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想走不易 - 那时宋朝 - 善斋居士
吕贤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彷佛一夜之间,童贯府上的人,对他的态度有了天壤之别,先是每日的膳食质量大大提高,由之前的四菜一汤变成了满桌子的山珍海味,再就是王顺与他换了间更豪华的住处,让吕贤不禁心中生疑。
官做到童贯这种高度的人,不是吕贤说见就能见得到的,甚至那四幅仕女图完工之后,童贯也没有放他走的意思,急的吕贤数次拖王顺给自己带话,求见童贯。他必须要想个法子,委婉的与童贯“辞别”了。
吕贤苦苦等了三日,童贯总算派人来了,说是要见他。吕贤哪里还敢耽搁,二话不说,跟着传话的小厮就直奔童贯会客的正堂。走近一看,童贯似乎刚刚下朝,连朝服都没来得及换,正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
吕贤暗暗压下内心着急的情绪,与童贯行礼问候,询问童贯那四幅画是否满意,若有瑕疵,他也好再补上一幅。
童贯倒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告诉吕贤画卷已送去装裱,他对那些画倒是满意的很。此时两个丫鬟进来上茶,吕贤接过茶杯,礼貌性的喝了一口,便干笑了一声,与上座的童贯说道:“在下总算不负童相所托,完成了画作,只是在相府叨扰多日,实在惭愧,不知?”
听到此处,童贯挥了挥手,打断了吕贤,却是不接他的话茬,反而说道:“承蒙皇恩眷顾,前些日子,官家加封本相太保一职,吕郎君可知否?”
吕贤不知童贯为何会有此问,心中嘀咕:皇帝封你什么官我怎么知道?不过,面上吕贤还是得笑着与童贯贺喜,拍几句诸如“名至实归”的马屁。
童贯仔细打量了一番吕贤的表情,见他脸上并无异色,有些自嘲的微微一笑,心道:他年纪轻轻,怎会有王老志那般神通呢?
不过,吕贤初到相府时,言辞间的奉承之语,却是无意中提及童贯位列三公,结果转天官家便加封童贯为太保,这还是在官家这些日子对他不冷不热的情况下,忽洒恩泽,故而童贯心中已经深信,吕贤即便不是神算,也定是他的福将。
满意的看着吕贤,点了点头,童贯开口道:“吕郎君可曾听说,国朝欲收复幽云之地了。”
吕贤点了点头,此事早已在市井间传的沸沸扬扬,怕是辽国人想知道都不难,但是让吕贤疑惑的是,这可是朝廷大事,童贯与自己说这些干嘛?后者似乎看出吕贤的疑惑,便笑了笑道:“本相原本不该与你说这些,不过,既然你是忠良之后,你父又与本相颇有渊源,你也不算是外人,本相想听听你的意见。”
吕贤面带笑容应付着,脑子已经飞速的转开:问我的意见?那就不能联金灭辽,辽国都汉化百年了,战马疲老,弯刀生锈,战斗力已经下降了起码八十个百分点,而金国现在可正是春秋鼎盛的时候,联金灭辽无异于与一头野狼去杀一头掉了牙的老虎,到时候反遭野狼咬一口,并且这一口咬的可够深的,一半的国土都没了。
这些话吕贤可不敢说,只能挑些不疼不痒的话应付童贯道:“收复幽云,是我大宋历代君王的夙愿,朝廷有此念想,也属正常。”
听到吕贤这番话,童贯不顾年迈,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吕郎君也认为朝廷最终会出兵?”问完之后,童贯才觉着自己失了仪态,轻咳了一声,捋了捋胡须,等着吕贤的回话,不过眼中却透着些许期待的神色。
吕贤心道:眼下自己还在童贯手上捏着,还不如顺着他点,反正早晚也要开打,看他那跃跃欲试的样子,怕是比朝廷都急。想到此处,吕贤不好名言,只是笑着点了点头,算是回答了童贯。
童贯见吕贤点头,心头一喜,更是笃定朝廷定会出兵。今日早朝的时候,他联合了几位军方将领,联名给官家上了道奏疏,劝说官家早日下定决心,促成联金伐辽之事,完成先帝遗愿。结果,官家看了奏折之后,并没有在朝堂上讨论此事,反而是闭口不言,这让童贯心中多少有些忐忑,生怕官家因为这道奏疏而怪罪于他。
童贯性本迷信,认定吕贤是他的福将,听到吕贤也认为朝廷会出兵伐辽,收复幽云十六州,如同吃了颗定心丸一般,便不再跟他说那些朝廷机要了,而是和颜悦色的开口道:“本相听那宣德郎说,吕郎君擅弄藩国之物,不知可有此事?”
一听这个,吕贤的头都大了,又是宣德郎,自己无缘无故来到京城就是因为这宣德郎,他为了求官,怎么老是出卖自己?当初真不应该一时冲动,应了他的邀请,去他府上给晴云画像。吕贤无奈,只能谦虚的回道:“只是粗通一些,谈不上擅长。都是些奇技淫巧,登不上大雅之堂,让童相见笑了。”
童贯还以为吕贤是爱惜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不愿去提及这些,便有些不高兴了。别看童贯在朝堂上位高权重,呼风唤雨,但他轻易不敢得罪那帮御史台的读书人,强如蔡京,都被这帮笔杆子给斗倒了一次。再说,童贯现在领着枢密院,手底下自然离不开他们。
所以,对于读书人,童贯是又恨又敬的,他最瞧不上读书人那股子眼高手低的傲劲,便提高声音,不满的反驳道:“何为奇技淫巧?远的不说,当年沈梦溪沈侍郎,才华何等出众?堪称我大宋朝不世之才,身后著作,不计其数,哪个不是利国利民之举?何人敢说他是摆弄奇技淫巧之人?便是元祐党人,也未敢对此诟病,吕郎君何来此种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