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四章 诺言 - 一张没有公开的婚纱照 - 无名果
孙班长这几天没有去于老乡家,他一直忙着他自己的事情,距离复员也没几天了,当地的松木板很多,他从当地老百姓那里买了一些,也都装到集装箱里面了,我帮他装的,装好他的集装箱后,他还要回老家一趟,联系工作单位,他对我说:“明知道没有接收的单位,但是也要回去一趟,死马就当活马医吧。”他一去几天不回,临走前对我说:“小李子呀,我托付你一件事,就是你的纯老乡,老于的事儿,我们走了以后,你要多去他家里,帮一帮他,他的脾气又不好,劝劝他,他的胃溃疡病很严重,生活又没有着落,难哪,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完成啊,我们就是这么接下来的呀。”“他也没有什么功劳,咱犯得上吗?”我有些不理解我的老乡,一个大活人,活的怎么就那么窝囊呢?
“你不知道,他也救过咱们老乡,那是我刚入伍时,他还没复原,咱们老乡在木工队,当时他也在木工队,木工对就是团直机关下设的一个后勤单位,负责全团的木工活,有一天着起了大火,有一个老乡叫冯海,被烟呛昏过去了,于老乡把他从火海中背了出来,那时于老乡还受过嘉奖呢,后来冯海复员回家了,还来看望过他呢。”孙班长的一席话使我对于老乡有了新的认识。“可是,咱们部队怎么不照顾他呀?”“照顾了,那能给几个钱,一百多元钱,好干什么?一次性给他钱了,都让他喝酒了,说是出去做买卖,回来后一个子儿没剩。”我对于老乡褒贬不一,孙班长看出我的意思,就接着说:“实际上也没什么,就是常去看看他,咱们供他一饥,不能供他百饱,日子还要靠自己,你看着办吧。”
我还有什么可看的,就只能应允了,又到了周六的晚上,我们自由活动,我还是照常去郑国江家里,学习英语,现在我已经学习初中英语第五册了,那本书里的语法是宾语从句,被动语态,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有些语法自己看不懂,还得找宋国江,宋国江给我讲解完以后,我和他闲聊了几句:“你们家南面有一个黑龙江的复员军人,和你们当地的姑娘成家了,你们熟悉他们?”宋国江的母亲听我问起此事,就接过了话茬:“认识,咋不认识,就那么几户人家,你认识他?”“我也是听说的,不认识,过的咋样啊?”我假装不认识,想听一听他们对于老乡的看法和评价。
“人倒是不错,就是懒了点儿,老丈人也看不上他,家里又没有什么出产,东一把西一把地凑合,可怜那小女孩了,长得可俊儿了,你没看见那,象画里的人儿,那媳妇也俊俏,是当地的数一数二的,就是相中他了,真是说不清。”宋大娘的话里,有一种对于老乡的不满和瞧不起。“我想认识一下,毕竟是我的老乡啊。”我看着宋大娘问道。“那明天我带你去他家,离这里不远。”送大娘热情地对我说。
“不用了,大娘,有其他老乡陪我去,谢谢你,大娘。”我说完就起身要走,宋国江问我“你今天咋这么早就回去呢?”“嗷,有个老兵要复员了,找我帮他办点事儿。”说完“拜拜”就离开了宋国江家,我走出宋国江家就直奔于老乡家,于老乡家亮着灯光,于嫂子正在教女儿识字,我敲了几下门,于哥躺在炕上看他们娘俩,见我来了,就急忙坐了起来,“今天咋这么闲着?”“顺便过来看看,我在你家后院老宋家了,我跟那家的宋国江学习英语呢。”我回答说。
于嫂听说我还学习英语,就插话说:“老宋家那小男孩儿学习可好,整个这堡子的小孩儿就数他,还仁义,一说一笑,他家姑娘可不少。”“是啊,一炕都是。”我接着说。于老乡下地要去买酒,“咱俩喝点儿,就咱俩。”我急忙拦住他说:“于哥,你不要瞎喝了,你还有个可爱的女儿呀,你要为他想一想啊,老是这么喝,你的身体早晚要完蛋的。”我站起身来又接着说:“今天我来是为了孙班长的嘱托,他回家了。临走时让我多来你家看看,都缺什么,少什么,帮你家干点儿什么。”于哥和于嫂一听都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缺啥,什么也不缺。”我想了一下:“这样吧,我明天看看部队营建是剩下不少红专,水泥,白灰,木头之类的东西,给你加弄点儿来,垒一个小猪圈,养一个小猪,过年时杀了它,吃不了再买一些,填补一些家用,不也挺好地吗。”我好像是他家的掌柜的,说起话来不容他们解释。“人都养不活,哪有东西给猪吃呀。”于老乡说着丧气话。“开春时买回来,一夏天去山上大猪草回来用大锅烀,买点儿水稻康,掺在里面,要不就去我们连队挑,我们连队炊事班每天都剩余不少东西,也都倒掉了,弄个铁桶,使用推车子推,养一个小猪没有问题的。”我越说越来劲儿,就好像猪已经养成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