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少女情 - 一张没有公开的婚纱照 - 无名果
()
我家原来住在大山里的,后来搬到了山下,我住在了芬儿家,那时的她刚上中学,我也上中学,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在大山里,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王玲玲,自上中学起就和我分开了,她rì夜想念我,我也思念她,她突然给我来了一封信,她的来信,让我几天心神不宁,上课的时候,总是走神儿。脑海中总是浮现出王玲玲那几句话:“在小树林里,我的心跳个不停,那时的我们有多么幸福啊,你吻着我的嘴,我躺在你的怀里,李哥,你还记得吗?······”通过王玲玲信中所说话,我知道她是愿意我亲吻她的,我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悔,后悔当初怎么没有和她······往下我不敢想了,她那胖胖的,一笑两个小酒窝窝的脸蛋儿,令我那么神往,那么难忘。
星期五的上午,正上第四节课,我在教室里背历史复习题,班主任来到班级里,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以为犯什么错误了,站在那里不敢出声,班主任是个女老师,姓王,二十七八岁,没有成家,她对我们要求很严,她笑着对我说;“李占友啊,你家搬来了,你可以回家了,去吧,给你一下午假。”
班主任王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她也很理解我。“可我家搬到哪里去了?我还不知道啊。”我好像自言自语得说道。王老师惊讶地说:“你还不知道啊?家里难道没有跟你说?”“没有,我做梦也没想到家能搬到山下来。”“从学校向北走,第一个屯就是,有七,八里路,要不再找一个同村的和你一起回去吧。”“就那样吧,谢谢老师了。”我毫无感觉的背起书包走出教室。
同村有个叫许结实的,他学习不好,不愿在班级里坐凉板凳了,他早就想提前回家了。他与我同行,他很愿意和我同住一个村子,他热情地向我介绍了他们屯。他们屯叫“王老洪”屯,是根据一个地主名儿起的村名,共有一百多户人家。队长姓马。他眉飞sè舞地向我诉说着他们屯的好,在他心里,不要让我这个山里人小瞧了他们农村。可我那还有什么心思听他表白啊?我脑子里一片乱忽忽的;家从山上搬到山下来,户口怎么落呀?供应粮呢,没了?烧什么呢,还能烧木头了吗?住房又怎么办呀?我怎么也想不通。
许结实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我们一会儿走毛道,一会儿走大道,突然,我想起来一件事,忘给老姑家捎个信了,我不去她家了。许结实说;“嗨,你表哥回去还不会告诉啊,把心放到肚里吧。”
五月的田野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到处是耕耘的景象,一群群的人们,有说有笑,马的嘶鸣声在田野上空回荡,蓝蓝的天空中不时有群鸟飞过,田野上的风是那么清新,此时的心情我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到了,到了。”抬眼望去,一个小村庄出现在眼前。
老姨家就在这个村子里,但是没来过,进村后,许结实把我送到老姨家,老姨正在马家帮母亲做饭,家暂时安在屯西头,姓马的家里。这个姓马的人家和队长是叔兄弟,老姨家只有老姨父的父亲在家,老人气管不好,七十岁的人,手拄拐杖,把我送到马家。
进门后,一见母亲,我有些不高兴;“父亲不会干农活,病又没有痊愈,我们哥们又多,都干不了农活,可怎么办啊?”说完,我的嘴厥得老高。母亲还以为我会高高兴兴的和她打招呼呢,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我一见到他们我会是这种态度。
母亲看了看我;“没有告诉你,怕你不同意,你爸找场子好几次了,人家不同意咱换场,你三弟他大骨节多严重啊,再呆在那里他就瘫痪了,再说你,早要搬来你能得病吗?”老姨在一旁补充到;“再说你妈她的身体也不好啊,总拉肚子,能受了吗?”我无话了。老姨见我脸上有了笑容,又说:“哪里黄土不埋人呐。”我放下书包问;“我爸呢?”“去派出所里落户口去了一会儿回来。”
我屋里屋外环视着马家,两间小土房子,南北炕,窗户纸是用塑料布蒙的,家里来时,场子给了两车木材作为安家费,堆在院子里,一群小孩和弟弟们在木堆上玩着。我问母亲;“妈,这么小的炕能睡下么?”马姨说话了:“你家孩子多,你爸找几家都没人招像你家这样的户啊,睡不下,那好办,你和老二出去找宿住,你去董玉chūn家住,你二弟去你老姨家住。家剩五口人,就住下了。”我不知道董玉chūn家是谁家,就问:“为什么去董玉chūn家呀?”“董玉chūn家是你老姨的大姑姐姐家,都是亲属,要不,谁愿意让你这个半大小子去人家里呀?怪麻烦的。”
午饭后,老姨对我说;“友子,下午领你二弟三弟去捡些玉米茬子回来,好烧火。在山下,不像你们在山上,能烧大木头,这里可没有大木头给你们少烧火啊。”“去哪里捡茬子啊?”我不情愿地问。“去西边地里捡,不远,出屯子就是。”马姨找来两个大耳筐,我在中间,二弟三弟在两边,马姨家两个孩子也跟着去了地里。
马姨家的大孩子是个女孩和三弟差不多大,二的是个男孩,与四弟年纪一样大,六七岁的孩子会抽旱烟,大烟卷子抽的喷云吐雾,鼻涕流到嘴边都不知道。小三角眼还一眨一眨的,头发乱成了鸡窝。可女孩却很秀气,说话也文静。我们到了一片麦地里,不一会捡了两筐茬子回来,很沉,马家女孩偷着乐,我不知道,等到了家,马姨告诉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没有去土就把茬子抬回来了,能不沉吗?第二趟又去时,我们拿着二齿子,三齿子,在刚刚出土的麦田里砸开了茬子,被队长抓住了,吓得我们够呛。好在让我们把茬子抬回来了。
晚饭后,马姨父把我送到董玉chūn家,懂玉chūn家有三个孩子,一女儿,两男孩,女孩儿是大的,比我低一年级,学习还可以,作业有时也完不成,她急得直哭,董玉chūn的妻子让她问我,我就告诉她。时间一长,她好像有了依赖xìng,总找机会问我,我不好意思不回答她。董玉chūn看出他女儿愿意和我交往,开始时也没在意我们的唠嗑。
董玉chūn的女儿,她的名子叫小分儿,大眼睛,双眼皮儿,小嘴儿,鼻子很小,眉毛弯弯,面sè白里透红,说话时先笑,一笑两个小酒窝,董家大姨很注重她,十四,五岁的她,个子和我一般高,每次来家睡觉她都主动与我打招呼:“李哥来啦,李哥吃饭啦?”她李哥李哥地叫着,我的心里倒是很甜,看着面前的小芬儿,想起王玲玲,她们二人长得太相似了。有时候,我误以为王玲玲就在眼前,我拿出极其热情的态度去给芬儿讲解作业题,弄得芬儿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原因是我太过于热情了。
董家姨父好向看出了什么,又怕出现点什么,所以,总是含沙shè影地想说点什么,我也明白,可我根本就没想什么,再说了,王玲玲的音容笑貌总在眼前晃动,我怎们能与你家姑娘什么了呢?
一天晚上,我和二弟又去地里捡茬子,二弟对我说;“大哥,你不知道,爸妈不让我们对你说呀,咱搬家那天,正好王玲玲在家,她帮咱俺家搬东西,当车开走时,她跟着搬家车跑挺远呢,哭的可厉害了,爸爸差点要把她给拉来,妈没让,怕那‘麻子坑’(王玲玲的父亲),还说怕影响你考大学。”二弟还向我说出了搬家的实情,原来,是姥姥去了我家,她看到三弟跩跩儿的,母亲又有病加上我头痛,姥姥劝母亲和父亲退职,搬到山下住,如果换了水土三弟和母亲也许会好些,三弟只因为得了黄皮疮,总在炕上坐着,不活动或者活动少所导致。
后来父亲也想把二弟送到亲属家,可是由于我的头痛,父母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父亲写下了退职申请,分三个理由;一,投亲,二,换水,三,治病。就这样,场子还把两万多元钱的债务给免了。额外又给两车木材作为安家费,搬家的车由场子出。这一切,我全明白了。虽然我多么想念生我养我的大山,可是又面对我所不能处理的问题,我只能是正确理解,正确面对。
我和二弟默默地向地里走着,我总也忘不了王玲玲那音容笑貌,她在搬家车后面奔跑的景象重现在我的眼前,她张开双臂呼喊着,奔跑着,眼泪洒满山路,她不是跟着搬家车跑啊,她是向我奔跑啊,家人的离开,说明她再也找不到和我交往的机会了,她那撕心裂肺的哭喊,感动了父亲,父亲要把她拉来,那有多好啊!都怪母亲,心真狠,害怕影响我考什么大学,考什么大学呀?人的心都快要死了。
后来我又给王玲玲写了几封信,她说她没收到我给她写的信,她倒是给我来了几封信,说她是怎样的痛苦,难受。一心想要见到我,我在回信中说道:等我高考完事儿就去找她,可是她没有收到我的回信,我的回信被她老叔给烧了,这都是后来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