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第八十六章 陆羽著《茶经》(上) - 一叶黄金 - 南山嘉荣

第八十六章 陆羽著《茶经》(上) - 一叶黄金 - 南山嘉荣

从弃婴到茶圣,自佛门创茶道。

陆羽所著《茶经》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学专著。陆羽之前的时代,“茶”写作“荼”,有药的属性。喝茶类似喝汤,要加入葱姜等作料。陆羽却赋予茶独立秉性,倡导清饮。

《茶经》开篇即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他仿佛史家为人做传,之后将茶的形貌、产地、习性逐一道出,书中尤其谈到茶与人的关系。这是具有开天辟地的划时代意义。

陆羽认为茶因人而有意义,人对茶应虔诚,才不会失茶。

“荼”字可解为“余下的草叶”,减一笔成茶字,就成了“人站立于草木之间”。

据说,唐代竟陵(今湖北天门)积公和尚,善于品茶,他不但能鉴别所喝是什么茶,还能分辨沏茶用的水,而且还能判断谁是煮茶人。这种品茶本领,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把积公和尚看成是“茶仙”下凡。

后来,这消息就传到了代宗皇帝耳中。代宗本人嗜好饮茶,也是个品茶行家,所以宫中录用了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代宗听到这个传闻后,半信半疑,就下旨招来了积公和尚,决定当面试茶。

一日,积公和尚被召到宫中。宫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叶煎出一碗茶,请积公品尝。积公饮了一口,便再也不尝第二口了。

皇帝问他为何不饮?

积公说:“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饮过他煎的茶后,旁人煎的就觉淡而无味了。”

皇帝听罢,记在心里,事后便派人四处寻找陆羽,终于在吴兴县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并把他召到宫中。

皇帝见陆羽其貌不扬,说话有点结巴,但言谈中看得出他的学识渊博,出言不凡,甚感高兴。当即命他煎茶。

陆羽立即将带来的清明前采制的紫笋茶精心煎后,献给皇帝,果然茶香扑鼻,茶味鲜醇,清汤绿叶,真是与众不同。

皇帝连忙命他再煎一碗,让宫女送到书房给积公去品尝,积公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连叫好茶,于是一饮而尽。

他放下茶碗后,走出书房,连喊“渐儿(陆羽的字)何在?”

皇帝忙问:“你怎么知道陆羽来了呢?”

积公答道:“我刚才饮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来,当然是到宫中来了。”

由此可见,陆羽精通茶艺之一斑了。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着名的茶学专家,被后世誉为“茶仙”,尊为“茶圣”。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坚持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诚如“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诗句所描述的那样,在现实中如何品茶,遵循茶道,这就不得不说陆羽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一件轶事。

相传陆羽南下,一路考察了各地的茶叶,并且品鉴了很多泡茶泉水,曾著《水品》一文。

一日,刺史李季卿在扬子江畔,遇见在此考察茶事的陆羽,便相邀同船而行。李季卿闻说附近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佳,即令士卒驾小舟前去汲水。不料士卒于半路上将一瓶水泼洒过半,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充兑。

陆羽舀尝一口,立即指出:“此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

李季卿令士卒再去取水,陆羽品尝后,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取水的士卒不得不服,跪在陆羽面前,告诉了实情,陆羽的名气随后也就越发被传扬得神乎其神。

明清时的一些茶艺专家认为,南零水和临岸江水,一清一浊,一轻一重,对茶圣陆羽来说是不难分辨的。

陆羽逝世,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于晚唐。唐时曾任过衢州刺史的赵磷,其外祖与陆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话录》里说:“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于锡器之间,云宜茶足利。”

而对于自己的出生地,陆羽有着难以言说的辛酸。只要翻开他写的自传——《陆文学自传》,就能迎面闻到一股浓郁的伤感气息。他写道:“(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虽然用语诙谐,但其实也属于事出无奈。貌丑和结巴也就罢了,可“不知何许人也”一句,实在让人无限同情。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