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捉贼 - 青丝万丈 - 不若归去
宋予诺虽回了房,但在房中略一寻思,便想到,这倒是她树立自己形象的大好时机。班上每有失窃事件,连哄带吓,利用心理战术,一般最终总能收到成效。这周姨娘的首饰丢了,看样子倒不似作假,这能进她屋中行窃的,自是对她分外熟悉,又熟门熟路的人,才会瞅着她去前厅用饭之机去偷盗。多半就是附近伺候的几个丫头或是小厮做的。
宋予诺犹豫了片刻,便再度出了门,找到了管事。待说明了来意,那管事皱了眉,对她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面上迟疑不决,显是还决定不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这般由着这事过去,还是依她所言去彻查这失窃之案。
宋予诺特意做出一幅笃定之态,淡淡道:“这府中失窃,如果真的追溯起来,管事大人,也有督管不利之责。偶而失窃一次倒也无妨,只是这贼人没有抓到,既偷成了一次而无事,难保他不会再偷第二次。倘若府中三番两次失窃,那想必老爷不会象今日这般轻易将这事掩过去。”
管事大人脸色阴晴未定,显是在思量是不是接受她的提议。显然宋予诺的话已打动了他。
她继续趁热打铁,“在下有此提议,并非为自己,乃是为管事分忧。若是管事觉得此事不可行,那只当我从未提过;若是觉得尚可一试,那即刻便得行动,若拖过了今日,怕明日那贼脏便已处理掉了。”
终于,他挥手,示意她坐下,又吩咐小厮给了沏茶。宋予诺向那小厮扫了一眼,又望向管事。管事已会意,吩咐道:“我与先生有事相商,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并命了那小厮在门口守着。
宋予诺便把心中计策捡要点与管事说了说。看到他的眼光,又最初的将信将疑,到最后的渐有钦佩之意,她心知,这事已成了大半。
管事亲自将她送出门,便去向老爷请示。
半个时辰之后,管事已得了老爷首肯,可全权处理此事。管事又亲自去准备了所需物什。待一切准备妥当,管事便吩咐小厮去各处叫人,说聚集到后院有事相商。
待丫头小厮来得差不多了,管事就亲点了人数。之后便朗声宣布:“今日失窃之事,老爷已道了不再追究,本人再次唤大家回来,只因周姨娘说丢失的那支碧玉钗是她陪嫁之物,不舍就这般失去,愿意用更贵重的金凤钗替换。请拿了那钗的人,体恤她一份思乡之意。”
管事话音才落,小厮们已开始讨论纷纷,其中声音最大的是四喜,他嚷道:“管事,就算有人拿了那钗,又怎会甘冒风险,再拿来交换!”
管事点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我自知无能,无法查出元凶,既是老爷都说了不追究,我也不必再继续追查,只是那周姨娘说的可怜,为了对她有所交待,我才想了个两全之策:我身后这间屋子,原本是空着的,我已命人收拾了一番,内里放了一只大木桶。里面放了那只金钗。门窗皆已用粗布挡死。门外诸人都是见证,绝不会有人偷看。每个人都走进去一次,若你手中有那碧玉钗,反正是要换钱花的,不若偷偷换了这只金钗去,也绝不会有人知晓。若是无关人等,进去绕桶转一圈便出来。”
众人还在面面相觑,显是没想到管事为何这样做,不过听这说法,倒果真是个两全之策。那偷盗之人,不必担心被人发现,就得换只更贵重的钗,而那周姨娘也可能再度寻回那陪嫁之物。
管事已命众人排了队,开始依次往那黑屋里走。
半个时辰之后,所有人都走进去了一次。宋予诺特意站在了队伍最后。她注意到有三个人已经开始有意无意地不住地挠手。宋予诺与管事对望一眼,管事不易觉察地点点头。
原来,那桶中根本没有什么首饰。他们打的本就是心理战术。利用那人的贪欲,若是有所企图,不管是想真换钗还是假换钗,那桶底的钗对他都是一种诱惑。他不由自主地就会去摸摸看。当然不排除,会有贪心之人,原本没有偷钗,见这倒是个时机,反而想去浑水摸鱼,拿桶底那钗的,那也得是相当胆大的人。一般来说,正经想在高府留下的,是不会冒此风险的。
那桶底及桶壁,事先都已被抹了什么药粉,能令手暂时红肿瘙痒的。最后那手痒之人,就是嫌疑最大的。既是有三人,那除去那真正偷钗人,还有两个是临时起贪意的。范围已缩小了许多。
这三人,既是贪财之人,本着防患于未燃之原则,也应趁早打发掉。若要查出真正元凶,还需继续审问。
管事遣散了众人,只留下了这三人。这三人,分别是丫头春梅,小厮柱子和四福。三人神色各异,都不解地望着管事。管事道:“我之所以留下你们,只因你们三人嫌疑最大。”
柱子正待争辩,管事一边用眼光制止,一边继续道,“你们手上之所以又辣又痒,只因我在桶底抹了药粉,这便是对贪财之人的惩罚。那贼人就在你们其中。这药粉若是一个时辰内不用解药,便会将手上肌肤烧烂,届时人人都会知道你是个扒手!念在你们与我也一起共事多年,我也不想将此事闹大。能寻回那钗就作罢。”
正说着,管事的随行小厮已进来,对管事耳语了几句。
待那小厮离去,管事又道:“方才,我已命人去搜寻了你们三人住处,既是住处没有,那定是在你们身上。我若直接搜身,怕届时面上不好看。这样吧,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仍在这屋中,若是拿了钗的,自己放回桶中。到时候,我只消向老爷汇报说那钗不知是被谁送还回来的即可。成事之后,立刻给你们涂抹解药。如若不然,就等手烂之后,开始搜身。那便没这么简单了。你们想清楚!”
三人相互对望一番,柱子已与四福抢着说,“就这么办!”那春梅也赶紧接口道,“对,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