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8.战斗前夕(2) - 蓝光记事 - 徐成光
仔细观察深空里的每个角落,那些极其细微的地方,是巨大的星系网络里的一部分。所有遥远的星系都微微泛红,像面前隔着一层玫瑰色的玻璃。那些恒星的光环,以及那些行星的轨道,总会把你的想象变得辽远。
米棣,“有遗憾,有向往,却只有现在。”女王:“我们只是宇宙食物链中的一环。”米棣,“而且层次还比较低。星辰大海,是大浪淘沙吗?”女王,“或许是吧。1.8亿年前的那场银河系战争,天狼星系、天龙星系、太阳系、天琴星系、猎户座等等很多星际种族都被卷进来;这次银河战争持续100万年之久,导致许多星球变成荒漠。参战的双方均遭受了重创,宇宙生态环境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只有极少数智慧生命逃离和幸存下来。”米棣,“这样回溯,地球应该是侏罗纪晚期。”女王,“银河系内外,智慧生命荟萃,正面和负面的竞争,场面恢弘壮阔。自从那次银河战争后,嘉年华星就不再参与星际间的纷争。”米棣感慨,“从某种程度上看,事情要复杂得多,我们只是这一进程的一小部分。低维度的智慧文明如此脆弱,都是无奈的选择,保持中立可以吗?显然不可以,而太阳系始终处于夹缝之中;甚至阿尔法星系,也不可能总处于这样的安逸环境里。”女王,“我们站在一起。”米棣,“地球目前困难重重,外有负面力量入侵,内有邪恶势力增强。”
树女说,“不要畏惧,用心中的光和力量去战胜它。”米棣,“不要温和地走进这个良夜,勇气可以提升生命力量。地球同天狼星有很深的渊源。”女王,“天狼星B—3(东升球)是蓝血人,我们也有天狼星的基因。”
“女王号”窜出虫洞,并介入火星轨道。在火星外太空3000千米处停留,米棣坐在指挥室里,面容依旧严肃;派出几架小宇航器到火星上搜索,回复说基地里没有人员,只有机器人工作,他这才放心。
女王望着这颗红色星球叹息说,“数忆居民罹难,只有数千人幸存下来;多想拆掉行星表面闪闪发光的金属基础,让禁锢亿万年的土壤再度曝露在阳光下。”米棣,“很古老的事情了,依然感伤。”女王,“同他们联系了,一会儿就赶过来。”米棣,“知道了,闹闹呢?”女王,“刚才还在这儿里。”米棣,“不用管她,刻意地限制她,会不习惯的。”女王,“有时候真羡慕她,像风一样自由。”米棣,“符合她的性格。”女王,“我辞去了女王职位,以特使的身份前来地球。”米棣,“这样做值得吗?”女王,“地球人类正在遭受绞杀,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对生命才有意义。”米棣,“其实,真不想让你和‘闹闹’以身犯险。”女王,“可我们已经来了。”米棣,“就做来的安排。”女王,“你可以直接称呼我的名字,我叫休伊达。”米棣,“好,我记下了。”
米棣把上半身沉入椅背的软衬里,此时的灯光的色彩转为粉红色,让他刚直的轮廓也柔和了一些。有提示灯闪烁,他坐起来,看见屏幕上有组合网状的粒子点闪动,探测器将大体轮廓显示出来。这是菱形巨大物体,一架圆形物体附在后面,是天狼星的小宇航器。石天峰兄弟一前一后,中间是位12英尺高的红巨人,红棕色皮肤、金棕色头发、眉毛、胡须、眼睛是金褐色,非常健壮。米棣走上前把手高高举起,红巨人伸出大大的手掌,显得米棣的手像婴儿的小手一样。石天星介绍,“什刹海星人格萨特,地球人米棣,嘉年华星女王。”大家在指挥室坐下,石天星向大家介绍了来去过程:“到达什刹海星后,格萨特比较豪爽,共带来4艘星际战舰。在地球外围空间潜伏,观察到海洋里有几次微震,也没有去查明。火星基地、月球基地、太空基地都终止了太空活动,应该是有所警觉了。”石天峰说,“并非任何细节都能判断准确,将米棣兄第从地球接出来就预留了这个空间,月球基地里的人员也都撤回了地球。”
米棣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他说,“很好,我不必分心照顾。”他接着说,“从各种迹象分析,躲在幕后的敌人就是猎户人。嘉年华星有1艘‘女王号’星际旅行舰,30艘星际运输舰;什刹海星有4艘星际战舰,小型宇航器20架;东升球有2艘星际战舰,小型宇航器10架。”石天峰自嘲:“我是主谋,只有2艘星际战舰,有点不好意思。”格萨特大笑,“天狼星的星际战舰战力比不了。”石天峰,“什刹海星的战力也比较强。”格萨特,“看来,猎户人急于打开这条通道。”石天星,“要持续一段时间。”米棣,“我们不放弃。”石天峰:“我相信你。”
不知道一个银河标准年是多少,但可以肯定,自己却经历了三十个地球年。从前的都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成败的时刻,作战方案已形成。他指着地球仪:“以地球东西半球的0°经度线到180°经度线为界,将三星的星际战舰一分为二;石天峰领一组,石天星领一组,分层防御、掩护。什刹海星为第一层,距离地面500千米处;嘉年华星的星为第二层,距离地面1000千米处;天狼星为第三层,距离地面1500千米处。嘉年华星的战力比较弱,把他们放在中间,需要什刹海星和天狼星进行穿插协防,避免敌人给予重创,还不知道敌人有多少艘星际战舰。敌人的星际战舰可能出自海洋或陆地,也可能在外太空向内进行攻击。嘉年华星的星际运输舰只有少数的激光炮塔,是种防御性武器。舰体装有一层反射盾,抵挡激光武器、伽马射线武器还可以;若敌人进行饱和攻击就难以招架,任务是只参与救援。战场需要临场发挥,每个细节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可以击毁敌人,也可以被敌人击毁。作战方针:以不变应万变,要灵活运用。
地球上有些重点区域:环赤道和环北纬30°(主要指北纬30°向下波动05°所覆盖的范围,其中包括龙三角、地中海、加勒比海、百慕大三角等。)强调:穷寇莫追。我们的目的是保卫地球,不能把防御阵型搞乱了;来了,我就击溃你;你走,我不追你。临阵指挥,我的能力不足,交给石天峰大哥。”石天峰,“作战的意图和道理讲得很明白,我们坚决执行。具体细节,我们再进行商讨。”他想起了妹妹:“树女在哪里?”树女从外面进到指挥室,“我在这儿。”石天峰拿出一块晶体交给她,嘱咐说,“这是银河神庙供奉的水晶,经过上亿年的水晶旋涡逆转,储存了巨大的能量,当生命遇到危险时,能够保护你。”树女笑吟吟地接过去,“我知道了,其实很简单。”两个哥哥看到妹妹天性使然的样子,无奈地地直摇头。米棣,“战端一开,玉石俱焚。我留在这里,会妨碍你们作战;战斗打响,我带她俩回到地球,免得你们分心。”石天峰,“把我乘坐来的小宇航器留给你们。”米棣,“好。”
蓝色星球,我回来了,期待已久的家园,伸手就能将它拥抱。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从荒凉的峰顶到深邃的大海......地球生命与地球环境构成了互相依赖的循环,彼此需要,任何链条的失序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瓦解。或者说,地球的生态链非常脆弱,任何过度的改变都将面对“不可逆的翻转”。
在地球上,百慕大三角和龙三角呈近似对称存在于东西半球;宇宙形成恒星系统的时,具有“黄赤交角”(23.5°)的恒星与行星,近似圆形的椭圆轨道。这是因为,地球自转周和公转面(黄金交角)的角度一直以4.1万年为一周期在22.1°和24.5°之间变化。太阳发生核物理反应,放出大量的核能;正物质处于外层发出的正能量(万有斥力),近距离成引力。地球北纬20°—40°、西经35°—75°;北纬20°—35°、东经120°—142°之间的两处宽阔水域,是恒星系统的物理反应界面。这里,大洋地壳比较薄,百慕大三角和龙三角区域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千米。地球上的“钦”是黑褐色的金属,就产于地壳和岩浆层之间。
身在大西洋里的沃格非拉,从索拉城堡地下迷宫逃出来,眼睛里笼罩上一层深深的忧郁色彩。从此过上在大海里求生的日子,自己能够逃脱,知道是波杰利时的安排;如今的海地生活真是困难重重,活下去,完全是求生的本能。大洋中的海水从来都不是静止的,暖流和寒流制造着水循环,规模非常的强大。有交通工具的时候,可以畅游地球上的每一片海洋的水域,而如今......顺着南赤道洋流的流向,来到加勒比海海域,这样才是最好的生存途径。冒险与时常狂吼的波涛搏斗不是明智的选择,在这孤独的海洋里,孤独也是一条死路。
“海底人太封闭了”, 沃格非拉不住地哀叹,生命没有留给自己时间。面对外星种族的入侵,对于他来说是撕裂绝望的哀歌。他的坚韧失去了反应,游来游去,没有一定的方向,随波上下,没目的的漂流着。在墨西哥湾中,海水被晒得温度很高,沿着北美的海岸线奔向北方。对自由的热爱,对奴役的憎恨;只有压抑,没有其它方法。在加勒比海找寻了一段时间,觉得在这里没有两个人的踪迹,又来到百慕大三角;这里是海底国家的物理能量场,也是日地物理能量场。沃格非拉熟悉这片海域,坚强的个性不可能让他过着无期的野人生活;自从跟章鱼搏斗后,他就一天比一天憔悴。大自然的是残忍的是可怖的,要与天争与地斗,是生存的必然;但他无法忍受这痛苦,思念家人、思念朋友、思念海底人曾经的一切......
在10万年的长期演化里,来自嘉年华星的这些人,适应了海底的生存环境。经过漫长的科技积累,在最近的两个世纪里呈现爆发式发展;波杰及加在物理场海底地壳中提炼出“钦”金属,又根据地球磁场双螺旋原理,制造出动力强大的“焊銧”推进技术,研制并建造出潜舰。在这之后,开采、加工、制造,带动了整个海底科技领域。
洋壳内部的岩石变形程度较弱,具有较统一的刚性性质,是恒星辐射通量比较强,是产生星球物理场的必备条件;而地球上的两个区域,百慕大和龙三角,就是在这样的对称条件下形成的。下地壳一般厚10—20千米,主要为麻粒岩、角闪岩及片麻岩组成,其中常散布着一些中、酸性的岩浆岩体,并可能穿插着较多的基性岩脉。下地壳物质的总体化学成分可能为中性、略偏基性,相当于基性成分较高的闪长岩成分,在下地壳和岩浆层之间M界面,有“钦”金属元素隔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