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第34章 宗藩一并解决之法 - 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 - 炖烂的肉汤

第34章 宗藩一并解决之法 - 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 - 炖烂的肉汤

四省的“形势恶化”,犹如黑暗迎面掼来。

“有人攻城了!”

随着呼声喊起来,常德府的火光猛地炸开,兵勇的呼喝声也跟着响起。

甲胄的声响,马声嘶鸣,火光划过眼帘,映出眼前的景象。

“不是信字旗,不是信王的人,应该没有多少,不用怕。”常德府守城的将领冲着众人喊道。

常德府离着武昌府极近,信王的二十万的兵马在侧他,各府无不肝胆俱裂。

“路将军,我就把这三千人全交给你了,一定要守住常德府。”

说话的是常德府之中的荣王。

作为大明的宗藩,

前有福王被煮,后有各大流寇攻城略地,大明几乎所有的大明宗藩终于再次重视起来皇帝颁发的法令。

“同一宗的亲王、无郡王合计允许有护卫、家丁3000人,与地方合守城池,有封地的郡王则允许有护卫、家丁1000人。”

亲王的嫡长子继承亲王,其他世子降一级为郡王,郡王的嫡长子继承郡王,其余为镇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的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余为辅国大将军……

大明亲王28个,有封地的郡王16个,分布于8省。

以荣王为例,作为亲王可以拥有护卫、家丁3000人,但他的儿子没有封地,所以他整个荣王一系,只能拥有这三千的护卫、家丁。

如果是之前,他们肯定是不愿意花这个钱的,甚至是想让皇帝来出这部分钱,但现在形势全是完全不一样了。

失陷宗藩,官降三级?

与之前斩首示众相比,简直就是挠挠痒,还能继续为官,为将,很快就能再启复。

所有的宗藩们全慌了,不用皇帝催促他们,一個个全都组建起来自己的亲卫和家丁,开始对自己所在的城池的防务出兵出力,开始上心了。

“荣王放心,我等必与常德府共存亡。”路程晚攥着手,还没有说完,一声轰然巨响。

火炮的声响腾起,炮弹砸入流寇之中,一下子贯穿出一条条的沟壑。

几个正往前冲的流寇,被巨大的冲击力给砸的不成样子,骨断筋折,血肉飞出去老远,浓稠的鲜血迸溅的到处都是。

“杀!”

“杀~”

喊杀声一片,农民军的攻城之战爆发了。

……

南方的消息不断地汇入京师,就连朱常淦也不得不佩服,“这两个都是人才啊!”

历史上,孙可望之能,被黄宗羲评价为“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毫不过分,“日夕操练士卒,三、六、九大操”,与同时期明军大部分镇将的文恬武嬉、醉生梦死形成鲜明对比。

其攻占安庆和常德府之后,其分田、笼络人心的能力,更是让朱常淦高看一眼,他敢说朝中能达到如此地步的,不超过一手之数。

毕竟提供强大的物质保证,是一个军队胜利的基础。

而李定国作为前线将领,无论是眼光、勇气,亦或者是毅力都可圈可点,在没有类似于锦衣卫这样的情报下,依然能敏锐地捕捉战机,确实是值得称赞的。

“皇爷,孙首辅到了。”王承恩低声说道。

“让他进来。”

“是!”

王承恩快步走出门外,一边走一边摇头,南方都乱成那样了,皇帝不着急,反而请来了孙承宗共进午膳?

“陛下!”

孙承宗从外面走了进来,给皇帝见礼。

“孙阁老,你看看这个。”朱常淦将户部递过来的奏疏放在了孙承宗的面前。

后者拿起来,先看了一眼署名,竟然是户部递过来的,随即将奏疏往后推了推才看清。

“今年宗藩俸禄逾一千万石……”

有明一朝规定,宗藩的俸禄额数:

亲王米一万石,郡王米二千石,镇国将军米一千石,辅国将军米八百石,奉国将军米六百石,镇国中尉米四百石,辅国中尉米三百石,奉国中尉米二百石。

公主及驸马米二千石,郡主及仪宾米八百石,县主及仪宾米六百石,郡君及仪宾米四百石,县君及仪宾米三百石,乡君及仪宾米二百石。

皇太子次嫡子、并庶子、既封郡王之后。必俟出合、每岁拨赐、与亲王子已封郡王者同。

女俟及嫁、每岁拨赐、与亲土女已嫁者同。

郡王嫡长子、袭封郡王者、其岁赐比初封郡王、减半支给。

“陛下,您这是?”孙承宗抬起头,眼中的意味有些复杂。

作为大明的首辅,他怎么可能不明白,大明的宗藩越传越多,据统计上来的宗藩人数,已经超出了朝廷所能承担的极限。

但他更明白,在此之前,万历、天启皇帝都曾想过解决这个问题,但都无疾而终。

朱常淦似乎明白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一边用膳一边说道:“朕找你来,就是想讨论一种可行的一劳永逸之法。”

仅以嘉靖三十一年记载,国家税粮总收入为2285万石,而各王府岁禄开支就高达853万石,占国家税粮总收入的37%,成为国家经费最大的开支。

崇祯一朝,宗藩的费用占几乎接近了朝廷税收的二分之一,除了大头俸禄之外,其他如修建王府,婚丧嫁娶等临时性支出,王府徭役,庄田,商业侵占等各种费用。

一千万石,保守算,按照每石一两白银,那就是一千万两。

朝廷如果把这些银子全部用来养军队,辽东战场不至于糜烂到如此地步。

孙承宗先是一怔,停顿了片刻才说道:“办法不是没有……”

“哦,难度在于哪里?”

“徐光启曾提出一个很妥善的建议,就是封地改分地,不再对子孙分封……”

说白了,就是买一定的土地分给这些宗藩,而且分给你土地之后,不再对你的子孙进行分封。

“以为永业”。

本来这个政策是极其好的,但国之将亡,必出妖孽。

明初,军屯田有四亿多亩,可到了崇祯朝,几乎全部被地方豪强占据,有的没的人数都往上报,这些人朱家得罪不起,一旦他们闹起来,大明朝就乱了。

朱常淦点头,“朕听说个这个办法,除了孙阁老上述的担忧之外,还有其他吗?”

“陛下心意已决?”孙承宗试探性的问道。

“朕心意已决。”

对于大明宗藩这个毒瘤,朱常淦从一开始就放在心上。

不是他不想办,而是更清楚,崇祯一朝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没有办法,而在于没有执行力,没有能力去办。

可以说,从一开始的东厂、锦衣卫,京营,到如今的五大营,清理朝堂超过一半的官员,就是为了今朝解决宗藩这个毒瘤做准备。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大明有封地的亲王和郡王,陕西五个,山西十一个,河南八个,湖广十一个,山东五个,四川一个,广西一个。

这些宗藩所在的省又恰是民不聊生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省。

江西、南直隶,浙江,这些富庶之省,反而没有任何的宗藩。

朱常淦此次肃清江南士绅,必然要清理出来大量的土地,其中剥出来一部分的份额,正好可以解决这些宗藩问题。

“以为永业”!

一举将朱元璋、朱棣圈养宗室子弟的礼法给打破。

“陛下,此乃祖制,要不要在朝堂之上,与大臣们再商量商量?”

孙承宗还想继续说什么,却被朱常淦制止,“朕没有那么多时间,孙阁老尽快拟定个章程出来,你也应该明白,明廷的财政情况也是捉襟见肘。

若将大明的钱粮比作一张饼,大家都来分,并不会因为省下来多少,只会用在更要紧的地方,钱是杠杆,制衡地方,不会随意的分给谁,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孙承宗沉吟了半晌,见皇帝已经决定,终于点头。

……

从宫里出来,孙承宗乘坐轿子回到府邸。

“孙铨呢?”

管家一下子从台阶上站起来,“回老爷,在屋子里呢,小人应老爷的话,眼睛时时刻刻地盯着少爷,不让他离开视线半分。”

“好,你先下去吧。”孙承宗将管家给支出去,自己挑来帘子走了进去。

刚走进屋子,就看到桌子上没有动过筷子的午饭,脸色瞬间铁青,“今天你爹我入宫了,知道皇帝和我说什么了吗?”

见儿子躺在炕上一动不动,他继续说道:“陛下要对宗藩动手了。”

“嗯?”

孙铨猛地扭过来,“什么意思?陛下对宗藩动什么手?”

“陛下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宗藩问题……”孙承宗将今日在宫里面的消息挑重要的与孙铨讲了出来。

“不是……那是他老朱家,皇帝竟然这么狠?”

孙铨眼珠子瞪大,一脸的难以置信。

“这也是我想不到的地方,陛下竟然如此狠辣,对自己同宗同族竟然一点都不留手,何况是东南各族乎?”孙承宗眼神灼灼,“反过来讲,陛下对宗藩都能下得去手。”

“伱还和齐党、浙党、东林党他们走这么近,你觉得陛下会因为你是我孙承宗的儿子而网开一面吗?”

“陛下早就在下这一盘棋了,一旦他动手,可不仅仅是砍几颗人头,而是要让江南各家,抄家灭族的。”

这些事情,孙承宗也是最近才想清楚的,同时也对皇帝的狠辣有了新的认识。

“……”孙铨脸上的表情凝固,沉默了半晌说不出来一句话。

“士大夫盖过皇权的时代已经过去,人要顺应时局,等你什么时候明白爹这番话,将来的成就,当不局限于此。”

“可我仅仅是一个举人。”

“举人又如何?如今朝堂之上廉政司的司正不也是举人出身?”孙承宗指着桌子上的饭菜,“大丈夫身居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于世?赶紧吃,吃完之后,同为父一起起宗藩分地之策。”

孙铨目光猛地大亮,起身道:“儿谨记教诲!”

廉政司司正许赐复以举人出身,做到了现在正五品的位置,如今皇帝拟定宗藩分地政策。

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国策,即便分地之后,在很长时间之内也会有一些摩擦,需要一个部门去协调。

若自己可以先一步接触到这些,便是占了先机。

到时候何愁捞不到一个官身。

孙承宗见状也是深吸了一口气,他几个儿子,没有一个进士。

长子孙铨,举人;次子孙鉁,举人;三子孙钤,增广生;第四子孙鋡,廪生;第五子孙钥,廪生;第六子孙铈,生员:第七子孙镐,生员。

若是此次入京之前,他定然不会给子侄提供丁点便利,因为他知道,即便提供便利,他这几个儿子也不可能入朝为官。

顶多在地方做个七品以下的小官。

可现在不一样了,皇帝大量的使用新人,且不局限于进士,举人甚至是秀才都能入朝为官,这让他不曾活泛的心也不由跟着动了起来。

抛开孙承宗的这点私心,他对于皇帝的预判,以及对朝局的理解属实顶级的。

朝廷内外,对于江南的事情早已经怨声载道,但他作为首辅,却是让这些江南的官员跳不起来,这个为人精明,又面面俱到的老人,在这一刻的平衡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这也是朱常淦当初选择让孙承宗为首辅的初衷,中间有个缓冲。

哪怕皇帝对于朝堂采取高压,逼着他们不得不拼命,朝中御史,文官,他们向上疯狂地提奏疏,但有内阁首辅在中间,皇帝这个位置上,遇到的压力就会轻松许多。

再加上他们对于局势却毫无掌控力,朝中文官心不齐,一堆勾心斗角,此时还在想着争权夺利。

这些朝中官员和士绅的压力传递到皇帝这里的时候,压力就更小了。

等孙铨吃完饭,孙承宗将其余六个儿子,七个孙子,以及三个侄子,八个侄孙,全召集了过来,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除了老大老二,我想让你们全去参军,陛下正在紧锣密鼓地肃清南方四省,想来用不了多久,就会出兵辽东,趁着这波东风,你们平日里也喜欢舞刀弄棒,或许咱们孙家不能再出一个在朝的文官,但也许能出一个在朝的武官。”

孙家的年轻一辈顿时兴奋不已。

……

朝廷之中,如孙承宗这样的人不止一个,这些人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决断。

他们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子侄送进军中,送入廉政司之中。

即便自己无法在这一波浪潮之中得势,也要给子侄创造机会。

这其中有一直跟着皇帝的旗帜走的,也有之前与皇帝对着干的文官,现在终于明悟过来的“罪臣”。

前者是为了更进一步,后者则是为了血脉博一下,给家族留个苗子。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