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八大皇商,民族败类 - 重生之我为崇祯 - 硝烟散尽
御膳房。政务局餐厅外。
此刻。宋献策却是正一脸愉悦的与皇党党务大臣李岩谈论起之前会议上。皇帝所提及之事。
却说自打李岩被皇帝下放到豫晋调研半年之后。却是被朱建调回京师。做了这皇党党务大臣。而在这半年时间里。李岩却是细细整理了半年來关于豫晋改革的一系列得失。深的皇帝赏识。更是以此书稿整理成册。交付皇家书局印册成书。传召天下。
“陛下待人仁厚。却是深知我等后进之人。沒什么家当啊。”
面对着宋献策此言。李岩却是笑了笑道。
“宋大人。陛下仁厚。只不过关于钱这事。依照李某看來多则却是不祥之物啊。”
就在李岩此言一出。宋献策却是略微瞪了他一言。八字胡翘了翘道。
“我的党务大臣啊。你看你。咱这又不是鱼肉百姓所得。陛下都说了。我等这叫......叫促进......啥。”
“促进商业贸易繁荣。你看你这组织部大臣怎生做的。”
言及此处。李岩却是忍不住翻了翻白眼道。
“对对。就是繁荣市场。哎。李大人您可别嘲弄我宋某。虽说对于这些个词。我不太清楚。但是身为皇党组织大臣。我宋献策那可是从未出过什么岔子。对了。李大人。您也快二十老几了吧。这老婆是不是也该娶了啊。要是钱不够。跟老哥说。虽说老哥也不怎么富裕。老弟要真需要。老哥还是拿的出來的。”
对于李岩这一举动。宋献策却也不恼。毕竟二人那都是老交情了。何况都是同时被皇帝所启用的大臣。这二人之间的玩笑却是时常开的。
“去你娘的......”
“李兄。咱以前可是说好了的。不骂娘。不动粗.......好歹你也是中过进士的人啊。”
“.......”
二人一番戏言。就在此刻。传旨的小太监却是领了旨意前來宣召宋献策。
“宋大人。陛下急着召你。”
对于小太监传召。宋献策却是立马收起之前的嬉笑之色。
“李兄。陛下召唤。宋某就先行告辞。”
“不送。”
“对了。你那是真得好好考虑了。”
就在宋献策转身之际。却又是不忘叮嘱李岩一句。却是惹得本是有些郁闷的李岩愈发的郁闷。却是因为有传旨太监在场。有些话却是被生生的给憋了进去。
“公公。可是知晓陛下此刻何事召唤。”
一路之上。宋献策却是忍不住问道。毕竟刚刚才散了会。此刻却是被立马召集。任谁那心中也有疑惑。
面对宋献策所言。那小太监却是笑道。
“宋大人。陛下吩咐内侍不得参政。还请宋大人勿怪才是。”
对于小太监所言。宋献策却是有些讪讪然。忽的却是记起当初皇帝下谕。当谨遵太祖皇帝旨意。宦官不得干政。
当然随之这条谕旨颁布而行的另一条谕旨则是。帝国成立安全部。将锦衣卫、东厂悉数并入帝国安全部。原东厂所有人马用以掌民。锦衣卫则是负责军事安全。而帝国安全部更是直属于皇党党务委员会。受皇帝直接管辖。
却说宋献策一路走來。直到进了御书房中。此刻的朱建却正是读着书稿。
“陛下。”
见皇帝读着着迷。宋献策却是出声唤到。
闻此言。朱建却是抬头。见宋献策到來。却是起身道。
“宋卿家。來得正好。朕却是有话与你说。”
说罢。朱建却是宋献策安排坐下。继而道。
“张家口的晋商大族。卿家可是以为朕准备妥当。”
对于皇帝此言。宋献策却是点了点头。
“陛下吩咐。臣不敢有丝毫懈怠。”
原來早在半年前。宋献策已然受命对于八大晋商进行一系列调查。进而为以后一系列舆论战做准备。
而说到此处。却是不得不提到这所谓的八大晋商。
所谓八大晋商。也便是所谓的后世八大满清皇商人。依次为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其中又是以范永斗为首。
这八大晋商在明朝末年。不仅仅是正常贸易。更是暗中为满洲人输送军需物资。提供关内各种情报。搞起政治买卖。后來满清入关。特意封之为皇商。
对于这段记载。史料有评:明亡于清。究其原因。根子还在于政事疏漏。与士人过宽。与庶民过严。商贾借士人崛起。无利不起早。心中无国家民族之所义。唯图方寸之所得。范奸永斗者。明国之人。汉之苗裔。却在国战之时。不图利国与一毛。却重清人之一信。不重汉人之存亡。只顾一家之私。图小利忘大义者。莫过于此。清人如无铁器之利还至于如此迅速的崛起。真正是送利刃与仇寇。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之始。正是始于这类汉奸商人之手也。虽万世难消此恨。
而对于朱建而言。这些个汉奸商人。那自然是耳熟能详。故而在站稳脚跟之后。朱建却是准备向这些奸商开刀。
只不过凭借朱建的性子。那是不打无准备的仗。何况这奸商之首范永斗。那是早在明朝初年。范氏就在张家口和蒙古地区做生意。历经七代。传至范永斗成为张家口地区对满蒙贸易的汉族大富商。而且这范永斗此人那是时人称之“贾于边城。以信义著”。
对于这样的大商人。朱建若是沒有十足的证据。贸然动手。阻力是小事。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年朱建一直倡导发展商业贸易。而若是贸然将这么一大商贾抓捕。那天下的商人们该有怎般看來。若是不好。却是有可能让这些年來好不容易树立的重商政策毁于一旦。
但是不动此般的奸商。却是不可能的。那么要将这些人一举清除。唯一的办法的取另外的罪责。变被动为主动。让其永无翻身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