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第八章 好戏连台 二 - 第二十三尊佛像 - 宋定国
送走姜克已,祝一鸣拨通了薛夕坤的电话:薛市长吗?你在办公室?好,不要不要……我过来,我到你办公室来,马上就到。
市政府大楼就在市委大楼后面,相隔不过十来米。但从来都是市长到书记的办公室汇报、商量工作,哪有书记登市长办公室之门的故事?祝一鸣此举,足使薛夕坤不小震动。
薛夕坤今年五十一岁,中等个子,方方的脸,鼻子很大,由于时常紧锁双眉,眉宇间形成了一个“川”字。他是在司徒震任上由帝陵县委书记提拔为常务副市长,尔后任市委副书记,最后任市长的。他的处世信条三个字:慎、忍、细。
古人云:“行不放逸,语不宣泄,谓之慎”。“慎者无误”。无论是各种报告还是即兴讲话,没有上级文件精神的,薛夕坤一概不说;凡是容易使人产生矛盾的,他也一概不说。与人相处,他既保持一定的热度,又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拉帮结派,也不轻易树敌。特别是在经济交往和生活作风上,绝对戒贪戒色。人们传过一个笑话,那是在他在当市委副书记时,有次陪女儿逛商场,没想到第二天就爆出了桃色新闻:薛夕坤陪小蜜在商场购物。当然,浊者自浊,清者自清,此事很快得到澄清。自此之后,他再也不与女儿在公共场合露面,如果偶尔见到,他的夫人一定在场。
薛夕坤十分欣赏韩信受胯下之辱而终以封王拜将,勾践卧薪尝胆最后以三千越甲吞吴这两个故事。他也私下与好友提过,并能背出苏轼的感叹“天下勇者,卒然临之不惊,无故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远也。”可见官场磨炼,他是如何将“忍”性炼至炉火纯青的。无怪乎,上级的错误批评指责他能忍,班子内部遇到矛盾他能忍,下级的抱怨他能忍,利益和荣誉面前他也能忍。有一次,为片区拆迁一事,许子敬与薛夕坤意见相左,盛怒之下,许子敬撂挑子了,在家三天没上班。薛夕坤尽管认定自已的意见是正确的,但他还是搞了个“折衷”,“三顾许庐”,终于感动了许子敬。依他之见这天下的人朝不见,夕必遇,凡事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悬崖绝壁;让三分风平浪静,争一时人仰马翻。
薛夕坤还有两句常挂嘴边的古训,一是:“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义;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所以,大礼大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二是:“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领会上级的文件精神细,抓所有的工作细,观察和处理人际关系细,注重生活中的小节也细。由他主持的开会议事,他决不会先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先说出来,而是让大家畅所欲言。如果大家议得不对他的路子,他会再次说“再议议吧”。一旦有人说到与他的想法相吻合的意见时,他就会引势利导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意见好,请大家对这个意见重点议一议。这样,绝大多数的结果是他吸取和归纳了多数同志的意见,最后拍板定局。
薛夕坤对祝一鸣和柳晓曼都是有看法的,但他不愿让去与他们碰撞甚至火拼,他坚信“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铁律;深谙老子的“上善若水”,相信“至柔”往往能克制“至坚”;也相信自已在忍耐和等待中会赢得机会。
今天,祝一鸣破天荒地登门拜访,他当然知道准是常委会上的“失态”招来的。
“老薛啊,我感觉你这里的阳光和空气都比我那边好啊!”祝一鸣声音比人先到,他上前握着在门口迎候的薛夕坤的手,精神焕发,满面笑容,潇洒自如。
“我这里的阳光和空气都是您那里漏过来的呀。”薛夕坤针锋相对,语气却谦恭又温存。他把祝一鸣迎进办分室,为祝一鸣泡了茶,亲自双手端到祝一鸣就座的茶几上。
我这人太官僚了,我们搭班子以来,政府大楼我还是第一次来。今天,我是来向你作检讨来的。
薛夕坤急忙道,祝书记,您是省领导,日理万机,哪能让您往我这里跑,我有什么做得不到的地方,您只管批评就就是。
祝一鸣啜了一口茶,轻轻摁了一下鼻子:老薛啊,我今天来主要是想告诉你,我已经向春江书记和若安省长提出了请求,希望在这次换届中到省人大或政协调养一下身体。我还向他们建议,江河市委一把手最好不要从外面调来,而由内部产生。这样有利于江河市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夕坤同志,你今年刚五十开外,不能错过这次机会呀。省领导那里,我会帮你做工作的。我们一直合作得还是很和谐、很愉快的嘛。
薛夕坤心里冷冷一笑,习惯性地托着下巴,语气更为诚恳:祝书记,您想抛开江河市四百多万人民呀,我看这里的干部群众都是不会答应的。除非,中央把您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到别的省当省长或书记,这是没人敢拉住您的。我这个人呢,只适合干一些具体的细活,从来就没想过,确实也不适应当市委书记,只有像您这样有高屋建瓴眼光和魄力的人带着我,我才能跟着迈迈步子的哟。
“城府真深。”祝一鸣肚里骂了一句,摆了摆手,说:好了,老薛,我们之间用不着相互表扬,也用不着过份谦虚。我今天找你呢,主要是商量一下市人大和政协几位领导的安排预案,我俩完全一致了,再找柳晓曼,然后征求别的常委的意见,最后报送省委主要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