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的变化 - 习近平讲故事 - 人民日报评论部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7年时光。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后来,我当了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我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但是,这个心愿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
今年春节,我回到这个小村子。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当然吃肉已经不成问题。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2015年9月22日)
延伸阅读
陕西延安60多公里之外,陕北高原的山岭脚下,有一个小村子,名叫梁家河。1969年初,小村子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不满16岁的习近平,与14名北京八一中学的知青一起,徒步来到梁家河,在那里开始了他7年的插队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