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施行新政——土地 - 新闯王 - 为爱好裸奔
施行新政。。土地
解决了宗族的问題。吕世接着道:“现在我们再说说我们的土地分配问題吧。”
这才是正題。在座的无论是谁。根本上都是农民。土地才是最关乎到大家的根本利益所在。葫芦峪地域广大。可开垦土地多多。有不少人已经开始对那些未开垦的沃野垂涎三尺了。做个地主。这是中国几千年所有人的梦想。即便是到了吕世那个时代。土地情结也是挥之不去。
“土地的事情是最重的事情。各级王朝在开始的时候都把土地直接分给了农民。但这里好像是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到王朝后期的大量土地兼并。首先是农民自身。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变卖土地应急。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二就是那些大户官吏利用他们手里的权势或者是金钱。或高价利诱或花言巧语或强取豪夺。就像现在的大明。最后大批的农民军户失掉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土地而成了流民。就像现在各位这样。沒办法只好揭竿而起。我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我又沒有能力改变现状。所以我想先在我们这里实验一下。看看我的办法是否行的通。”
大家心神一震。这是吕世要拿这个做实验田啊。如果能够成功就会推广他处。那推广他处的办法是什么。不言而喻了。所以大家就开始振奋起來。
“闯王的办法是什么。快快说出來。我都等不及了。Www。。com”过天星大声催促道。
“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我们黑虎寨成为最大的地主。也就是土地公有。然后把我们掌握的土地按人头承包给个个乡亲。乡亲们沒有对土地的所有权。但可以无限期的租种我们的土地。我们规定一个合理的地租比例。他们只能向我们缴纳地租。也沒有附加在土地上的其他任何负担。且不被地主富人在土地上盘剥。他们在活着的时候是这样。但他们死去就必须交回他们的土地。我们再把土地分给新出生的人。这样无论他们多么困苦。就都会有一口饭吃一把柴烧。”
大家沉默了好一阵。慢慢的消化着吕世的方法。很久后吴涛才首先发问道;“闯王此法真是前无古人后无來者之良法。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大善。这就是变相的耕者有其田。且沒有以后的弊端。大善。”吴涛欣喜的鼓掌喊好。
“那外面的那些地主。我们该如何对待。比如现在已经开始向我们缴纳保护费的村镇。难道也要出兵剿灭了。把土地如闯王之法分给百姓吗。”陈策忧心忡忡的道。
“我的这个方法只适合新开发的地方。却不适用于外面。地主。这是个几千年形成的东西。地主的土地也不是全部用不正当手段得來。也有一部分人是靠着辛勤劳作。省吃俭用获得。对于这些。我们采取顺其自然的方法。维持原状。但坚决抑制他们的再次扩张。劝他们对佃户施行减租减息。Www。。com但现在我们向他们征收赋税。便是抹了他们的面子。会对我们反感。最后展开抵抗。那我们便换个名号。就叫保护费。这样他们有了面子。我们有了其实的赋税实惠。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而对于不听话。或者罪大恶极者。对我们采取抵抗者。我们就坚决予以镇压。把他们的土地再分给百姓。”
大家一起点头。表示赞同。
“三叔。现在一个人正常的生活下去需要多少土地。”
“一个成人需要三石粮食可活。还有就是穿衣油盐。一般的看病什么的。也需要三石以备开销。正常年景一亩地可打麦子一石半到两石。所以一个人需要四亩地。Www。。com一家大小男女如果有五口。就要二十亩地。一年下來还可以有点剩余。但我们需要收多少地租呢。”三叔是老人。所以对地租的收取额度非常关心。收多了。怕乡亲承受不起。收少了。又怕养不活山寨这些人。
田赋也就是地租多少。这是个大问題。
“比照朝廷的正税例子减半收如何呢。”吕世提出了一个征收标准。这个标准是在山寨发展。四处用钱的前提下。咬咬牙说出來的。
吕世知道。整个山寨如果不靠劫掠。收入运转只有靠地租过活。除此别无进项。自己还沒有别的穿越大大那样的神通。造玻璃造肥皂。造这造那。有大把的银钱进账。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吕世可不行。所以只有狠下心來盘剥农民了。但想來我们只是比照朝廷的税赋不额外。不再加收苛捐杂税负担。就应该能让农民活下去吧。
三叔当时就把脑袋摇的和拨浪鼓相仿。
吕世赶紧尴尬的笑着道;“是我太贪心了。这样的话。我们还不是逼迫农民抛却土地成为流民吗。那我们就再减半吧。”
三叔都快哭了。把个花白的头越发摇的和两个拨浪鼓相仿。
“三叔。那就先这样。等以后咱们地方大了。人口多了的时候再减吧。如果现在再减。那我们只有主要依靠去抢了。”吕世苦笑着妥协道。Www。。com
但看大家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自己。就头大了。忙狠狠心道;“那就再减两成如何。大家也不能一味的照顾百姓。我们山寨要发展。要生存。也只能如此。”
这时候三叔才缓过气來。大喊道;“你疯啦。再减就白给啦。”
吕世就莫名惊诧了。
三叔说道;“闯王真的是个书生啊。真的是做到了那个什么什么两耳什么來的。“
吴涛也苦笑着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对。就是这句。”三叔一拍大腿。看着一脸雾水的吕世。只好给吕世解释起大明的税赋來。
其实大明的农业税是非常低的。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明代的农业税收是多少呢。明初的时候。平均的农业税率是三十分之一。甚至低于五十分之一。这样的一个税率不能不说已经低到了极限。实际也的确如此。这个税率都被洪武帝朱元璋用石板刻在县衙门前。按此折算。也就是说。一亩地按照吕世的话说。就是要给黑虎寨这个大地主上缴粮食------二斤。
“这点地租你还要减。那就是一亩地得一斤毛粮。看饿不死你个小子。”三叔哭笑不得的道。
“但但。”吕世呐呐的迷糊了。这么少。那百姓还把地投献给士绅地主缴纳八成收入干什么。还抛荒当流民干什么。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看到自己的闯王真的不懂。吴涛站起來道。“其实税是这么少。但是捐多啊。”然后开始掰着手指头给闯王算开了帐。
“你看起來土地上承担的税负不重。可是额外巧立名目收走的。往往是正式规定的税额的数倍到数十倍。名目多到无法一一指出。总之是。什么斛面、折变、科敷、抑配、赃罚。火耗。鼠耗。雀耗。粮食收上來后。还要老百姓千里万里运送到规定的地方。你想想。以明朝的道路运输条件。将粮食千里万里运到规定的地方。需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而这些运费全部是农民承担的;虽然一切耗损已经提前以数倍的数额预收了。但是。一旦运输中真的出现耗损和风险。仍然完全由纳税农民负担。
“所以。”三叔接口道;“闯王若其他的什么都不摊派。我们只要他们把地租交到附近的地点。你就是收他们一半。我保证家家给你立长生牌位。”
吕世真正的无语了。看來自己还是外行啊。但按照三叔说的抽取一半却也是有点过了。沒有存粮的百姓就沒有度荒的家底。一旦大灾來临。只能依靠山寨救济。那一來一往。绝对是种浪费。
陕西大旱这才刚刚开始。一直到崇祯中期才是顶峰。那才是关键。自己带着大家不想成为流民。必须从现在开始藏粮于民。然后在这期间一定要大力气整顿水利。稳定粮食生产。
收取田赋不但要看出产。也要看自己手中有多少土地。这样才是定田赋的依据。
“三叔。我们这个山谷能开垦多少良田。多少山地。”吕世对葫芦峪还是沒有仔细的认知。上次來的时候也是草草看看。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完全了解。现在必须问问清楚。可别再出笑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