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声名远播 - 青丝万丈 - 不若归去
(大 e)
院里的第一批学子,最大的已有12岁。大e6年之后,就可以参加科考。岁月如梭催人老,那一年,她已23岁了,而阿谨已是25岁。
人人都知道新科状元宋楚豫,来自永州,曾就读于无涯院。若说曾经,院只是在永州附近几个郡县,因建了分院而有了些名气。慢慢地,随着分院的不断建成,无涯院已是江南各地人们眼中的读圣地。再随着新科状元的名号被各地政府官员一级级通传下去,无涯院名声更响,已是天下人尽皆知的院。大e
由于状元郎明里暗里的宣传,院的风头一时无人能及。各分院报名入学的人数爆满,宋予诺不得已,只好将扩建新院的事,再次提上议程。因为名声已打出去了,若是附近山上有合适的地,她便叫阿谨帮忙买下来,直接建大规模的院。
因一些达官贵人,不缺银钱,那些少爷公子们在院里既学业有成,又玩得开心,回家总能讨点赞助来。因而,院里的一些补给方面的物资,不时就会有人送来。大e再加上有阿谨这个高参一直帮忙打点,院的收入和支出,都控制得相当好。每月下来,不仅不会亏本,还会有小额的盈利。更越发坚定了宋予诺扩大办学的信心。她的原则就是,富人家的孩子就多出点钱,给你更好的待遇,院盈利的钱,除了发放先生们的俸禄,就是用于院的基础建设和给那些读不起的孩子做奖学金。
早年永州院的第一批先生,跟了她几年,早已成了才,这几年,各个分院,她就派他们去做院长,负责宣扬她的那一套融合了古今中外先进思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些年下来,那几个青年才俊,已都能够独当一面,也让她有种出师的喜悦,确是分外欣慰。
她又用这种方法,扩大了培训范围,直接给院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可她怕纯粹的管理人才,会脱离教育,只是纸上谈兵,便也出了一项新规定,就是院的管事,需从在职的先生中提拔。随着院名声越大,院也成了一些青年才俊在科举之外的另一种出路。毕竟,无论在无涯院是做先生还是做管事,都是一件十分体面的事。
在皇帝也得知无涯院的名头之后,作为院的首席负责人,宋予诺便接到了上京面圣的旨意。她因心中忐忑,曾去睿王那里探过口风。睿王却仍是宽厚一笑,安慰她道:“你放心去吧。大不了本王寻个借口再回京一趟,去帮你照应些。如今无涯院声名远播,你这无涯子,也成了天下女子学习的榜样。按理说,应是父皇要嘉奖你。”
自上次进京,与赵知仪远远瞧了一眼,已时隔年余。她对上京之事,已不似当初那般胆怯。她心想,自己也未做错什么,为什么要躲着?现如今,他与她早无干系,又何必庸人自扰呢?一这样想,她便也释然了。阿谨不放心她独自上京,便也向睿王讨了口喻,随她一并前往。大 e
【木鱼哥 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书,请按 回车键 回到目录页,并使用 分享按钮 分享到微博和空间,举手之劳,分享越多更新更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