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废苛税,罢王田(二) - 重生之我为崇祯 - 硝烟散尽
“诸位。不知哪位愿意替朕走一遭。去洛阳替朕抄办此事。”
当朱建此言一出。四下大臣们解释沉默了。毕竟在众人看來。这可不是一件什么好差事。皇帝虽然下旨查抄福王。但是这毕竟是皇家内部的事。而且这里面牵涉的还不仅仅是一个福王这般简单。
大臣们都是见风使舵惯了的。多数自然不会毛遂自荐。去讨要这份差事。
就连之前说的义愤填膺的孙慎言。却也退入列中。不作言语。眼见着一切。朱建却是暗自有些好笑。不过换个思维來想。朱建却也是能明白大臣们的难言之隐。
好在对于此事。朱建心中早已是有了人选。Www。。com若是不然。当也会强制点将。
毕竟作为帝王。不如心意之事太多。不可能事事都是顺你的心意。水到渠成。那么此刻一个帝王是否能拥有雷厉风行的手段便尤为重要。此点朱建自然了熟于心。
“诸位。既然诸位都互相谦让。那朕倒是有个人选。不知这致仕在家的钱谦益钱大人如何。”
闻听皇帝这席话。众大臣自然是无不应允。毕竟有人替代他们接了这活。
“诸位。即是此般。那朕便委任钱谦益为赴洛阳查抄福王府钦差大臣。赐尚方宝剑。圣旨即可下达。”
遣人查抄福王之事。却是暂时落下帷幕。Www。。com此刻朱建却是接着道。
“诸位。昨夜经京营兵变一事。朕决心整顿军营。对于那些准备参与谋反士卒。朕虽已是下旨不予追究。然而此等人众却是不再适合呆在京营。故而朕与阁部几位大人商议。准备遣派这些士卒前往这顺义八府的皇庄替朕耕种。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闻听朱建所言。这下首众人却是议论纷纷。不多久却是有大臣道。
“陛下疏散军士前往皇庄耕种。可否是与我大明卫所类似。”
对于此言。朱建却是笑道。
“非也。卫所者。乃是构建于唐朝时府兵制度。士卒闲时为农。战时为伍。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朕派遣士卒耕种皇庄。士卒虽不脱离军籍。但是专于耕作。其生产之粮食。并未满足士卒需要。而是保证整个京戊地区。甚至是河南、陕西等地。另外士卒耕种皇庄。乃是替国家耕种。自然也不收取任何税赋。不承担任何徭役。至于耕种所获。悉数归于朝廷国库。而朕为耕种士卒建立集体膳堂。供应这些士卒每日的需要。并且但凡为皇庄耕种之士卒。每月皆有一定俸禄。其多寡全凭其贡献而定。”
闻听朱建所言。大臣们虽是不甚明白。但也是听的稀奇。
不过朝中也只有晓事之人。不多时朝臣中已然有人出列道。
“陛下所言。Www。。com可是有如江南赋税之地。所谓手工作坊一般。”
“然也。”
闻听此言。朱建却是笑道。
“陛下此言甚妙。”
“是啊。是啊。皇庄侵占土地何止万数。多为那些个阉人侵占其利。而且皇庄每每扩张。多是逼得百姓卖儿鬻女.......”
“......”
当闻听有人拿出南方手工场之事为之比拟。大臣们一时间却也是明白这皇庄到底是什么个运营模式。故而一时间却是议论纷纷。赞誉声不决。
对于朝中大臣的一片赞誉声。朱建自然是心中欢喜。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不过皇庄之事仅仅是刚刚提出。却还有许多事尚未处理。
故而朱建却是道。
“诸位。皇庄之事。颇多繁杂。朕欲要选派一得力大臣。前往顺义八府替朕丈量土地。清查户口。先前刘阁老向朕推荐一人。朕也心以为然。只是不知这位大人可否愿意替朕走上这一遭。”
当朱建此言一出。满朝大臣却是相继翘首以待。毕竟这事比起之前查抄福王府之事。那可要是‘肥缺’的多。
“户部主事傅宗龙。”
然而当朱建说出这人名时。诸人莫不有些失落。
户部主事。Www。。com一个小小的六品官吏。何來竟是同受内阁次辅以及皇帝的青睐。不要说大臣们不信。就连傅宗龙自个也不信。
就在皇帝念出‘傅宗龙’几个字时。傅宗龙一时间失神了。若不是旁有好友推了他一把。此刻怕早已是失了礼数。
“臣在。”
却说好不容易平复心境。傅宗龙却是出列道。
“户部主事傅宗龙。嗯。不错。一表人才。若是朕记得不错的话。爱卿当是云南人。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除铜梁知县。调巴县。行取。入为户部主事。天启年间有讨贼之功。然受魏阉祸患。被罢去官职。朕始登基。除魏阉。爱卿才起复官。Www。。com如今是为这户部主事任上。却是朕之疏忽啊。”
当闻听皇帝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全部一字不差的说出。一时间傅宗龙竟是有些哽咽。毕竟对于他们这些心怀大志。却又郁郁不得志的大臣來说。赏识。无疑是莫大的殊荣。尤其是帝国的主宰。皇帝的赏识。
“仲纶。此间替朕巡抚顺义八府。可是愿意。”
“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皇帝对自己竟是这般赏识。傅宗龙又岂能不用命。何况乎。这还是利于天下之大善之事。
“好。仲纶。朕加授你为太子少师。即日起。替朕清查皇庄。丈量土地。编成名册。Www。。com另外朕专门为你组建一支卫队。并赐你尚方宝剑。但凡遇到阻碍你清查土地、户口者。可便宜行事。”
对于皇帝此般用心。傅宗龙却是明白这肩上的却也是不轻。皇庄存乎百余年。里面却是盘根错节。皇帝派出卫队归他节制。其缘由却也是在此。
明白这一点。傅宗龙却是上前拱手谢恩道。
“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托。旬月之间。定当彻查之。”
“好。有爱卿此言。朕却是放心。待來日爱卿归來之时。朕在为你接风洗尘。”
当安排大臣清查皇庄一事一了。此刻。下首阁部之中。却是有内阁大臣杨景辰出列道。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启奏陛下。前些日子陛下要阁部整理我大明官制名单。臣等已是整理在册。还请陛下过目。另外按照陛下旨意。帝国新官制以及各部官吏安排皆是完稿。”
闻听杨景辰所言。朱建点了点头。却是道。
“当众宣读吧。”
却说前些日子。虽说朱建以武力为盾。宣布变法。但是仅仅只是公布了新的阁部名单。其他各部门却因为时间问題未來得及公布。
而闻听帝国官制将要变化。满朝的大臣们皆是有些不安。毕竟这是关乎他们自身利益的大事。只不过这一刻却是无一人敢站出來说些什么。
一來。皇帝要变法。却是在于帝国的千疮百孔。变则存。不变则亡。可以说皇帝那是站在帝国制高点的。而且自打京师一役一來。皇帝威严日益增重。不仅仅是成立皇党这一以皇帝为绝对中心的党派。而且还有‘龙虎军’这一支颇有战力的新军。而且这些日子。满皇城都是关于变法的书籍宣传。
不仅仅有书。而且还有一种被称之为报刊的新鲜事物。大臣们从坊间得知发行这报刊的那是新设立的皇家报务局。并有阁部直接主管。除了阁部大臣在上面撰稿写文宣传变法之外。就是连皇帝都亲自操刀。写了好几篇关于‘变法图存’的文章。
故而。可以说。皇帝要变法不仅自己已然具备硬实力。而且这满城的宣传。甚至说是举国上下的大力宣传。变法之说已然开始深入人心。但凡是试图挽救危亡的大明朝士子。那心中都有这么一份变法图存之心。
而另外一点则是前不久龙虎军校场之事。东林党魁钱谦益反对变法。被直接削去官职。对于那些个胆小怕事。只图得过且过之徒而言。此刻要他们出言反对。他们也沒有那个胆子。
因而。这一刻满朝上下竟是异常的安静。
大臣们都在等待着。那张写有新官制以及最新任命的文稿上。似乎会有自己的名字出现。
“户部改为度支部。尚书杨嗣昌。其下左右侍郎。其下又设办事厅、关税司、国库司......”
“吏部。称谓照旧。尚书來道宗......”
“兵部改陆军部、海军部。下设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帝国征兵部、总监察部。陆军部尚书忠义伯洪承畴。海军部尚书暂缺......”
“工部改帝国基建部。尚书陈奇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