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人造恒星之原理2 - 星战归途 - 晓华科幻系列
图片记载下了火球刚刚从张大状态恢复到初始状态的一瞬间,在这一瞬间,火球内部隐现出来的脉络格外的清晰。这些脉络明显要比周边球面更加明亮,看起来宛如呈现在大白天的闪电。
这些更加明亮的线条真的很像闪电,之前在望远镜里看不清楚,还以为是胎盘上的血管,现在终于看清楚了,它们其实是闪电。
“闪电”,华夏自言自语地说出这两个字的同时,对于火球的的产热原理也豁朗开来。
闪电说到底是一种放电现象,其核心温度可以达到二万八千度,如果在一个密闭空间里持续频繁放电,温度就会持续上升,只要能源充足,要达到几百万度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闪电还会起电离作用,这样的话高温源和带点离子都有了,真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用超高强度闭合磁场将高温离子屏蔽在固定的空间里,就像这个65米大的火球一样。华夏全都想通了,火球表面像火焰一样飘忽的色彩,其实不是火焰,而是闭合磁场随机抖动导致的内部离子的左冲右突。
用大量的电极持续放电,高温和电离一举两得,然后用强磁场把这一结果保存起来,让靠近的物体灰飞烟灭。这真是完美的设计啊!华夏不禁发出感叹:它不应该叫恒星,而应该叫“电浆球”,不过从外观上看,实在太像恒星了。
原来陌生者文明发了一个超高温的“电浆球”过来消灭自己,我该如何应付呢?华夏一边思考一边开始在计算机里创建“电浆球”模型。这个模型是开放式的,只要给定能量,通过一定的数学运算就能得到电浆球的温度和维持时间。
当电浆球碰到物体将对方融化时,就会在正常损耗(通过热辐射损失的能量)的基础上额外损失一部分热量,这可能就是它每次蒸发掉机器人或飞船后,亮度会下降一点点的原因。不过,亮度的下降是暂时的,用不了多长时间,电浆球就会恢复到原先的亮度,这是屏蔽空间热量累积的结果。
华夏认为,虽然电浆球在受到攻击后亮度或者说温度会恢复,但是并不意味攻击就毫无意义。机器人或飞船的攻击至少让电浆球加快了能量损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缩短了电浆球的寿命,因为寿命是靠能量维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