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章 雨夜** - 千金农家女 - 梵茀
“这个很简单,就照你们现在挖的这种方法,在院中找一个地方挖坑,不过这坑要挖的深些,最好是长方体的。要挖一人多高,里面垫上干土,然后把红薯码放进去,在地面上用玉米秸或者别的植物干草盖一个盖子,再在上面压上土。在一头留下一个口子,用一块木板盖上就行。要吃时就打开盖子让一人下去捡一筐提上来就行,然后再盖上。”
“这种法子能保鲜?”
“当然能何鲜,我们家乡的农民都是这么保存红薯的,可以保存到春天。”
“这样真是太好了,”
老头有些激动,“原先我们收了红薯因为保鲜时间短,我们就天天吃红薯,直到红薯有些发芽了才又每天挖出一些来切成块,晒晾一下去霉味再接着吃。虽然是饱了肚子,可天天吃红薯实在是受不了。现在有了这方法,那就好办了,不必天天吃红薯了,中间可以吃些别的杂粮交错着吃。有了鲜红薯每天吃剩下的还可以喂猪。”
“对,再放些干红薯叶子和藤就能喂猪了。”
汤小小点头。
这种喂猪的法子农村是很普遍的。
“到过年就有年猪杀了,自家吃不完再卖些也能给孩子买件新衣裳穿了。”
老头子旁边的老婆婆欢喜的说,“把麦子留下过年吃馍。”
“怎么不能吃馍吗?”
汤小小记得在燕国为奴时吃的是野菜粥和硬玉米面野菜窝窝头。
“因为要把红薯吃了,麦子交了官粮就剩不了多少不舍得吃馍。”
老婆婆不好意思地说。
“红薯也能做成馍吃啊?”
汤小小不解。
“红薯怎么能做成馍呢,都是水物件。”
老婆婆吃惊。
“把红薯用搜子搜成片,晒干收起来磨成面不就能做成红薯馍吗?”
“搜子是什么东西?我们村里也有人把坏些的红薯切开晒一下好保存,可是哪里能磨成面,太湿了。”
汤小小实在没有想到战国竟然是没有红薯片子的,那么红薯粉条就更没有了。
“你们村有没有木匠?”
这句话是汤小小问绿客家的。
“公子是想?”
绿管家有些欢喜。
如果这位公子能想出好办法把红薯变成馍,那可真是一件大喜事。
“村里自然是有,如果公子不嫌累,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