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疑云密布 五 - 第二十三尊佛像 - 宋定国
夏中华开着自己的宝马越野车来到郭子敬的青铜器修复店。
郭子敬的“店”,既不在闹市,也没有店名和标识。那是郊区的一幢普通三层平顶楼,底楼的一个房间加上一个不大的地下室,就成了他的“店”。这一带很讲究房屋的风水,一般人都要求屋前无槐,屋后无桑。因为槐树和桑树都是阴气之木,槐为鬼木,桑为丧木,故一般人都避之不及。可郭子敬却与众不同,他的楼前十多米处有一棵百年老槐,楼后则是一片桑田。他是真的不相信鬼神和风水,还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地基作出的无奈之举?待走到门前,见门上斜插着一把桃木剑,夏中华才有几分明白:桃木本是极阳之物,有驱鬼镇邪之功能,用桃木制成宝剑,此功能大大增强。由此可见,郭子敬并非不相信迷信,而是个身怀法术之人。
夏中华见大门紧闭,即按了几下门铃。
开门的是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他剃着光头,胡须已白,身材矮胖,高颚骨,凹眼窝,厚嘴唇,脸上冷若冰霜,用沙哑的嗓门问夏中华:“请问你找谁?这里未经预约,是不允许上门的。”
夏中华恭敬地说:“看来您就是郭子敬老师了,是丁思成老先生介绍我来找您的,我有事要向您当面请教。”
郭子敬听了仍没有让他们进门的意思。
夏中华见他的眼睛乜着老黄,知道他疑心老黄的身份,连忙解释道:“这是我博物馆的师弟,想跟着我一起来您这里开开眼界。”
郭子敬这才用生硬的语言说:“那就进来吧。”
进门以后,他指了指堂前一对破旧的沙发,冷冷地说:“请坐”,然后拿上两瓶矿泉水,“二位请原谅,怠慢你们了,我从不给客人泡茶,因为喝茶太费功夫,我耗不起时间,有什么事,请尽管说,尽快说。”
这样的待客之道,夏中华倒还是第一次见到。按此地的风俗,只要客人坐下,清茶一杯是起码的礼节,这个郭子敬不仅不倒茶,连一句客套话都没有,就催着客人“尽快说”,这倒有点像官不大僚不小的公务员例行公事一般。
为打破沉默,夏中华拆开一包软中华香烟,递给郭子敬一支。郭子敬连忙挡回,自己从口袋中摸出一包“大前门”香烟,说:“我这个老顽固就喜欢抽老牌子,这种烟你们文化人抽不来,我们彼此也就别敬了。”“大前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是高档烟,平民百姓抽不起,改革开放后,洋烟逐步进入国门,各种价格昂贵的地方烟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为的是既宣传地方政府,又打出地方品牌。“大前门”一度停产,近十多年才恢复生产,每条烟的价格只有软中华的十分之一左右。
夏中华见气氛过于冷淡,便从手提包中拿出一尊二十多公分高的南朝观音佛像,放在郭子敬面前,虚心请教道:“郭老师,您帮我掌掌眼,这佛像是什么年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