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少年困挫 - 义海忠魂 - 禾子伟
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争斗 有争斗的地方就会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英雄 有英雄的地方就会有传奇 清江浦1415年开埠,是江苏淮安的主城区中的清河、清浦二区部分地区的古称。在清朝时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繁荣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和商业城镇,而四大粮仓之一的“丰济仓”就设立于此。 丰济仓西两里处有个大洪村,之所以名为大洪村,是因为早在1522年嘉靖元年,江淮暴溢,大灾大疫竟而人互相食,只有此村庄附近没被洪水所淹没,村民平安的度过了灾年,为了记怀当时灾害时村民之间互相帮助和勉励、互相支持和团结,便取名为大洪村,意在希望村民们世代都能不分你我,互亲互爱。 又是一个秋天,晌午,大洪村中…… “打死你这个丑八怪”,“扫帚星就是你家害死了村里那么多人!快滚出村子!”,“锅底脸快滚出村子!”…… 麦地的田坎上,三个男童边叫骂着,边对倒在地上的一男童拳打脚踢。 倒在地上的男童不甘示弱,拼命着挥舞着拳脚,气喘吁吁的叫着:“谁是扫帚星,丑八怪?你们才是扫帚星,丑八怪,一群臭咸鱼。” 那三名男童叫嚷道:“打!狠狠的打!打死他!”暴风雨般的拳脚顿时又向倒在地上的男童飞去。” “你们这群扫帚星,丑八怪,臭咸鱼,看我将来怎么收拾你们。” “住手,住手,快住手……”不远处,一中年妇女神色慌张,挥舞着双臂朝田坎这边急步跑来。 三个男童立刻停下了拳脚,笑嘻嘻道:“大扫帚星来了、大丑八怪来了!快跑,快跑。” 三个男童一溜烟散去……
趴在地上的男童迅速爬起,咬着牙,挥着拳,向他们跑追过去。 “洪儿,你给我回来!快给我回来!”中年妇女的大声疾呼。 “洪儿,快回……哎呦!”,中年妇女脚下一滑,跌倒在地上。 男童停下了脚步,转身望着倒在地上的中年妇女:“娘!娘!”飞快的跑了回去。 中年妇女从地上缓缓爬起,望着眼前衣衫凌乱,满脸灰尘的男童,斥道:“你怎么那么不听话!又和别人打架?” 男童吞声忍泣,委屈道:“是他们欺负我在先,骂我是扫帚星、丑八怪。哼!我忍他们很久了。” 中年妇女心中一阵酸痛,抚摸着男童左脸上朱红色的胎记道:“洪儿,娘对不起你,对不起你。” 男童一下扑进她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娘!娘!” 热泪夺眶而出…… 这名妇女姓刘名慈,是邻村刘家村人,自幼父母双亡,一直寄篱在大洪村舅舅的家中,后经人说媒,便与同村的漕实喜结良缘。 说到漕实,他年长刘慈五岁,幼年时便随爹娘迁住在大洪村,其父漕天业平日依靠摆渡载人、航运物货来维持生计,其母耿云在家洗衣做饭,照顾爷俩生活,由于他们是“外姓人”,经常遭受村里人的排挤,一向谦虚和善的漕天业从不斤斤计较,而是以德抱怨,经过多年努力耕耘,原先他那一艘小船已变成如今的三艘河船,事业更是蒸蒸日上,家境渐渐也殷实起来。 但有一件事却让他一直心急如焚,那就是漕实的婚事。 漕天业几经托人说媒,使得已过而立之年的漕实与刘慈终成眷属,次年产下一子,取名为漕大洪,意在希望他将来能继承大洪村友爱团结、自发拼搏的精神,将来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刚刚出生的漕大洪白白胖胖,逢人便笑,甚是可爱,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他的左脸从嘴角至耳根处,有块长圆形朱红色的胎记。 大洪六岁时,漕实把他送进了村里最好的私塾,希望他将来真正能成为栋梁之才,光宗耀祖。 大洪果不失所望,诗经史集过目不忘,且往往见解独到,时常得到私塾先生的赞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漕天业父子在一次航运中,突遇强风暴雨,三艘江船的甲板、帆杆、不同程度的被闪雷击中,导致船体渗水,加之狂风骤雨,三艘江船全部沉没,父子二人连同二十多名船工全部命丧江中,尸骨无存。 半月后,年已花甲的漕母得知这晴天霹雳般噩耗后,悲痛欲绝,晕厥倒地,三天后便撒手人寰。 这一切来的太突然了,失魂落魄的刘慈卧在家中,她不相信这是真的,更不相信老天爷会那么残忍。泪,从没干过;心,已被撕裂。 万念俱灰的刘慈刚刚安葬好漕母,货主和遇难船工的家人就找上了门,强行变卖了家中的宅地和一切值钱之物,万般无奈的刘慈只得带着大洪离开生活多年的家。 孤苦伶仃的刘慈和大洪不但要承受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还要忍受着同村人的指骂与怨恨,一切一切让她肝肠寸断、心灰意冷。 死,对她来说或是唯一的解脱,但大洪那稚嫩的脸庞、清澈的眼睛使她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后来,老人们看她娘俩可怜,便把村西首田地旁的一间草屋给他母子二人居住,又给刘慈找了份针线活以维持生计,而大洪却因读不起村塾而放弃了学业,从此便在村头一酒楼里当起了店小二,每日端菜送酒,招呼客人。 在经历诸多生死离别、世态严凉后,原本开朗活泼的大洪如今变的沉默寡言了许多…… 清凉的秋风抚干了刘慈和大洪脸上的泪珠,只留下几道干涩的泪痕。 大洪从刘慈怀里仰起,小手轻揉着她手上那密密麻麻的针疤,抽泣道:“娘,洪儿将来要成为古老爷那样的人,拥有数不清的弟子、数不完的运船,数不尽的银子!我一定要娘过上好日子,不再吃苦受罪!”他攥起小拳头,凝望着天空:“总有一天,那些嘲笑和辱骂过孩儿的人,都会跪在我的面前!”大洪刚才提到的古老爷,那可是在清江浦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是当时江湖上势力最大的三大帮派之一“清江帮会”的创始人,同北方的“红帮”、南方的“清帮”合称漕运三大帮,在当地乃至运河流域更是流传着一句话:“要想江上走,先要问问古!” 刘慈一听大洪提到古老爷,顿然脸色煞白,厉声道:“娘跟你说多少遍了,不许提与江水有关的任何人和事!难道你忘了爷爷和爹爹都是怎么离开我们的吗?你是娘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快答应娘,今后再也不许提与江水有关的任何人和事!快答应娘!” 大洪伸出小手,擦了擦刘慈脸上的泪珠:“娘,洪儿答应你,今后绝不再提了!” 刘慈回嗔作喜,抚摸着大洪的脸颊:“好孩子,娘不要什么荣华富贵!娘只要洪儿能平平安安!” “娘也要答应洪儿一件事!” “只要是与江水无关的事,娘就答应你!” 大洪眼神坚定:“孩儿想好了,明天就去石码头,去那赚钱照顾娘。” 刘慈惊讶道:“石码头?”大洪所说的“石码头”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曾为清江浦里运河建石级码头,故名“石码头”。是北至京城、南达杭州必经的运河码头,乃“南船北马”的交汇之地。重要的交通要冲地位,决定了码头的繁荣,石码头两岸逐渐形成了一条汇集了万千商贸的繁华街市,这条大街又称清江十里长街。 大洪点头道:“对,石码头!私塾先生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洪儿要做那空中鹰,绝不做那洞中鼠。” 刘慈看着大洪闪亮的眼神,一时间竟不知说什么是好。 “娘!娘!你怎么不说话?洪儿不去了,娘别生气!” 刘慈欣慰的看着大洪,含泪笑着道:“我的洪儿那么有志气,娘能阻拦吗!去吧!” “娘!”大洪扑向刘慈的怀中……
手拉手,心连心,把爱献给需要帮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