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章 阁臣乱争论 实录乐帝心 - 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 文苑新兵
第078章 阁臣乱争论 实录乐帝心
(110)
“哼!翰林院的侍讲只不过是喝茶清谈的闲职,没事接这烫手的山芋干吗?”来宗道边看边自言自语讥讽道。“你倪元璐一反革命口淫犯过嘴瘾就完事了,可老子接下来这工作就不好做了:我怎么代皇上票拟谕旨?皇上这还没主意呢。我替他老人家拿什么主意?”
咀上这么说,心中亦想着:更要命的是地球人都知道我跟魏忠贤、崔呈秀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你啥企图?岂非故意将咱架火上烤吗?唉,仔细想来,吾老来怎么表态都不合适。但老来毕竟是老来,还从未啥难关将其阻拦。天启元年魏忠贤受天启帝所托,全权处理“党争”问题,乘机将内阁中东林党人打压下去,将忠于他的新科进士、来宗道提上来取而代之。不觉间在辅臣位上业已七年。
多年来靠着他圆滑机智,躲过了多少次朝斗反复;即便是原靠山魏忠贤尔今已倒,还自信靠自己巧周旋闯过难关。就比如说此刻,那不识门面高低的翰林院侍讲倪元璐,竟把烫手的山芋仍给俺老来,大概为试试俺办事能力?你放心小子,就这些微小题难不倒俺堂堂内阁辅臣,俺早掌握了这做副手的学问,不表态就是最好的表态。
于是,内阁辅臣来宗道当即如是代皇上票拟谕旨:此所奏请事关重大,着吏部会同史馆诸臣祥议具奏。老来的此一票拟,极似一太极高手在玩推手,轻轻地将一定时炸弹仍向了大明官场,每个人都需在爆炸声中做出自己的本能反应。
首先,作为清谈机关,翰林院的反应最为激烈,同样是侍讲队伍,却也帮派林立,其观点更南辕北辙鲜明对立。同为侍讲之孙之獬,仿佛成了倪元璐的天敌,竟怀抱《三朝要典》跑到内阁官衙,哭天呛地如丧考妣道:
“俺的好大人们哪!《三朝要典》绝不能毁。先帝的《御制序》岂可投之于火呢?哼!谁若敢销毁《三朝要典》,谁就是大明朝的贰臣、逆臣!那怕皇上也不行;‘于祖考则失孝,于熹庙则失谊’。皇上何故如此狠心下此辣手呢?!”
而此话传到都察院,御史吴焕立马针锋相对道:“哼,别提这‘御制’二字,它是欲压皇上无所作为嘛。他侍讲孙之獬出言不逊,亵诬皇上包藏祸心,请皇上赶快将其抓起来法办呀!”
此时,旁站一人眼见众人热议,不由亦动开了心思。他便是协理戎政兵部侍郎霍维华,正因自己屁股也不干净,当年翻“三案”时,他正因处处迎合魏忠贤,才得以步步高升。在《三朝要典》里,他亦为正面形象。
“如果真的重编一本《天启实录》,恐怕自己就会红脸变白脸了;也许今后的大明舞台,再没自己想扮演的角色了。”他不由动开心思。因此,随便奏禀道:“臣也原则同意孙之獬侍讲发言,他御史吴焕才是包藏祸心呢,请皇上赶快将其抓起来。”
崇祯看着这一干人等的“精彩”表演,头痛更加厉害了。但还强支着架厉声叫道:“内阁辅臣来宗道,你给朕个明白判断。”
“臣一切听主子的。”来宗道当即出班,匍匐在地道。崇祯把眼睁得似牛卵大道:“现在主子偏想听你的啦。”
“臣不敢------”来宗道嗫嚅道。“什么不敢?你敢得很!”崇祯咄咄逼人道。“朕问你,你的票拟事前给朕看了吗?‘所请事关重大,著礼部会同史馆诸臣祥议具奏’;哼,好大的口气!朕说过此类话吗?”
“臣这也是为皇上分忧。”来宗道继续辨解道。“惊闻皇上龙体不适,夜夜头痛------”
“朕还没死呢!”崇祯再冲一句道。“还有,你给御史吴焕的奏疏是怎么票拟的?说翰林院侍讲孙之獬是‘不必苛求’,还说‘他已经回老家了’?拜托了,出来混撒一半个谎尚可,但不要如此弱智好不好?”
匍匐在地的来宗道,已经惊吓瘫软得不行了。崇祯看向他的眼神却仍像刀子似的怒喝道:“朕看汝就是魏党!”来宗道主动将头上的乌纱帽摘下来,双手举向崇祯,意思是“我辞职。我辞职还不行吗?”
“你那帽子朕不接。脏。”崇祯从鼻子哼一声道。“你不知道朕有洁癖吗?”
这的确是位颇具雄才大略宽深城府、成熟老练的合格皇帝,你别看他还那么年轻(翻过年才刚十九虚岁),但已看出了似当年他父皇光宗般的老成持重。尽管上午朝堂上那些,还自诩为久经沙场官油子的内阁大臣,和自封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翰林院大学士呢,但你看就为那么点小事不就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三朝要典》吗?倒值当相互争论得,歇斯底里面红耳赤?若非是在在正儿八经皇朝金殿上,又当着当今朕躬皇上的面,难不成还能大打出手流血伤人?
但不管朝臣们如何议论争吵上疏奏本,但崇祯帝却始终似置身事外,不为所动不置可否。 是呀,这既是个颇为棘手实难定夺的问题,且朝臣们又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你叫朕虽为一言九鼎至高无上的皇帝,又怎能当场表态道出个是非曲直?所以,便只能沉默,沉默,还是沉默,以不变应万变。至于最终拿什么意见,还是待退朝回到乾清宫,经深思熟虑------
对,最好再认真征求一下,内廷参议、如玉爱妃意见后,再最终定夺不迟。主意打定,便当即简单说了声:“退朝。”当他在小元子搀扶下走出太极殿,又给朝臣们留下一连串疑问------
这是自崇祯即位以来,一次别开生面的早朝;亦是一次火药味极浓的早朝。虽然做为会议主持者的崇祯帝忍无可忍,终于同群议的主角,内阁辅臣来宗道,点名出来“单挑”。但也仅是训斥其“胆大妄为”,没把自己这皇上放在眼里,票拟臣工奏疏越庖代俎自作主张。因对方亦系魏党骨干,既往没少跟着魏忠贤做坏事,故而最终将其拿下。但其训斥内容和拿下原因,却并未明指袒护《三朝要典》。
而对于朝堂上群臣,有关《三朝要典》的上疏热议争论,却始终未著一字。他打定主意,对尚未认准考虑成熟的问题,决不随意表态乱发议论,以待退朝回宫,仔细斟酌衡量得失,并同内廷参议、爱妃如玉共商妥当后,再做最终定夺。所以当退朝后回到乾清宫,他已无心再看那些,及乎千篇一律,毫无创造和新意的,对处理《三朝要典》认识建议的什么奏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