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借势 -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 陈叔逸
除了向袁天罡要的袁客师、庞相寿、刘树义、李康、慕容恒、墨霄外,李承乾还为保安司选了一位新的主官-检校右骁卫中郎将-驸马都尉-周道务。
他是故检校殿中监-左屯卫大将军-周绍范之子。贞观七年,周绍范过世,年幼的周道务被养于宫中,与皇子公主们一起读书、生活。对这家伙,李承乾非常了解,细心,冷静,责任心很重。
“怎么觉得保安司主事,只不过小小的六品官,比不得你带兵,做中郎将威风?”
“哦,也对,你是汝南周氏的子弟,门庭高贵,又是天家驸马,自然是看不上的。”
《诗经》说: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说的就是汝南周氏。
汝南周氏,源于姬姓,出自周平王姬宜臼的后裔,遂以王朝名称为氏。自汉一脉相承,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历时千载,代代人才辈出。
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五封,此后出现了周浚、周顗、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连安城周氏-美周郎-周瑜都是他们家族的分支。
汉执金吾周球,汉决曹掾周燕,东吴大都督周瑜,晋征西将军寻阳侯周访,.........,晋龙镶将军周虓,史书上留有姓名,并立传者多达二百余人,是仅次于五家七姓的名门望族。
“哎,大舅哥,你可别扣这么大的帽子,要是让孟姜知道了,小弟可就吃不了,兜着走!”
“臣就是没搞明白,为什么要设立一个这样的职司,只能完全京兆府、武侯重叠啊,从前没有,我们不是也过了么!”
李承乾摆了摆手,不一样的!京兆府他们对付的,都是些偶发案件,对付的也都是单打独斗,或者小伙的罪犯,就算有些勋贵官员参与其中,也都不是难事。
但现在,他们面对的敌人不一样了,这些人是有后台的,经过严密的训练。而且,他们意图,不仅仅是反对朝廷,颠覆大唐,更是没有下限,会伤害更多的无辜的百姓。
对李承乾来说,他们比那些带兵与大唐为敌的人更可怕。因为他们隐藏在暗处,随时随地可以把罪恶之手,伸向手无寸铁的大唐百姓,所以,他才如此的重视,并不惜成了一个多部门的保安司!
周道务不要小看这个保安司。它除了拥有一些武侯、京兆府差役及所辖的不良人外。百骑、都水监也会各自抽调五十名精锐加入。亲军都尉府则抽调两百人,其中还包括了一个百人规模的火器装备的行动队。周道务不是早早就顶上新装备了么,现在有一个百人队,可以用于实战,总比在右骁卫眼馋好,对吧!
听到有新火器的行动队,周道务的眼睛亮了:“大舅哥,你没看开玩笑,真舍得下这么大的本!”
李承乾吐了个烟圈:“君无戏言!孤这个太子,还能红口白牙的骗你不成!”
有新的火器部队可以用,那没什么问题,而且还有什么比实战更有意思的呢!行,没问题,这个差事,他接了!
“你也别大意,你的出身是好,可这些人也都是各部的精锐,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之徒,骄兵悍将啊!”
“但现在呢,绿矾油之事闹到御前,又不能拖太久,所以你只能赶鸭子上架,一边实战一边磨合。至于望楼体系、你怕是还要等上一年,才能用上。”
........
周道务领受完新官职的第五天,他就接到了韦妃的懿旨,让他与临川公主到玉华宫来,还要带上她的小外孙。
韦妃出身京兆韦氏,李武韦杨联姻的四姓之一,韦妃的父亲韦圆成,在她尚在襁褓时便去世了,因为没有子嗣继承爵位,所以家产、爵位都被其弟-韦匡伯继承,韦妃从小便是在叔父的羽翼下长大的,可以说看惯了世态炎凉。
第一任丈夫是渤海李氏的隋朝大将军、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大业九年,李子雄随杨玄感起兵谋反,兵败后,李子雄一家被杀,李珉亦被连坐,韦妃也成了罪妇。
武德元年,先帝开唐,大赦天下。韦妃得以被赦免,回归了韦家。武德四年,与堂妹韦尼子一起嫁给了时为秦王的李世民。
贞观元年,三十岁的韦妃成为贵妃,在皇宫中地位仅次于长孙皇后。年轻的时候,韦妃非常得皇帝的喜爱,而且还为皇帝生了一子一女。
但随着容颜衰老,色衰爱弛,与长孙皇后差距是越来越大,皇帝已经很久没看过她了。
韦妃呢,很是惦记纪王-李慎,他做襄州刺史已经两年了,即便做出了一些成绩,皇帝也一点让他回来的意思都没有。
她也明白,嫡子与庶子是有区别的,但这差别也太大了!而且,比不过皇后也就罢了,他竟然连杨妃都比不上,她的两个儿子就因为倒向了东宫,所以可以不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