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聚义俊彦 - 汉末盛世 - 曲谷辰风
()
强压下内心的激动,待到那白衫书生将两外两人介绍完,臧义才虔诚的拱手微笑道:“在下广陵臧义,字守道。”又指着太史慈“这位是义之兄东莱太史慈,字子义。恕义唐突,敢问三位先生高姓大名?”
白衫书生连忙拱手笑道:“先生二字不敢当,在下淮南成德人刘晔,字子扬。这两位是晔的好友: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自称刘晔的白衫书生分别将身穿灰sè和黑sè衣衫的两位书生介绍道。
谁说天难掉馅饼,惊喜接连不断,将臧义砸得一阵眩晕。与自己的猜测相差无几,除了将刘晔误认是徐庶外,这三位那是史中名震三国的智囊人物啊!关于三人的资料不由得一一在脑海中闪现:郭嘉郭奉孝,号称鬼才,才识超人、足智多谋、算无遗策……鲁肃鲁子敬,汉末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刘晔刘子扬,有佐世之才、帷幄之臣。
“原来是三位先生,義早年与师父在山中学艺,常常听他老人家提起当今天下英雄豪杰。三位之名義可是钦佩不已,今rì在此竟能巧遇先生们真乃義之福气也。”为了有更好的说词,臧義也只好把自己那子虚乌有的师父搬了出来。
三人听到臧義的师父jīng通算卦、晓天文知地理,不禁好奇起来,世上竞有如此奇人,若是能得以拜访此生也无遗憾了。臧義也看的出来,所以就将三人邀坐一桌,郭嘉三人那当然是乐意之极。太史慈也不例外,听到关于臧義的师父也竖起耳朵,洗耳恭听了起来。为啥,因为他相信一句话:名师出高徒,所以也想听听是何方神圣。
最先坐不住的人当然是郭嘉了,别看他年二十有七,但平时却是放荡不拘、随心所yù,对奇人异事那是他的爱好,所以直言不讳开口道:“守道兄弟,不知令师现居何处,是何尊姓,吾等想诚信前去拜访他老,能否告知?”
刘晔见到郭嘉不重礼数,就这样直接问臧義的师尊,微笑的致歉道:“臧義兄弟莫怪,奉孝平时对奇人异事追崇不已,所以失礼之处还望见谅。”臧義岂有不懂郭嘉的xìng情?所以便若无其事的挥手道:“哈哈,晔兄言过了,奉孝兄亦是xìng情中人,義理解!若是不介意義便称三位先生之字可否?”礼节是要的,因此臧義顺着便随口问道。
郭嘉等人皆是没有不同意的,也没必要,因为前面郭嘉都“守道兄弟,守道兄弟”亲切的叫了。五人算臧義最小,太史慈最大,但志同道合,都是xìng情中人没有必要在乎这些世俗之论。当然,臧義自己也没有说,他们四人也就不懂了。
几樽对碰众人的话就聊开了,而关于臧義师父的事,臧義只是带着歉意解说了一番,因为自己师父习惯山林的生活,不想有人打扰便不了了之。鲁肃三人通情达理之人,也就没有再继续追问,有些事情靠的是缘分,强求不来。
这一插曲并没有影响众人的兴致,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早已七八分嘴的臧義和太史慈与郭嘉等人那还真是相见恨晚,所以决定不醉不归。别看郭嘉三人一副书生样,可酒量也不小,不用说郭嘉更海量一些,他那病怏怏的身体就是被喝出来的。
“饮酒怎能无诗,守道兄别藏着了,不吝啬与在座的分享一番吧?”随意而为的郭嘉才懒得拘束,趁着酒劲上来便压榨其起了臧義来。“然也,守道兄……”随即鲁肃和刘晔等人也随声附和压榨道。
臧義对此也颇为无奈,但为了知己,为了今后的左膀右臂,为了大汉,不得不再次盗起诗来。闭上眼,装作深思的样子,太史慈等人见有戏,便一脸期待的静了下来等候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志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臧義灵机一动,像《将进酒》一般稍改动了一下,感情投入的咏了出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诗,妙哉!”“好,好……”随着郭嘉的赞赏,那一阵阵的赞赏声犹如海浪汹涌澎湃。没人注意到的是,一些文人竟然用纸抄录了下来。
鲁肃更夸张的是,竟然起身拱手对臧義施礼道:“守道之才,肃钦佩至极,如此诗律虽前无古人,但绝对青史留名,还望守道不吝赐教,否肃之遗憾也!”
臧義暗想“盗都盗了,事急从权,当做物尽其用吧,”做了自我安慰。急忙回道:“子敬兄莫要如此,众人拾柴火焰高,仅義一人亦不能盛,一同探讨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