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暗流涌动 - 官道之平步青云 - 冷冰寒
乔瑞华默默喝着茶水。听着杨卫国的慷慨陈词。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如果说自己刚來时。还能在柯正平、邓全忠、贺国洪等人的帮助下。和杨卫国分庭抗争。丝毫不落下风。可随着几次出击的失利。尤其是西交会期间蔡元峰的到來。风向渐渐就有些变了。以前许多保持中立的常委。慢慢有向杨卫国靠拢的迹象。就连他最铁杆的邓全忠也有些令人琢磨不透了。甚至在好几次常委会上。不顾自己的眼色。硬生生地保持了沉默。
而书记碰头会。他就更沒有什么话语权。
书记碰头会沒有一定的程式。也沒有固定的时间周期。只要是书记觉得有要事要商量。随时都可以开。如果讨论干部问題就增加一个组织部长参加。而在许多事情上。“书记碰头会”是最核心的、最权威的。只有“书记碰头会”形成了“一致意见”才会拿到常委会上去研究讨论。
杨卫国就经常利用书记碰头会将他压得死死的。根本就沒有还击之力。就拿今天的书记碰头会來说。乔瑞华提出的“村村通工程”。就遭到了杨卫国毫不客气的质疑。
拿杨卫国的话來说。“村村通”是好事。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武溪目前动工的大项目多。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不论是高速公路。还是新机场建设。虽然有一定的中央财政和省上拨款。但大头还是要武溪自行筹集。在资金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搞村村通是不现实的。要搞。也要等几年后财政资金有余力之后。
对于这点。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支持。事情就算是盖棺定论了。
现在。乔瑞华有些理解。为什么自己下來之前老板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自己。要小心杨卫国这个人。除了一把手先天的优势之外。杨卫国这个人。心思细密。手段老到。加之背景也很强硬。确实不好对付。他就好比是无孔不入的水银。只要有一丝缝隙。就慢慢往里面渗透。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等你发现时。已经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了。
而杨卫国现在所说的。是关于提拔云山区区委书记于寒安担任市长助理的。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乔瑞华脑海里顿时还是浮现出了于寒安那身板瘦削、面色鹜黑、满脸皱纹的身影。
这个人乔瑞华有一定的了解。他虽然比不了南桥区区委书记陈天桥。在武溪也算是个老牌的区委书记了。不贪财不好色。几乎沒有任何不良嗜好。甚至烟酒都不沾。在官员里根本就是个另类。衣着也非常随便。夏天一件白衬衫。冬天一件军大衣。几十年如一日。
可就这么一个人。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却一直都不太招领导待见。有人说他太无趣。又不懂得揣摩上意。因此难讨领导欢心。也有人说他就是个好好先生。在云山区当区委书记。却沒什么魄力。几乎完全被架空。任期内也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不被撤换就算烧高香了。
乔瑞华就很有些纳闷了。杨卫国为什么就要提拔这么一个人呢。市长助理。虽说比起副市长來说还相差甚远。可却也算是一只脚迈入市领导行列了。如果运作得当。又有人助力。成为真正的市领导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題。难道说。杨卫国此举。只是为了让于寒安挪窝。
乔瑞华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有些凉了。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涩涩的苦。心里却更苦。
即便洞悉了杨卫国的盘算。他也无能为力。在人事任命上。市委书记原本就有先天的优势。何况。即便是有柯正平的支持。他在书记碰头会上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杨卫国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又岂会将这个提案抛出來。
一旦书记碰头会上通过了。常委会上还会有阻力吗。如果是以前。他还有狙击一下的心思。就算于事无补。也让杨卫国不那么好受。可现在心思也淡了。而杨卫国把控了人事任免权。就能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实力。也会让更多看到希望的人趋之若鹜地往他身边挤。如此循环下去。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以后哪里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可自己。究竟还能做些什么呢。一时间。乔瑞华有些迷茫了。甚至心头涌起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武溪。真是自己仕途中的滑铁卢吗。
……
结束了同林辰暮的通话。杨卫国坐在沙发上怔怔出神。这段日子。心里不知道怎的。一直很浮躁。
林辰暮在电话里。详尽汇报了东江钢铁厂改制的工作。这几天。林辰暮几乎全都扑在东江钢铁厂。其他工作几乎都交给唐凝和苏昌志负责。有什么必须要他亲自处理的文件。也是由专人送去钢铁厂给他审阅。可谓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Www。。com可杨卫国却莫名的就有些担心。一百六十多亿的大手笔。就算杨卫国都觉得诚惶诚恐的。不得不再三考虑。细细琢磨。何况一个高新区。
想法是很好。方案看起來也很完美。挑不出什么毛病。可杨卫国却始终觉得有些隐隐的不安。项目越大。方方面面的环节就越容易出问題。况且近百亿的投入。高新区为了筹集这么大一笔资金就连办公大楼都要卖了。万一资金链断了。整个高新区的财政都会被拖垮。
按理说。依照高新区目前的情况來说。解决东江钢铁厂的问題有很多方法。根本用不着铤而走险。选择这一种最激进的方式。在杨卫国看來。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这和林辰暮的性格有莫大的关系。从进入官场后。因为各方面的缘故。他一直都顺风顺水的。沒跌过什么跟斗。以至于行为做事越來越理想化。从而忽略了各种潜在的危机。
杨卫国记得。自己外放之前。姜老以前曾经对他说过:这个社会。最容易当的是领导干部。最容易犯错的是领导干部。最不容易提拔的是领导干部。最容易下台和最不容易下台的也是领导干部。所以不管占了哪个位子都一定要珍惜。因为这些位子不管大小。每一个位子时时都有无数只眼睛在盯着。在盼着。每一个位子其实都既危如累卵來之不易。
因此。杨卫国也不希望林辰暮去轻易犯险。年轻人有冲劲儿是好事。可一旦失误。被人拿捏着把柄。对于今后的发展是很受影响的。他杨卫国可以出事。林辰暮却不能出事。
杨卫国就考虑。是不是应该和林辰暮谈谈。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随即被拧开。傅泽平就神色凝重地走了进來。
“呵呵。泽平市长啊。今天怎么有空过來。”杨卫国就笑呵呵地起身迎接道。虽然在小范围内。他和傅泽平也就一些问題发生了分歧。但总体來说。两人还是处于蜜月期的合作伙伴。武溪势力纷杂。沒有谁能够有绝对的优势和话语权。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不合作。就难以应对其他势力的挑衅。
傅泽平却沒有寒暄。而是在沙发上坐了下來。欲言又止的。谢靖似乎也看出他有要紧事。倒了两杯热茶后。极快地退了出去。
门关上之后。傅泽平才不无紧张地问道:“杨书记。你听说了吧。”
“听说什么。”杨卫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傅泽平焦急地说道:“我听说。在前不久的中央老干座谈会上。王老对国企改制动辄就卖厂的行为进行了极为严厉的批评。言辞极为激烈。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杨卫国眉头不由就蹙了起來。这事他当然有所耳闻。对这个王老也颇有些了解。
王老是党内少有的经济学家。权威人士。曾经担任过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主任、社科院的院长。他的许多观点和看法。都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如今虽然退居二线了。不过影响力却不减反增。据说不时还会有中央首长去拜访他。就一些重要问題征求他的意见。
因此。王老的发言顿时就激起了千层浪。国内外多家媒体转载了他的观点。并有媒体分析。这可能是国内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信号。
可傅泽平这时如此郑重其事地提出來。又意欲何为呢。
心头虽然满腹疑云。不过杨卫国却不动声色地笑着说道:“我觉得王老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引进其他资金。改善企业原有资金和所有权结构。并不是什么症状都适用的万能药。一窝蜂地打着改制之名变卖国有资产。确实该好好整治整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