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徒出名师 - 短篇小说选集(二) - 六九中文网
山弯里有个村子叫东溪村。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讨饭老头,看上去年纪有七十多岁,乱莲蓬的头发,胡子上沾满了灰尘,一张乌黑的脸,…双浑浊的眼睛,一身衣衫又破又脏,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小孩子看到他,吓得赶紧躲开,姑娘们看到他,恶心得连忙扭转头,好象这老头得了瘟疫一样。
讨饭老头伸着一双鸡爪似的手在东溪村里挨门乞讨,直到傍晚时分才慢慢出了村,一步一步地往村头凉亭走去。这时候,老头身后多了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他推着自行车,悄悄地跟在老头后面,老头往左,他也往左;老头往右,他也往右;老头笔直地朝前走,他也笔直地朝前走。
讨饭老头踉踉跄跄地到了凉亭里面,想想自己老伴死得早,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娘,好不容易把三个儿子拉扯大,却谁知儿子到头来娶了媳妇忘了爹,反而把自己赶出家门.唉,人到了这一步,我还有什么盼的啊?不如死了的好!想到这儿,他伤心得老泪纵横,仰天一声长叹,抖抖索索地解下腰带,登上石条凳,往凉亭的梁上一套,两眼一闭,把脑袋伸进了绳索,就待双脚跳下石条,往西天而去。
就在这时候,跟在后面的那位年轻人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撩开绳索,扶着老头坐了下来,然后“扑通”一声,直挺挺地跪在地上,向老头“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老头呆住了,忙问:“你……你干什么?”年轻人抬起头认认真真地说:“老人家,我……我拜你为师!”
讨饭老头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莫不是我这个叫化子遇到神经病了?便苦笑着说:“拜我为师?我是讨饭的,难道你跟我去学讨饭?”
年轻人摇摇头说:“不是我跟你去学讨饭,而是请你跟我去吃饭!”讨饭老头想:大概是这位小青年可怜我,要给我一顿饭吃吧,单靠这一顿饭又有何用?便叹口气说:“唉!吃了这顿没下顿,挨得过今天挨不过明天。你就让我去了吧!”可年轻人说:“老人家,我不是只给你吃一顿饭,而是要给你吃一辈子饭。”讨饭老头奇怪了:“你……你这是干什么呢?”年轻人笑笑说:“因为你是我师傅。”说着一把搀过老头,把他挟上自行车后坐。老头眨眨眼睛,以为在做梦。年轻人一声不响,推着车走了。
不一会,到家了。年轻人端出鸡蛋糕,泡了麦乳精,放在老头面前,老头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起来。年轻人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头吃饭,不时地点头说:“好,好!象极了。”老头问:“象什么?”年轻人说:“象我师傅。”讨饭老头把肚子塞饱以后,就问起事情的来龙去脉。年轻人微微一笑,说:“老人家,我知道你心里一定会感到奇怪的,我就把一切都告诉你吧。我姓李,叫李建国,是个油漆匠.从前,我有位很好的师傅,几年来我一直跟着他干活。只要有师傅在身边,我就感到心里踏实,干起活来浑身是劲。可是不久以前,师傅得急病死了,连一张照片也没留下!从此,干起活来我就神魂颠倒,有时候把红的漆成绿的,把绿的漆成红的,挨了不少的骂。今天我看到你,发觉你的长胡子真象我的师傅呢,我想,如果有你陪在我的身边,我就会觉得师傅还活着,于起活来一定会浑身是劲。如果你愿意,就陪着我吧,我不但给你吃饭,每天还要给你二元钱工资,另加一斤老酒,一包西湖牌香烟。”
讨饭老头一听,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不由得喜上心来,想不到自己绝处逢生,有了个养老的地方,便一口答应下来,说:“我只要有口饭吃就谢天谢地了,还要什么工资、老酒、香烟,真是笑话了。”李建国一看老头点头答应了,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要紧问讨饭老头姓什么,讨饭老头说姓“宋”,李建国马上双手抱拳说:“好,咱就一言为定了.宋师傅,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徒弟了。”接着,李建国烧起热气腾腾的山泉水,拿出香喷喷的凤凰皂,捧过雪白柔软的毛巾,要宋师傅洗个澡。第二天一早,他又带着宋师傅到百货商店买了一件雪白的纺绸衫,一条黑色的纺绸裤,让宋师傅换上。还挑了一副镶金边的老花眼镜给宋师傅。左看右看,哎,对了,他要紧又去买了一根乌黑发亮的龙头拐棍,让宋师傅拄着,然后两人又直奔理发室。
理发师是个胖胖的中年人,他熟练地在宋师傅的头上大显身手,“刷刷”几下便理好了发,接着拿起刮刀,准备刮胡子。李建国急忙上前拦住说:“老师傅,这胡子可千万不能刮。这是千金难买的宝贝,一根也不能少啊!”后来,宋师傅问怎么回事,李建国象一个顽皮的孩子;抚摸着宋师傅的胡子,说:“你有这把胡子,才象我的师傅啊!”
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这话一点不假。宋师傅洗了澡,理了发,换上崭新的纺绸衫裤,真可谓“旧貌换新颜”。只见他神清气爽,风度翩翩,李建国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番,兴奋得眉开眼笑。他让宋师傅养精蓄锐,好好在家里休息了三天,第四天早上,才叫出宋师傅,对他说:“师傅,我们今天进城干活去。”又附着宋师傅的耳朵,悄悄说:“师傅,我干活不用您开口,别人随便问你什么,你只要摸摸胡子,点点头就可以了。”然后李建国又找出一支毛笔,往油漆桶里蘸了一蘸,在宋师傅的纺绸衫上上点点、下点点,弄得白绸衫成了花绸衫。宋师傅莫名其妙,问他为什么,李建国笑嘻嘻地说:“为了更象我的师傅啊!”说着又取出一包过滤嘴的金猴牌香烟,放在宋师傅的口袋里,这才招呼道:“宋师傅,我们走!”
师徒两人走了一程又一程,中午时分进了城。又走了一段路,眼前出现了一座新楼,新楼墙上贴着一大张广告,很多人围在那里看。李建国挤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张新楼油漆活的招标广告,李建国一阵高兴,拉着来师傅就进楼。
两人找到基建科长办公室,办公室里早巳坐了很多人,大家都缠住基建科长,想承包油漆新楼的活。这个说,他能保证质量第一;那个说,他能够把成本降到最低标准。
待人家都讲完了,李建国拉着宋师傅挤了进去,对基建科长说:“科长同志,我姓李,我师傅姓宋,我们师徒俩也准备承包这座新楼的油漆活。我们历来就有这样的规矩:干完活后由你们验收,如果你们有半点不满意,我们就分文不取,重新返工。”说着,他转过头问来师傅:“师傅,你说对吗?”宋师傅想起丁李建国临出来时关照自己的话,便摸摸胡子,点了点头。
基建科长听了李建国的话,眼光从李建国的脸上扫到宋师傅脸上,又从宋师傅脸上扫到李建国的脸上,最后,一拍桌子说:“好,这新楼就承包给你们油漆,其他的同志请回去吧。”当下,基建科长与李建国拍板成交,签订了合同.
当天,李建国便开始争分夺秒、紧张地动起手来。他端过一张凳子,让宋师傅坐在一旁,自己卷超衣袖,挥着油漆刀,认认真真地干了起来。有人进来,他就问一句:“师傅,是不是这样?”宋师傅依然不说一句话,只是摸摸胡子,点点头。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新楼的油漆活全部完成。基建科长与有关领导、专家一起,仔仔细细地进行了验收,结果大出意料:油漆质,量达到了当前国内的最高水平。有关专家打听这油漆师傅是哪儿来的,基建科长洋洋得意地介绍了宋师傅师徒俩,说干活的是徒弟,指导的是师傅,并且还说:“当初有很多人都想承包油漆活,可是我一眼就看出来了,只有他们才靠得住。”专家问:“这是为什么?”基建科长说:“那位老师傅银须白发,一看就知道有两下子手艺。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当然管用唷!”专家点点头说:“喔,真是名师出高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