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大劈裹横 - 古武杀手混都市 - 黎照临
孙禄堂的本事。是国术圈子里公认的出神入化。他那。“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名头也不是白叫的。翻翻史料就可以发现。孙公的这一辈子可以用战绩彪炳來形容了。
国难当头时。他信手击昏远來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
年愈花甲时。又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
古稀之年。一举击败來自日本的五名技击高手的联合挑战。用当时那些人的话來说。孙禄堂的武功已经到了。“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神乎之游刃的武学最高境地。打人如走路。犯者立仆。被公认为当时中国武术界之领袖人物。
形意、八卦名家张兆东在晚年曾对友人曰:“以余一生所识。武功堪称神明至圣登峰造极者。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惟孙禄堂一人耳。”
更难得的是。这人不但自己的武功高。学生的武功也是极高。孙禄堂的门人弟子中名家辈出。高手如云。以至于当时的武术界有天下武功两家半的说法。这两家半中。第一家就是孙家。
老子英雄儿好汉。孙存周先生的武功也是高得惊人。陈子正先生对这两父子闻名已久。就想试试他的功夫。他找了个机会。在言谈中用自己的大力鹰爪功去控制孙存周先生的手。但意外的是。孙先生身躯一振便解了这雷霆万钧的鹰爪力。在这里。他用的就是合身劲。
别怪照临多言。很多时候。说形意就不得不提孙禄堂。谁让人家厉害來着。
有人总结孙禄堂先生的武学。说他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把中庸之道融合到拳学中去了。那么。这中庸之道是什么呢。
对。儒学。
把儒学、玄学、佛学这类的东西和武学相结合。是中国的传统。听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具体的奥妙难以揣度。一不小心还容易将人弄到华而不实、舍本求末的陷阱里去。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其实。在传统文化中。所谓的中庸之道更多时候代表着一种境界。很少有人会把它当成一种具体方案去探讨。
那么。鹰熊合演走的是不是中庸之道呢。
是。不是我提它干嘛。
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在这个例子中。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鹰熊合演是主体。鹰的敏捷和熊的浑厚构成了两极。他们两个又在鹰捉这个功架中被完美地中和了。二者共通。未有偏废。看似浮躁的鹰捉因为得到熊膀的支持而后劲不断。看似笨拙的熊力又因为鹰的敏捷而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中庸。
汪仑的功夫很高。可能比尚昆还要高些。而且。他最擅长的就是鹰捉这一类的技法。Www。。com这小子自出道以來。便以此闻名。那一手鹰捉用得是出神入化。令人惊叹。几次三番过后。隐隐地成了他的必杀技。
原本。他觉得刚才那一击必然命中。自信满满。他认为。以自己的实力打过去。哪怕是搭上个边角都足够重伤陆羽的。但是。问題出來了。沒打到。
不是力道不够。也不是手法稚嫩。此事的症结在于面前这人的奇诡身法。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悬狐六步是何等之快。早有提防的陆羽身形横移。黑影一闪就走出了他的攻击范围。
“哼。”陆羽一声冷笑。头也不回。
汪仑一手按空。心下惊异。可他并不气馁。反倒是用出马形单撞直取陆羽的后腰。
拳经云:“马者。最仁义之灵兽。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善知人心。有垂缰之义。抖毛之威。又有疾蹄之功。撞山跳涧之勇。取诸身内则为意。出于心源。”故道经云:“名意马。意属脾。为土。土生万物。意变万象。以性情言。谓之心源。以拳中言。谓之马形。”
汪仑这一拳。从脚下开始。他进左步跟右步。左掌横于身前右拳自胸口打出。噗地一声带着烈风。醇正迅速。
陆羽知道。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马形是以腰腹丹田内劲为主宰。带动双臂抖出的技法。他不敢小觑。又使出一招“突刺”。脚下一蹬嗖地像正前方突进。一瞬间又是将近两米远的距离。
汪仑尴尬了。他这一拳。还刻意地加大了打击距离。却沒想依然被身形飘忽的陆羽轻松躲过。
换成一般人。也就适可而止了。可他不。倔强的性子一上來。飞要跟陆羽分个胜负不可。脚下一动。第三次跃出。这一回他用的是“龙形。大劈裹横”。一起手的工夫。俨然出了心意六合拳的路数。
陆羽在前面走。忽听得背后劲风突起。他脚踩八卦步。一个摆扣就转了过來。身形往后仰。迎面劈落的胳膊便在胸前坠下。汪仑一看。暗自得意。他那还沒停下的胳膊突然往外一横。碰地一下子打在了陆羽的胸口上。暗劲和明劲的不同。可以零距离发力。
陆羽也沒想到。这厮竟然是个深谙暗劲用法的行家。一击之下吃了个小亏。他胸口一陷。打着转就甩了出去。沒想到的是。汪仑表现得老辣异常。并沒有因为一击得手而止步不前。沒等陆羽站稳。他又來个半步崩拳打向陆羽胸口。
哪知道。陆羽脚下猛转。右手以云手起。刁拿落。捋开來拳的同时身形后坐成虚步。同时左手成探手。五指前伸直刺汪仑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