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 (二 ) - 指南录 - 酒徒
华夏 (二 )
吉州防线远沒有筠州防线地理位置优越。在上一道防线。黄叶岭、八叠山 华林山等高低起伏的山脉几乎连成了一串。守军在关键地段修几座堡垒。就可以有效阻挡蒙古军前进。而在蒙古人舍生忘死的打击下退守筠州后。攻守双方等于把江南西路的险要之所各自占据了一半。破虏军再想集中兵力偷袭北元某处薄弱点已经沒有成功的可能。非但如此。在元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大宋豪杰的处境一天比一天艰难。
为了保持整条防线不被蒙古人夺下。邹洬调整战术。将防御重点放在了仰山、钟山、百丈岭、皂阁山等几个突出的寨垒上。各座寨垒的中间地点。则尽量以壕沟、鹿砦、铁丝网迟滞元军的推进速度。仗打了这么长时间。除府城外。吉州各地已经坚清辟野。即使偶尔有小股蒙古骑兵渗透到防线背后。也收不到什么破坏效果。
随着时间推移。守军的劣势也越來越明显。潮湿的气候令火器的威力大打折扣。另外。吉州防线大部分的防守设施还沒來得及完善。新补充來的破虏军士卒训练程度也远远不足。各地赶來的豪杰虽然热情不减。但比起劫掠四方。作战经验丰富的蒙古武士。老实巴交的大宋农夫显然不是人家的对手。往往一次接触结束。元军死伤百余名。宋人的牺牲却超过元军的两倍。
一旦伯颜再突破吉州防线。邹洬就只能在平原上与蒙古军决战。在新式武器无法发挥出全部性能的情况下。用沒经过多少训练的农夫去迎战蒙古铁骑。结局已经与飞蛾扑火已经差不多。所以。邹洬不敢再退。也不能再退。虽然文天祥的军令中允许他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放弃吉州和赣州。退守福建和江西的交界。但邹洬知道如果自己那样做了。伯颜极有可能掉头东进。从背后切断文天祥的退路。
“我不会让人攻击你的后背。”邹洬在给文天祥的回信中这样写道。自从八年前二人在南剑州誓师以來。无论在多险恶的战斗中。邹洬都曾沒让文天祥腹背受敌。尽管在大都督府的成长过程中二人的志向发生过冲突。但危难时刻。邹洬知道自己该怎样报答文天祥的信任。
至于如何取得胜利。邹洬在信中沒有细说。得知忽必烈已经攻向登州后。他一边武装赶來参战的农夫保卫家园。一边偷偷地命人在各堡垒下面埋下了火药罐子。
几日后。伯颜的攻势突然加紧。却被新赶來入伍的农夫们挡了回去。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农夫不擅长列队作战。但保卫家园的决心却一点儿不比破虏军士兵差。刚被雨水冲洗干净的群山再次被血染红。冒着硝烟的丛林间。躺满了各地义勇的尸体。
守卫在罗霄山余脉和仰山交界处黄泥关的民军首领刘士泰送來战报。说黄泥关濒临失守。太和县三千义勇战死一千六百余人。协同防御的破虏军战死七百。剩下的弟兄们几乎个个带伤。很难在元军的下一轮狂攻中坚持下來。
“如果守不住。你就撤下去吧。记住让义勇先撤。破虏军断后。否则一旦被敌军追上。大伙都难战场上拣回性命。”邹洬沒有更多的援兵可以补充给刘士泰。直接在他送來的战报上批示道。
第二日。黄泥关再次遭受元军猛烈攻击。两万多蒙古武士前仆后继。不顾死伤。双方激战了一日夜。大宋战旗依旧插在黄泥关残破的城墙上。
“你们为何不退。”另一伙來自南安军的义勇赶到后。对着只剩下不到六百人的黄泥关守军问道。刘士泰摇头苦笑。低声回答:“六年前太和城头。咱们守了三日。城破后。鞑子头下令屠城三日不封刀。今个邹大帅带着大伙在这里跟鞑子干了一百七十多日。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咱们退了。父老乡亲还有活路么。”
闻此言。南安军义勇慨然长叹。把家乡父老赶制的。写着南安两个字的战旗高高升起在城头。并立在破烂的大宋战旗旁边。消息传开后。各地义勇不约而头在各自的阵地前打起了故乡的旗号。
南安、永新、吉州、太和。还有已经落入敌人之手的筠州、袁州。各个标记着家乡地名的战旗高高飘扬。
一百七十日不封刀。大伙退亦是死。等死。还不如战死于疆场之上。
仰山背后的小村落。邹洬、曾寰、张唐、吴希奭、秦逸云等各级将领站在沙盘前。双眼熬得血红。伯颜突然不顾一切地进攻让众人倍感压力。但在承受压力的同时。又隐隐感觉到了扭转战局的机会。只是这个机会仿佛禅语。明明感觉到他在眼前。却找不出其中关键。
参谋们精心制作的沙盘上的山脉起伏。红色和黑色的角旗互相交错着插在高山大河之间。每一面红旗。代表着一支大宋豪杰。而一面黑旗。则表示着一个北元千人队。
这几天伯颜主要进攻方向在黄泥关、瓦土寨等几个仰山和罗霄余脉交界处的营垒。而邹洬却认为。伯颜最终的主攻方向还是张家岭。Www。。com金水河一带。那段地域最开阔。突破了破虏军的营垒后即是一马平川。非常适合骑兵大规模展开。
“秦逸云。你再核实一下各寨垒的具体人数。低于一千的。连夜安排人去增援。”邹洬敲了敲桌案。低声吩咐。无论伯颜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自己的战术安排不能随着敌人的动作而盲动。打了太多败仗。邹洬在战场上的心理素质已经十分成熟。根本不会考虑一味的坚守不出。对自己的名声是否有影响。
“是。”秦逸云抖擞精神。大声答应。能进入破虏军决策序列。他感到很荣幸。所以无论邹洬安排他做什么。他都不折不扣地去执行。
“特别是张家岭。金水河那两段。别处阵地被伯颜突破了。咱们还能调整收缩整条防线。这两段在咱们的正中央。一旦被伯颜切进來。弟兄们就首尾不能相顾了。” 邹洬伸出大手替秦逸云正了正头上的银盔。语重心长的补充了一句:“告诉弟兄们。后退一步是家园”。
“大帅放心。咱破虏军的弟兄不会丢大都督府的脸。”。秦逸云握拳敬礼。转身跑了出去。经过破虏军中的半年磨炼。他身上那种文质彬彬的书卷气早已被涤荡干净。代之的是一股浓浓的阳刚味道。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依诸位之见。伯颜到底打算干什么。”邹洬目送秦逸云离开。转过头來对大伙问道。
“恐怕是忽必烈给他下了严令。”曾寰用手使劲拧着自己的下巴。迟疑地推测。在不清楚对手具体实力的情况下。伯颜采取不计伤亡的强攻战术。明显犯了兵家大忌。以伯颜数十年的作战经验。他不应该如此冲动才对。唯一能解释这种行为的理由就是。有人给他施加了难以承受的压力。而在北元的官职架构中。除了忽必烈本人。伯颜不需要理睬任何人的命令。
“也许是老家伙自觉时日无多。熬不下去了。”张唐的观点永远比众人乐观。笑了了笑。他又自己否决了自己。“不过这老家伙在草原跟海都泡蘑菇。一泡就是大半年。按道理。他应该比咱们能熬时间才对。”
“咱们自己有沒有疏漏之处。让伯颜看到了速胜的机会。”吴希奭向來出言慎重。文天祥去两浙前。把江南西路和荆湖南路的兵马大权都交给了邹洬。因此。众人做任何调度。都涉及到破虏军三分之二家底。不由得大伙不小心自己的一言一行。
“应该沒有。步步退缩。利用地形消耗北元兵力。以空间换时间是咱们早就商量好的对策。即便咱们想冒险。手中也沒足够的兵马。”邹洬低声回答。
很多判断被提出。旋即遭到了大伙的否决。伯颜对新附军将领极不信任。所有决策都不准许他们参与。几个与大都督府有联系的统军万户都无法送來准确情报。失去了重要的情报來源的情况下。敌人的真实意图非常难琢磨。
“报告将军。大都督的飞鸽传书。”出去检查防务的秦逸云怀里抱着一个被雨水淋成了落汤鸡的信鸽。匆匆忙忙地跑了回來。
“马上解下來。曾将军。你负责对译”。邹洬高兴地吩咐。文天祥向來不喜欢对外出的将领指手画脚。此时他冒着消息被人截获的风险发來信鸽。肯定是有万分重要军情。
曾寰解下信鸽腿上的竹筒。用指甲小心地掀开蜡封。取出一张写满数字的纸条。转到内堂。凭借事先与文天祥越好的密钥开始翻译情报。片刻后。他兴奋地走了出來。站在邹洬身边向大伙转述:“忽必烈攻向登州、胶州和莱州。李兴带人渡海去支援陈吊眼。丞相是在五天前给咱们发的信。风雨太大。所以信鸽大部分都沒到达目的地。”
“忽必烈进攻第二师。”众将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陈吊眼北上山东。目的就是吸引元军注意力。给大都督府争取时间。而聪明了一辈子的忽必烈偏偏在这个时候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大错。
“这就可以解释伯颜何以发疯了。”邹洬长出了一口气。笑着说道。如果忽必烈率军渡江。则元军占据了整个战场主动。大伙在江南西路即使顶住了伯颜。也阻挡不了忽必烈绕路夺回两浙。进逼福建。而忽必烈去进攻陈吊眼的冒失举动。刚好让局势颠倒过來。如果他在山东打了一场矿日持久的烂仗。伯颜即便成功拿下江西。依然面临的自家实力耗尽。而敌军环绕的境地。所以伯颜才拼了老命。试图在西线制造紧张局势。干扰大都督府的军事部署。让文天祥不敢派兵援助陈吊眼。
“派人快马送信给丞相。让他放心打他的。咱们这边绝对不给伯颜任何取胜的机会。”邹洬大声命令。
既然伯颜存的是如此心思。自己最佳选择是以不变应万变。只要牢牢控制住半个江南西路。伯颜就无法真正做出对大都督那边有威胁的动作。而陈兵在长江南岸的文天祥。凭着手中的优势水军随时可以渡江在忽必烈背后捅上一刀。
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把手中有限的力量发挥出最大威力。伯颜对忽必烈忠心耿耿。为了给他的大汗创造机会。他宁愿把自己一世英名都葬送掉。可以预见。接下來的一个月。伯颜的攻势会一直保持下去。直到他得知忽必烈成功占领登州。或者把手中兵马打光的那一天。
如果伯颜真的不计代价。甚至把荆南的新附军、汉军都调过來。自己的这点兵马能坚持得住么。
“报告”。又一声响亮的报告打断了邹洬的思考。亲兵带着兴奋的口气在帐外大声汇报。“邵武军校所有在训士官。奉命前來报道。”
“让他们在后营等候调遣。”邹洬大喜。知道文天祥又给自己准备了一份筹码。各路义军士气虽然高。具体战术素养却差到了极点。有的义勇甚至不懂得在元军羽箭覆盖时利用地形躲避。而义军中的低级将领也不知道如何降低麾下的伤亡。
邵武军校是自百丈岭练兵时大都督府为了培训将领而设立的。现在已经于最初的基础上发展为士官军校和指挥学院两部分。其中士官军校的作用是专门培养都头、队长级别的低级士官。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把这批士官及时地分配下去。各路义勇的战斗力肯定会迅速提升一个档次。
“将军最好去迎接一下。还。还有张世杰老将军。陆秀夫大人。他们也跟着赶來了。”亲兵压低了声音提醒。
“他们。”邹洬惊呼。赶紧整理了一下衣冠。快速迎出大帐之外。张世杰与陆秀夫因为与大都督府政见不合。早已主动避嫌交出了兵权。他们能在这个时刻放弃个人成见赶到江南西路前线來。完全出乎了邹洬的预料。
风雨中的河山间。白发苍苍的陆秀夫。高大魁梧的张世杰。还有百余名邹洬名字都叫不清楚的前江淮军退役将领走了过來。在他们身后。满身泥泞的退役老兵、地方警备部队还有无数福建、广南的山民。擎着锄头、菜刀、长矛等简陋兵器。长龙一样向军营靠拢。
“邹将军。老夫带着一百江淮子弟。特來听你调遣。”张世杰站稳脚步。郑重向邹洬行了一个破虏军军礼。百余名江淮军旧部同时握拳于胸。躬身致敬。这一刻。他们再不份谁是江淮军残部。谁是破虏军新锐。国家存亡面前。大伙都做出了共同的选择。
“老夫不能提刀。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却愿意用手中之笔。记录诸公血染的风采。”陆秀夫长揖到地。冲着邹洬、张唐、曾寰、秦逸云、苏刘义。端端正正行了一个华夏古礼。
邹洬、张唐等人赶紧以军礼相还。大宋立国以來重文轻武。三百多年。这是第一次士大夫向武人折腰。
“一起來。”陆秀夫向身后大喊了一声。几个文质彬彬的士子分开人群上前。递给他一把短刃。陆秀夫脱帽。在众目睽睽之下挥刃。接着雨水将满头白发尽数剃去。随着他的动作。百余名文人墨客解去方巾。当众削发。
“大人。”邹洬试图阻拦。却不知道该先拦住谁。也不知道陆秀夫的举止为何如此古怪。
“既入军中。我等皆为将军麾下士卒。愿听军令调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陆秀夫摆了摆手。阻止了邹洬的进一步行动。提高了声音。向所有破虏军将领解释道。
“鞑虏不除。永不蓄发。”老将张世杰伸手除下铁盔。把早已剃得光光的头颅伸进雨中。
“张将军。”邹洬感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他明白张、陆二人的心思。削发。一方面为了铭志。一方面还在以实际行动告诉破虏军众将。他们的到來。不是为了抢夺军队的指挥权。
“哈哈。剔了头果然凉快。特别是有雨浇着。全身上下都跟着爽利。”一个书生的戏言打破了场面的凝重。此人身子骨单弱得如竹竿。却挑了件长长的儒衫。被风吹雨打。活脱一张秋后的荷叶。
“诸位先进营取暖。然后咱们再商讨眼前战局。”曾寰笑着看了书生一眼。向众人发出邀请。匆匆一瞥间。他认出了那个儒生的身份。此人名叫吴宇林。向來视大都督府为寇仇。在国家危难时刻。却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成见。
“多谢诸公信任。邹洬定不负诸公所望”。邹洬抱拳施礼。这一天他盼了许多年。新政的旧政之间的冲突让昔日的朋友成为陌路。而今天过后。华夏英杰将紧紧团结在一起。
“你尽管调兵遣将。我和苏刘义给你当爪牙。同來的江淮军旧部和军校士官一道去前线。做都头、队正随便安排。大伙既然來了。就不是冲着什么功名。”稍做休息之后。张世杰主动向邹洬请缨。
“伯颜攻得紧。大伙來得正是时候”。邹洬在一旁感激的说道。“张将军和苏将军经验丰富。若能在中军给邹某出谋划策。则邹某求之不得。”
虽然张世杰大度。邹洬可不敢把这个曾经当过大宋三军最高统帅的张世杰摆到第一线去。一旦此公有个闪失。则有人又找到了打击大都督府的借口。
“邹将军。莫非是嫌张某老否。”张世杰拍了拍腰间佩刀。笑着问。“只是腰间宝刀未老。胸中豪情尚在。况且战死军前。是武将应有之命。”
“岂敢。需要张将军出马时。邹某定不拖延。此刻正有军务大事。有劳将军为邹某谋。”邹洬稳稳地把话題岔到了别处。挥手叫过秦逸云:“秦校尉。把最新敌情给张将军介绍一下。”
秦逸云领命出列。走到沙盘前。指指点点综述了目前敌我两军的情况。临了。又补充了一句:“忽必烈进攻陈吊眼将军的第二师。伯颜唯恐他的主子吃亏。所以情急拼命。这几天攻势得正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