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614 - 平淡为官 - 铭哀

614 - 平淡为官 - 铭哀

如今宋朝有地铁的城市大概有七座左右,这些城市的人口都超过了四百万,在这个钢筋水泥,城市建设还没有现代那么发达的时代,四百万的城市,绝对称得上是一眼望不到头了,要知道,工业时代的伦敦,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也不过才两百万而已,不像现在的伦敦区,总计人口就在五百万以上,若是算上整个大都会,人口应该已经突破一千五百万了,城市受科技的影响,如今的科技相当于工业革命的中期,自然建筑水平也差不多,四百万的城市绝对称得上是庞大了,修建地铁是必须的事情。

而除了这七座人口超过四百万的城市之外,还有许多城市也想要修建地铁,其中甚至还有一些人口不到一百万的小城市,俨然,地铁在许多官员,甚至平民的眼中,已然不是简简单单的交通工具了,而是一座城市是否发达的象征了,如果有地铁,便代表这座城市拥有着相当强大的竞争力,而如果没有地铁,则会让人低看一等。

这当然也跟地域歧视有关,有地铁的地方往往会嘲笑那些没有地铁的地方便是乡下,久而久之,拥有地铁便成为了许多小城市的执念,就跟现代一样,明明许多城市不需要修建地铁,可地铁却是修建个不停,最后只能逼迫国家颁布禁令,规定多少人口以上才准修建地铁,不然中国的地铁就会像高铁一样,铺的到处都是了。

而其中大半都是无用的,地铁的兴建不像公交车站台,只需要微薄的成本便能够随意修建,然后设计路线,地铁的修建可是比铁路还要贵得多的,毕竟铁路只是在路上开,而地铁则是要在地底钻洞的,这其中的风险比起铁路来说,要难得多,尤其是如今的技术,自然不可能有盾构机之类的东西,所以地铁的修建,往往需要把路面先挖开来,然后再慢慢修建,修完之后,再把上面给盖起来,新中国在北京的第一条铁路,还是那么修的,那可是二十世纪了,而如今宋朝修建铁路也不例外,这种方式修建地铁,可以想象成本到底有多大。

而很多地方的人口是根本支持不了地铁的运力的,等于说修建地铁之后,每年都会不停的亏钱,这对于一个政府来说无疑不是一件好事,修建地铁并不需要赚钱,但如果修一条亏一条,财政每年的漏洞就会越来越大,而地铁也彻底沦为了炫耀的工具,这样做只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毕竟修建地铁的钱是老百姓的赋税,未来补贴的钱,也是老百姓的赋税,把钱用在补贴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上面,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徐清也只能像未来的中国一样,下达禁令。

当然,考虑到宋朝的城市面积,往往要比现代同等规模的城市面积所具备的人口要少得多,所以在人口规定上,徐清也是尽量放宽了不少,规定凡是人口超过两百万以上的,便可以向朝廷申请修建地铁,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则可以和周边超过三百万人口的城市修建合纵地铁,如果周围没有大城市,则不允许修建地铁,至于人口少于一百万的,则不允许修建地铁,通过这种规定,来防止一些小城市为了面子而去修建铁路。

至于和周边大城市修建合纵地铁,则是为了拉动地方经济,一个大城市往往意味着大量的机会,而周边的城市,谁跟它离得近,就会受益越大,就像上海和江苏以及浙江的关系是一样的,改革开放的时候,谁离上海和香港近,谁的受益就大,就是因为这些大城市有外溢效应,可以将大量的资源投入进周围的城市之中,带动周围的富裕,所以让这些中型城市和大型城市进行一定程度的联接,就能更好的发展这些中型城市,从而带动区域经济。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城市,则可以无条件修建地铁,那就是各地方道的首府城市,无论人口多少,都拥有修建地铁的权利,这主要是为了维护个首府的威严,不然浙江道的中型城市都修建地铁了,而陕西道的首府却连一条铁路都没有,那不是丢人丢死了。

这可不仅仅是没有地铁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事关整个陕西道数百万人口的面子问题了,所以为了保持各地的平衡,这些地铁是一定要建的,称得上是面子工程了,如果当地衙门给不出钱,朝廷甚至要贴钱去修建,没办法,总不能让经济发展和硬件上出现太大的差距,这会让整个国家开始从文化上产生分裂。

国家的分裂往往并不取决于战争,这只是一个国家分裂的手段之一罢了,想要分裂一个国家,有很多种手段,其中一种,便是不同的习惯,当华东地区的小孩已经习惯乘坐轻轨上学的时候,而西部山区的孩子却依旧走在蜿蜒的小路上,每天步行两三个小时到学校,这两种人,虽然是一个国家的人,但他们在思维上,在习惯上,是绝对不一样的,而这样的人,往往也很难有什么共同语言。

前者或者嘴巴里满是明星绯闻,后者则是生活的酸甜苦辣,这已然是分裂的了,而这还仅仅是城市和山区的分裂,虽然存在,但毕竟涉及的人口并不多,但若是延伸至整个西部,那可是上千万人的对立了,所以为了敉平这对立,徐清也必须给这些首府城市修建起大量的基础建设来。

若是放到现代,就是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中部腾笼换鸟计划,这些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平衡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等,从而达到共同发展,整体富裕的目标,徐清当然也懂这个道理,当一个国家出现地区之间巨大的不平等时,那么这个国家是一个不健康的国家,随时有可能就会分崩离析,就像前苏联一样。

所以新中国无论是成立之后还是改革开放之后,对于省城的开发,往往都放在一个省的第一位,有的地方偏远地区,甚至会集中全省的力量去打造一座大城市来跟华东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媲美,这样的集中精力甚至遭到了非议,认为这是集全省之力而肥一城,其他城市则都被掏空了。

但这其实也是无奈的事情,执政者也是很无奈的,如果不集中精力发展一座城市,那么整个省就连一个像样的城市都挑不出来,到时候这些地方的人只能去发达地区打工,然后被发达地区的人瞧不起,最后就会形成一个歧视的链条,这无疑是不利的,而通过这种大规模造城的运动,起码让这些偏远地区,拥有了一座可以自豪的城市,这对于一个省的凝聚力来说,是有着很大作用的,这远远不是经济两个字就可以解释的清楚的,所以徐清虽然知道在这些地方修建地铁、铁路、高速公路,是一定会亏的,但他依旧还是要修,没有什么其他原因,就是要为了综合发展,没有办法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在这一点上,徐清有着充分的认识,所以对于新大陆如今那套民主体制,他才没有接受,因为像这样不计成本的建设基础设施,在那样的民主体系下是无法完成的,毕竟资本家首先不会投资,而国家则是会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发达地区,因为在那里,投资一块钱最后产生的利润有可能是二十块钱,而在这些地方投资,十块钱下去,能有一块钱的产出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两者之间,逐利者自然会追求更高的利润了。

最后导致贫富差距极大,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国家就是印度,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这些印度国内的发达板块,往往每年能够获得更多的国家支持,而对于那些穷困的地区,国家的支持是无限接近于零的,这就导致印度国内的贫富差距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在孟买,你可以在中心城区看到干净的街道,宽阔的马路,而在其他贫困的地区,则只能看见满地的牛马,穷困无神的人民,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可以道理计。

这就是民主制的弊端,在这方面,宋朝所执行的集权制,无疑有着更高的效率,在首府修建地铁,带动当地的经济,建立起大型的城市,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是徐清要做的事情,所以如今宋朝修成地铁的城市虽然只有七座,而立项的城市则还有十五座左右,其中有六座都是中部和西部的首府,还有九座,则是正规的审批通过,需要修建地铁的城市。

除此之外,想要修建地铁的城市在这之后还有二十多座满足条件的,正在等待审批,如今三年的时间过去,汽车这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已然不再是什么稀罕的玩意儿,而是慢慢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之中,甚至已经成了富裕人家的标配了,根据如今宋朝最大的汽车公司,虹光集团的统计,该集团每年卖出的车辆,在宋朝本土范围内已经达到了三万辆左右,而整个宋朝一年的汽车销量则是在十万辆左右。

这个数字放在今天或许不算什么,大众一年卖出去的车子数量就已经突破了百万,而整个中国一年的汽车销量便已经突破了两千四百万辆车,是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但在这个时代,汽车还是非常奢侈的,一辆车的价格,往往对于那些富裕家庭来说,也是十分高昂的,这种状况颇有点类似前世的大哥大,问世的时候,如今笨重的机器,在八九十年代,竟然要上万块钱,要知道当时上万块钱是什么概念,那是非常贵重的东西,如今的汽车也是如此,一辆汽车的价格,有可能是一个工人家庭,三到五年不停工作且不吃不喝,才能够买得起的高档物品。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