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回(2) 兵无常势须机变, 水无常形有定规 - 沥泉神枪中册 - 几梁
五十五回(2)兵无常势须机变,水无常形有定规。
三横多虑了,钢刀上砷本无坚不摧,碰上铁器尚能立断,别说是铜锤了。
薛不花的铜锤只是份量上的优势。一般打仗,他要先给人心理上震撼,敌刀并不敢直接去碰。否则十中有五兵器会被磕飞。莫说薛不花,几乎所有使锤的人都要占这个便宜。
但牛皋不然,第一他在身后使刀,并不知对方兵器。加上马后快三刀,也是武学至尊,牛皋心中不惧。
其次,这三刀是一刀比一刀紧,一刀比一刀快。等到第三刀下来,牛皋已经使尽吃奶的力气,此招非胜不可,不然自己就没命,所以他不仅不去计较铜锤,反而尽力一搏。
当下梅花沰斩在铜锤之上,竟将此锤一分为二。刀穿铜锤之下,便是落了在薛不花肉肩之上。锤尚不能挡,薛不花肉身焉能抵住牛皋这一刀?立时薛不花斜肩带臂被劈中,肉身一分为二,毙将马下,看看是不活了。
牛皋三招制胜,人马就势回到本部军中。早有人将备用兵器递上。牛皋把双锏一举高声叫道:
“杀敌立功,与父兄报仇,正待其时!”
宋营兵将见主帅立了头功,无不振奋,齐执刀枪冲下丘来。金方军中,先是失了士气,后又冷不防被宋兵一冲,纷纷压不住阵脚,竟相后退。
两军相逢,勇者胜。两兵对仗,如果面对面,可以纠缠许久。可你把脊背交给对方,焉有不败之理?金兵一散,人人后撤。那十中有三四是转身逃跑的。
牛皋身为大将,哪能看不懂这个阵式?他见状高声断喝:
“弟兄们,金兵顶不住了后撤,咱们更改战术,三队齐上,冲呀!”
原来岳飞定的计,目的是为撕裂金方防线,要力求中央突破。现在以老旧兵器已达到目的。是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如此灵活机动的战斗,当时也只有岳家军可以为之。
话说牛皋三队齐上,有万人之众。直取金兀术中军。那金兀术中军布有五万人马,但散在恶虎丘下,难以集中。与牛皋对阵者,不足两万。由于牛皋欲取头功,便令三队人马集中攻击金兀术主阵。是以上击下。
金军一时之间难以抵挡。金兀术卫队此刻不能迎敌,必须先护了主帅。也用不上劲。
话说宋金交兵以来,此种攻坚战金兀术从来不曾遇到。过去多少年来皆是金攻宋守。故而金兀术对如何应敌并无经验。
但岳飞则不同。数年前他已经开始训练攻坚之阵。于是变成宋军训练有素,金军防不胜防,心理上先输了一大截。而战术上,金人又无有效应对之策。、
转眼之间,金军从骄兵变成败兵。人人只恐逃跑不及。不觉间已退出三四里地。这三四里地的一进一退可是不得了,多少金人尸横遍野。
牛皋一鼓作气,并不依岳飞原计掉换兵器,反而穷追猛打,不给金方任何喘息的机会。耳轮中鼓响震天,杀声彻地。宋军人人奋勇,个个当先,左突右杀。
金方平白损了上万人马,眼看中军突破的战略意图就要达到了。
金兀术毕竟是世所仅见的军事家。身为大将,头脑清醒,定力非凡。在牛皋猛击之下,只是一时间乱了阵营。他看到部队被宋军一冲,被对方暂时占了便宜。但己方人数,武器,乃至骑兵上的优势,并未消失。军兵只是一时慌了手脚。
金兀术马上回过味来,审视了整个战局。他发现牛皋之所以得手,在于他以上击下。但这一次,金兀术可是有所偏颇了。不过他的应对大体还是得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