陈复宋扯着嗓子喊道:“南洋诸国赔咱一百万石粮食。金两万两、银四十万两。分五年付清。其他物资若干。第一批赔款。破虏军和众商团一道。给大家带回來了。”
“什么。粮食。”陈宜中的身体不由自主晃了晃。耳边听见一片欢呼。一片轰鸣。人群呐喊着。高呼着。一遍遍重复着杜浒、陈复宋、文天祥等人的名字。一遍遍重复着对大宋皇帝赵昺和大宋朝的祝福。
兵凶战危。好战必亡。自幼。陈宜中读过的书中全是这种格言警句。他平生第一次发现。原來打仗也可以为国谋利。为百姓谋利。抬头再看方才抨击文天祥滥用武力的杨固等人。却发现这些顺风倒的家伙。早已端起海碗。与水师将领们对饮起來。
“他奶奶的。这次赔大发了。”人群中。几个米商小声嘀咕着。抱怨着命运的不公。福建缺粮。尽管大都督府三令五申。严禁囤积居奇。可众商家依然尽最大可能保存粮食。
光吃鱼。百姓不习惯。官府这两年鼓励百姓在福州、泉州附近小平原和流求、两广等地试种占城稻。短时间还未能能见到效果。凭经验。商人们觉得粮价一时降不下來。但陈复宋一百万石赔付的数字一报出來。大伙就知道粮价要跳海了。虽然南洋诸国要分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偿还这些粮食。但人们的恐慌心理一去。隐藏于民间的粮食立刻会流通到市面上。加上随船回來这十几万石。即便再遭遇一次歉收。都无法将粮价抬上昨天价位。
“坏了。文贼有了粮。就要大举北进了。”几个道士打扮的人跟着闪出了人群。他们是龙虎山弟子。同时担负着替北元刺探情报的任务。他们要用最快速度。把这条消息传到北方。
几个码头工。店铺伙计打扮的人会意地彼此点头。悄悄地跟在了道士们身后。“今晚刘大人那里又开张了。双喜临门啊。”带队的内政司小吏笑着想。
他们的身影。很快被数十万计的人海淹沒。泉州城自从光复那天起。从來沒这么热闹过。虽然参与南洋行动的。只是几十家大商号。获得直接利益的只有几百人。但国家的强大。毕竟与百姓的利益连接到了一块儿。今天看着他人从国家强大中获得好处。谁晓得明天好处不会落于自己头上。况且粮价马上降了。被堵塞的海路又通了。海船。贸易。打工机会。每个人的命运。千丝万缕与国家兴衰彼此相连。
这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也有我一份好处在啊。无数人隐隐意识到了这一点。心中。第一次对自己为什么做为华夏人而自豪。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缘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