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通惠总局的百年往事 - 习近平讲故事 - 人民日报评论部
秘鲁是中国在太平洋对岸的“邻居”。早在400多年前,中秘人民就跨越大洋,拉开了双方交往的序幕。多年来,旅居秘鲁的华侨华人同秘鲁人民一道,同甘共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30年前成立的“中华通惠总局”,为促进中秘关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了解到,目前,秘鲁拥有中国血统的华裔约250万人。在秘鲁,西班牙语“老乡”一词用来专指中国后裔,中国广东话“吃饭”一词演变为中餐厅的统称。中秘亲如一家的友好情谊早已在两国人民心中生根发芽。
——《同舟共济、扬帆远航,共创中拉关系美好未来——在秘鲁国会的演讲》(2016年11月21日)
延伸阅读
“通商惠工,造福侨社。”1884年,清政府派光禄寺卿郑藻如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郑藻如到达秘鲁后了解到,华人在秘鲁已经生活了40年,分散在秘鲁各地,约有六七万人。为了把各地华人联络起来,保护华人权益,兴办各类善事,1886年,郑藻如创立了秘鲁中华通惠总局。栉风沐雨130年,中华通惠总局目前已发展成为秘鲁境内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全国性侨团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