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贫苦孩儿早“当家” - 寒门江山 - 凌霄侠士
()
凌羽母子俩与孙家一众外戚相互认识过了,在不咸不淡地接风洗尘之后,凌羽四人在管家张伯的带领下,迫不及待地出了孙家堡子的偏门,在田野丘陵间穿行了两个时辰,来到了孙家别院。
“说实话,寄人篱下的感觉真得不好受,那怕是自己外公和舅舅家”凌羽此时走在视野开阔的田埂上,心情异常舒爽,在心里嘀咕道。
远远望向孙家别院,只见位于山腰的半坡上,背靠着山坡,坐落在zhōng yāng。倒也颇有虎踞山腰,俯瞰山麓的风水意思。
所谓的孙家别院,其实就是在一些孙家佃户群聚的住处起了三排九房座北朝南的各五间的库房,这样的风格的房子俗称“三排九”。平时用来放置农具,暂时存放没有晾晒好的粮食,偶尔孙家账房过来收租时小住几rì。
房屋里面的家具物件并不齐全,算不上整齐干净,到处吊挂的灰尘和蛛网,无声地告诉进到屋内的人们,这里已经很久不住人了。
还好在房子四周,用石头堆砌了两人高的围墙,形成一个封闭的院落,两排房后是几畦菜地,其间还栽种着几株果树正对前排房屋的前院是半封闭的,跟佃户们晾晒谷物的小广场连成一体,只用篱笆做了一下隔断,院里院外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方。
虽然很简陋,也很陈旧,但凌羽对这个家却很满意因为可以不用看别人的脸sè生活,而房前那空旷宽大的晒谷场正适合rì后自己练武,甚至能组织上百八十号人地队伍,在上面进行cāo练。
某个时空的开国太祖曾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凌羽同志不管在前世还是后世都是深入到骨子里面的认识。
特别是一路南下,凌羽看到东晋末年的种种不堪想象的景象后,凌羽在心里就暗地里为穿越后的未来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谋划。特别是遇到商队后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奇怪事情,凌羽感觉自己好像被人事先掌控一样,这种感觉很不爽。说什么自己可能就是救世之主。草,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什么救世之主,一切都是浮云。
因为在士族门阀控制下的东晋,门阀都养有自己的私兵,历史上称之为“门阀军”。而门阀军的多少取决于士族的财政能力。有钱的就养得多,比如东晋四大门阀王谢庾桓,在鼎盛时,各自的门阀军就超过一两万人马;没钱的就养得少,比如几百号人马。(也许有人会问,这么多人,要是造反怎么办?这个你就不需要担心了,没有多少人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的)。
当年谢安能赢得“淝水之战”,其实一半因素就是依靠自己的一万门阀军。
而现在自己虽然有士族的亲戚,但自己本身已经注定是寒门子弟。因此凌羽觉得要想闯出一片天,最重要的就是组建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但眼下的任务却是要尽快“搞活经济”,发家致富有了钱才有粮食,才买的起武器和马匹,才谈得上“占山为王”,在这乱世之中才有自己的发言权,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才能成为救世之主,或者乱世之主。
人们常言道穷人家的孩子当家早,对于我们的凌羽同学而言,他可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早rì当家作主呢。
当家好啊!自己说了算。“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不用看别人脸sè、受别人冷嘲热讽。
刚搬进“新”家的几rì间,凌羽带着牛三思和瘦猴儿忙前跑后地收拾房间,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摆放家具,把零散的农具集中放进后排靠北的一间房子里面,并对其他房间进行了清洁整理。
最后,凌羽占据了中排靠南边的两间,最南边一间为卧室,紧挨着的为书房,两间房屋内有门互通,书房的门又通向正中一间用来会客的厅堂凌氏占据了北边两间内部相通,却与厅堂隔断的房屋一间做卧室、一间算是以后女眷会客之处。
前排五间房屋牛三思和瘦猴儿一人在北、一人在南,各分了最靠外的一间,正好形成护卫中后院的格局其余三间空置,其中居中的一间前后有门,后门正好与中排房屋的客厅相对,可以做为来客临时等候之所
后排五间房屋,靠南两间一做厨房、一做饭厅,其余三间做为仓库,放置粮食和农具之类。
看着忙得不亦乐乎的凌羽,孙玉婷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