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 (十) - 指南录 - 酒徒
惊雷 (十)
三日后。陈吊眼在一个名叫瓦梁的地方放了一把大火。借助地形和火势。将追他追得最积极的一个蒙古军万人队杀得溃不成军。五个蒙古军千户被阵斩。四千多人葬身火海。老将塔赖带着余下的蒙古兵虽然逃出了生天。却望陈吊眼战旗而惧。再也不敢尾随其后。
负责追剿陈吊眼的上万户诺敏无奈。只好放弃了原來的分路包抄战术。把剩余的四万余蒙古军集中起來。力图以优势兵力与陈吊眼决战。奈何陈吊眼不肯上当。带着骑兵东一头。西一头乱钻。淮南东路各地新附军已经近十年沒发过军饷。也近十年沒补充过军械了。又有谁敢挡在他的前面找死。
诺敏堵他不住。气得暴跳如雷。挥动大军紧追不舍。陈吊眼带领破虏军沿瓦梁、六合一带兜了半个圈子。突然回头。在诺敏的侧翼“咬”了一大口。把两个凸出的蒙古千人队给全歼了。然后快速脱离接触。杀向了來安、清流关一带。
清流关距离庐州城已经不到二百里。蒙古军的粮道安全再次受到了威胁。附近各路兵马闻讯。齐齐向庐州方向赶。闹得两淮人心惶惶。各类流言不胫而走。比敌我双方的骑兵“跑”得还快。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您知道么。陈吊眼又打赢了。这回他以五千骑兵吞了诺敏两千人马。然后从容撤退。蒙古人啊。都气疯啦。”早晨。有人在茶馆里偷偷地向身边的朋友介绍。
闻者眼睛一亮。会心地笑了笑。以茶代酒。一干而尽。
“干杯。”隔壁桌子上。几个年青人举起茶碗。不说为什么。每个人心里都知道为什么。
长期以來。在很多人心目中。蒙古骑兵都是不可战胜的。
沒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在正面较量中凭借真正实力而不是诡计战胜蒙古军。这是从江南到西域。甚至到遥远的莱茵河畔。人们普遍认识到的“真理”。
凭借着这股自信和敌人的懦弱。蒙古大军打遍天下无敌手。一个蒙古千人队。跟在数万敌军背后追杀的情景屡见不不鲜。
但这个传说在祥兴五年夏末被彻底打破了。先是在江南西路。十余万元军败在了三万多破虏军麾下。后是在淮南一个无名之所。同样数量的蒙古骑兵和破虏军骑兵对战。蒙古骑兵被击溃。破虏军骑兵损失不到四分之一。
随后。陈吊眼越打越精。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前后三四战。都未落下风。
这种在正面作战中打败蒙古人的新闻给民间带來的冲击是巨大的。很多心如死灰的人抬起头來。抱着各种目的。悄悄地为新闻添上传奇色彩。
“您知道么。陈吊眼三千多骑兵。把诺敏将军五千先锋人马给全歼了。”中午。有人在街头沽酒时。跟几个酒友交头接耳。
“那算什么啊。我听说苗春将军用小船奇袭了雷江口。把鞑子水寨一夜之间烧光了呢。这回。伯颜大人吃瘪吃大了。”有人凑过來。搭茬。
几个酒友拎着壶。弄上碟子盐水豆。找个沒人地方庆贺起來。有人边喝酒。边唱词。有人边唱词。边抹眼泪。
“您知道么。陈吊眼将军带着一千铁骑。马踏诺敏联营。杀了一万多人。自己连根寒毛都沒落下。”同样的话題到了晚上。就从新闻变成了传说。
“您知道么。文大人设了十面埋伏。把达春给困在乐安了。伯颜想渡江去救。雷江口那。兵马刚走到一半。浮桥被破虏军给炸了。诶。那个惨哪。我二表哥说。下游的尸体把江面都塞住了。”
“活该。这些年。他们杀了咱多少人啊。”
传说、新闻、还有谣言交织在一处。让人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您知道么。陈吊眼带着百余人在诺敏数万兵马中三进三出。杀了血流成河。诺敏被他打得抱鞍吐血。要不是人多。连首级都差点保不住。”几天后。新闻从传说变成了传奇。
“这回。伯颜还想渡江救达春呢。我看。自保都难喽。”
人们通过亲朋好友的耳朵和嘴巴。将道听途说來的消息反复加工。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想象和祝愿加了进去。
对于民间舆论。北元本來就沒能力控制。一些地方官员有心献殷勤干涉。又怕半夜时。被人跳进院子割了首级去。只好任由传奇变成神话。
一个让江南江北精神鼓舞。复国希望再度被点燃的神话。人们议论着。期盼着。等待着。等待着破虏军杀到自己家乡來的那一天。
雷江口。北元大营。
元右丞相伯颜的背影被烛光投在帐壁上。看起來竟微微有点驼。
作为大元朝廷上权威仅次于忽必烈的人物。Www。。com几年來。他承受的压力太大了。大得已经超过了一双肩膀所能担负的极限。有几次。他都想一睡下去。再不醒來。但是。对于黄金家族和对于蒙古民族的责任感。又让他不得不咬牙坚持。坚持到自己再无法坚持的那一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丞相。伯颜知道自己肩头与权力相对应的是责任。哪怕是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他的书案边也摆满了从全国各地汇集來的消息。还有地方大员快马送來的手轧、报告、请示。他需要通过这些纷繁复杂的消息來掌握大元局势。然后再从大局出发。对那些手轧、报告和请示做出指点。写出自己的处理建议。
沒一件事情是让他省心的。街头巷尾所流传的那些谣言固然让人心烦。但比起战局的真正发展和各地沸腾的民情。那些流言反而最让人能不放在眼里。
时局远远比流言所描述的情况要糟。谣言传得虽然离谱。但那就是点点斑斑。谁也无法把这些破碎的事情穿成一线。而朝野各地传來的消息汇集起來。却拼成了一幅图。一幅处处起火。百孔千疮的大元江山。
上个月。达春在江南西路战败。十几万兵马剩下不到三万。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江南重镇赣州被破虏军不战而克。达春、元继祖、李谅三人在撤军途中被各路人马沿途截杀。最后居然被叛乱的新附军和西门彪所带领的民间武装。困在了乐安这个弹丸之地。
同时。建昌军造反。临江军的士兵杀了他们的管军万户。叛乱。隆兴、抚州二地的大元官吏献城投降。半个江西行省转眼落入了大宋手里。与达春近在咫尺的吕师夔见达春被围。居然不去援救。而是以接应大军过江为名。直接退到了池州一带。让从福建路杀出來的陶老么部和两浙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复了江南东路的三分之二。
眼看着邹洬带着破虏军第一师和炮师向乐安逼近了。预计渡江接应达春的兵马却只在蕲阳口过去了三分之一。雷江口。就是在伯颜眼前这块地方。蒙古军在窄窄的江面上搭了几次浮桥。都被人破虏军教导旅给炸毁了。那个破虏军将领苗春带着一群亡命之徒就像蚊子般。你根本无法预料他什么时候会來。人数虽然少。你却无法小视他们。烧粮船、炸浮桥、水里边下毒药。这伙人什么“卑鄙”手段都干。伯颜曾派了几千人去围剿他。结果他向怀宁一带的沼泽地里一钻。立刻就沒了踪影。Www。。com待大军这边刚把浮桥的绳索拴好。他从江面上又冒出來了。驾驶着车船砍断绳索。然后顺流而逃。大元水师追都追不上。
此刻伯颜心里很清楚。原定过江与达春汇合。快速稳定江南西路战局的计划已经失败了。蕲阳口渡过去的那五万多兵马。在与大部队汇合前。决不能冒险攻入江西。此时的破虏军已经不是五年前那支初出茅庐的破虏军了。那时他们与五千蒙古军厮杀。需要前后调集三四万人。现在他们与五万蒙古军作战。以同样数量的兵马基本上就能不分胜负。如果这支队伍贸然前进。说不定救不了达春。自己也会落入破虏军的陷阱。
无论用兵还是治政。达春都不能算庸才。相反。他的能力还在大多数蒙古将领之上。这也是伯颜为什么不惜代价想救达春的原因。大元朝这几年连续对内、对外作战。损失的将领太多了。军中已经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如果像自己还有也辛、忽勒罕等老人再受到长生天的召唤。能辅佐忽必烈和真金殿下的。就只剩下诺敏、巴拉根仓这样的新手了。
“他们…….”想到诺敏在淮南东路的表现。伯颜失望地连连摇头。当初派诺敏领兵。而不派自己更看好的格根。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就是因为诺敏家世显赫。声望高。能服众。可他太轻视陈吊眼了。以为陈吊眼就像一般流寇那样好对付。如今。非但陈吊眼沒能消灭。两淮还有越來越乱的迹象。很多新附军都开始与陈吊眼勾结。一些被剿灭的山贼、流寇也死灰复燃。
“既然原定的目标已经无法完成。是不是该跟陛下商量商量。先不着急过江呢。”伯颜心里好生迟疑。从目前的事态上看。达春残部被破虏军歼灭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个即将发生的事实。而陈吊眼的威胁迟迟解决不掉。南下的兵马就无法发挥出全部力量。
“也许这是一条可行之策。只是陛下未必有此耐心。”伯颜叹了口气。徘徊了几圈。跌坐回自己的帅椅。
如果救不了达春。准备更充分一些在南下与破虏军决战。未尝不是一条可行之策。但这样。忽必烈就要面临丢失整个江南的指责。蒙古族内部的很多势力就会找到反对他的理由。实际上。江南那块土地。对大元來说已经是如鲠在喉。吃下去很难。吐出來恐怕也非常不容易。
闷闷地又翻看了几份官员送來的密报。很快。伯颜自己推翻了暂不过江的假设。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此刻除了陈吊眼。长江以北还有很多更让人焦虑的事情。据中书省和江北行省的官员密报说。山东的红袄军已经死灰复燃。活跃在太行山内的八字军。近日也频频出击。四处攻打州县。残杀官吏。
“文贼一伙。看样子是唤起了所有汉人的希望啊。”伯颜又叹了口气。放下了密报。以他的见识不难猜到各地流寇死灰复燃的原因。当年大宋太后和皇帝不战而降。无疑是一盆冷水。浇灭了天下所有汉人抵抗下去的热情。而文天祥和他的破虏军。就像一团团野火。无意间把所有余烬又给点燃了起來。
只有尽快消灭文天祥和他的破虏军主力。才是稳定江山社稷之道。可怎么去消灭呢。完全凭借武力。以破虏军越战越强的发展态势上來看。恐怕十七万蒙古军全部南下。也难以奏效。如果不完全依赖武力呢。
如果不完全依赖武力。只有依靠对手自己的失误了。但这些年來。文天祥已经一步步夺取大宋的权柄。以此人的聪明才智。还有他独创的那种议事制度、平等律法。让他犯大错。很难。
想到这。伯颜不仅佩服其自己的对手來。从军械制造到经济民生。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文天祥的才华的确在自己之上。也难怪当年忽必烈为起众人。北丞相、南丞相哪个更贤。连留梦炎这些马屁精都回答:“南丞相更贤。”
贤的不仅仅是他这个人。而是此人创立的那些典章制度。如果大元能采用。国力肯定更上一层。这种制度决策起來很慢。却最大地程度上避免了错误。伯颜在心里如是评价文天祥。通过东鳞西爪的消息。他很佩服文天祥现在于大宋尝试的那些办法。但同时他更清楚。那种办法在大元根本不可能实行。
因为。大元的皇帝比大宋的皇帝英明得多。侵犯皇家利益的人。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万劫不复。
战争、内政、皇帝、大宋。仿佛有一团乱麻在伯颜脑子里搅着。让他瞬间头大如斗。突然。眼前仿佛有灵光一闪。伯颜腾地一下从帅椅上跳起來。冲着帐外大声命令道:“來人。把李儒给我叫來。不。请來。把治亭先生给我请來。还有张天师。”
门口的亲兵不知道伯颜为什么突然由忧转喜。答应一声。匆匆跑了下去。
不一会儿。帐外传來一阵悉悉嗦嗦的脚步声。一个四十多岁。峨冠博带的儒者和一个手持拂尘。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面带媚笑的道士走了进來。
伯颜放下手里的公务。笑着站起來迎了上去。一边做足礼贤下士的姿态。一边对亲兵命令道:“來人。给二位先生奉茶。要今年的君山银针。莫要加奶。”
“多谢大人。”一儒一道笑着唱了个肥诺。在伯颜安排的椅子上毫不客气地坐了下來。
他们都是伯颜相交多年的“朋友”。在蒙古重臣中。伯颜丞相一直是对汉家诸学涉猎最广的。也是达到境界最高的。不领兵在外的时候。他的府邸内几乎是日日高朋满座。光吃闲饭的幕僚、门客就养了两千多人。很多归顺的北元的大儒们都认为伯颜有昔日信陵遗风。愿意与他交往。而实际上。与伯颜交往也是出仕的一条捷径。不像其他蒙古官员那样讲究血统。伯颜用人一向讲究唯才是举。对出身、民族并不考虑太多。
像李儒。本來是个落第多次落魄书生。因为无意间写了几首歌颂蒙古人战功的诗词。被人发现。举荐给了伯颜。很多幕僚嫌弃他沒功名在身。为人龌龊。十分瞧他不起。而伯颜却从细节小事上发现了李儒的才干。经常委派他干一些安抚地方事情。李儒每次都完成得很好。渐渐在伯颜的幕僚圈子里成为核心人物。这次大军南下。伯颜点名带上了他。一路上出谋划策。好不威风。
而张天师能与伯颜同行凭的却是上一代的交情。当年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拿着大宋的供奉。私下里却偷偷与忽必烈勾搭。为蒙古人把江南万顷良田变为坟场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十五代天师功德圆满后。奉忽必烈之命总领江南道教的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出继续利用装神弄鬼的本领替北元卖命。门下道士非但免费替北元打探破虏军机密。还参与了几次刺杀文天祥的行动。
这些行动失败后。天师教因为其无耻的卖国行为受到官府打击。道士们赖以招摇撞骗的画符捉鬼烧香灰等勾当。也因为各地图书馆和医馆的建立而渐渐沒了市场。今年破虏军在两广和两浙战场接连获胜。眼看着就要打到龙虎山下。张天师为了顺应天命。不忍施展法术在万里之外以天雷劈死文天祥。也不忍洒豆成兵让生灵涂炭。只好带着老婆孩子偷偷逃到了江北。
但北方除了两淮这种穷苦之地。其他大部分地区都是长春教的势力范围。龙虎山弟子们在北方行走可以。要想与江南一样发展势力。长春教决不答应。论投敌先后。长春教比龙虎山早了几十年。在蒙古贵族圈子里的根基。远非天师教能比。三十六代张天师在江北的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因此对江南的旧时盛事甚为怀念。刚好伯颜率军南下。张天师就再度顺应天意。找上门來。商谈双方进一步合作事宜。
侍卫们很快端來几杯新茶。是完全按汉人的规矩冲泡的。香气四溢。长长的叶尖在洁白的茶杯里上下起伏。看上去格外有一番韵味。
“人生起伏。就像这水中银针。不知道几时才得安宁呢。”伯颜作了个请的手势。端起一个杯子。自己先喝了起來。相比江南新茶。他更喜欢饮用奶烧的茶砖。但待客有待客之道。像李儒与张天师这种内心越卑鄙龌龊的人。越在意你表面对他是否尊敬。把牌坊给他立好了。让他卖祖宗八代给你。他都不含糊。
果然。一儒一道见伯颜如此客气。内心之感动无以复加。端着茶。各自品了品。立刻开始了长吁短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