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屋网logo
搜索

第90章 请选择您的出生点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吃不起肉肉

第90章 请选择您的出生点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吃不起肉肉

房玄龄今天刚在门下省散值,回家路上被李明截道了。

“来侯府共襄大事”……李明当时是这么说的。

对于少主的突发奇想,房玄龄一点也不感到奇怪。

恢复自由行动后,李明的第一站,果然是侯君集的家里——

抽到了新英雄,当然是要第一时间放到整备室里,好好促膝长谈一番。

九成宫事件之后,李明的禁足限制被全面解除——

现在的他不但可以自由出入立政殿,甚至可以自由出入太极宫。

虽然他以前实质上也能出入宫城,但好歹还有个看门将军一直在背后捉他。

现如今,随着一个看门将军被李明收入后宫,另一个看门将军被李明送下地府。

李世民索性连这层遮羞布都不要了,直接放李明随意进出。

宫内、宫外,加上后宫,大唐人的不可能三角让李明一下子凑齐了。

这也让李明这张小脸成为李世民之下,全天下第二刷脸好用的脸皮子。

虽然李世民仍然担心李明的安全,但经九成宫一役,他也意识到,这小子是属猢狲的。

所谓“限足令”根本关不住他。

这家伙不还是一个筋斗从立政殿翻到了九成宫吗?

还不如索性放这个小猢狲四处乱晃悠,说不定还能有意外之喜。

况且李世民也明白,李明最大的生命威胁,其实是太子。

在整个皇室、包括太子自己都被李明救了一命后,于情于理,太子都不应该再动李明。

否则“以怨报德”的大帽子扣上来,就该轮到太子考虑辞职了。

就这样,李明被放虎归山,报复性地大搞串联、拉拢朝臣拉帮结派,房玄龄对此是一点都不意外。

让他意外的是,一开门就看见一老一少两个反贼,正趴在绝对不能私藏的精细军用地图上指指点点。

好家伙,共襄的原来是这样的大事啊!

侯君集也是名不虚传,上班第一天就挑唆主君造反。

以后能做出什么来,他都不敢想。

“二位在干什么?”房玄龄又问了一遍。

“相父你来啦。”

李明朝房玄龄招招手:

“来,一块儿替寡人参谋参谋,到底割哪块地能让我的赢面更大?”

对于殿下发起的赢趴邀请,房玄龄的嘴角微不可查地一抽,轻咳一声提醒道:

“老臣乃大唐宰相。”

宁们割地为王、密谋造反的时候,能不能低调一点?

至少别邀请老臣专程过来参观吧?

侯君集瞥了一眼假正经的房玄龄,大义凛然地回答道:

“我们在干什么?当然是研究华夏地理,为少主挑选一块合适的封地。

“以拱卫京师、驱除四方夷狄,为大唐天子镇守国门。”

接着,他话锋一转,反问道:

“说起来,房阁老在朝中提议,分封不满一年的亲王,其领地赋税一年不用上交中央,三年上交减半。

“房阁老又是在做什么?”

众所周知,贞观十四年都过了大半了,仍然分封不满一年的亲王殿下,有且仅有一位。

大唐忠臣房玄龄大公无私地回答:

“当然是为了快速提高诸位新皇子在地方上的实力,助其护卫大唐,巩固四方。”

李明懵懵懂懂地挠挠小脑袋:

“相父,你这是为了大唐咯?”

房玄龄清高地捋起了山羊胡:

“这是自然,臣为国相,一切都以大唐为重。”

李明又懵懵懂懂地看向侯君集:

“宝琳阿翁,你也是为了大唐咯?”

侯君集半笑不笑地摩挲着钢须:

“呵,我为大唐都出生入死多少回了。”

李明又低头看看自己:

“我既是皇子,那当然更不可能反唐吧?”

房玄龄和侯君集同时摇头:

“当然不可能。”

“我为大唐,你为大唐,他也为大唐,大家都是为了大唐咯?”

“没错。”

“那也就是说,咱们仨都是志和道同的同志咯?”

房玄龄和侯君集互相看了一眼,重重地点头:

“没错,都是一条船上的。”

李明微微一笑:

“那么,为了大唐的未来,相父也一起帮我挑选一块便于割据的风水宝地吧?”

房玄龄同样微笑着答应:“好。”

于是,大唐的三位带忠臣愉快地在大唐全域图上分割划线,仿佛在切割肥肉一般。

大唐国土辽阔,挑选一块地方开局种田,说难吧,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贞观十四年,全大唐一共分十道、三百六十州、一千五百余县,真教人挑得乱花渐欲迷人眼。

比让你选择在大年三十值班还是大年初一值班还要让人选择困难症。

不过李明有他自己的算盘。

从始至终,他都十分清楚自己的目标,这是他从穿越以来就一直在琢磨的——

如何自保。

所以,封地的自保能力同样也是第一位的。

再剖开分析,考虑到最极端的情况,也就是说——

将来如果哪一天和朝廷彻底翻脸了,李明的封地一定要足以抵挡住朝廷的进攻。

是双方面的进攻,既有内部的人事上,又有外部的军事上。

既不能像三哥李恪那样,后来被长孙无忌一封圣旨就“体面”了,也不能像八哥李贞,后来被武则天的军队打得耻辱下线。

首先,向父皇请求转封的两州之地,一定是要能连成片的。

不能东一块西一块,为了一点租税上的利益,搞个首尾不顾的飞地出来。

而且这里的“连成片”,不仅是行政上,也是地理上。

比如这次李世民所封的徐州和扬州,看似问题不大,两个州是互相交界的。

但细品就不难发现,这两州之间还隔着淮水,地理上其实是割裂开来的。

一个州属于中原,另一个州在长江中下游。

这也造成了两地不论是经济发展、人文文化还是乡里乡音,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从这个角度看,李明如果真接受了这个“宋王”的分封,那才真是踩到大坑了。

这倒不是李世民故意坑害这个儿子。

在国家一统、风调雨顺的年景,徐州和扬州都是上等的封地。

然而,在李明的“底线思维”之下,考虑到“与全天下为敌”的极端情况。

他必须选择更稳妥的两州之地。

“殿下,您如果对如今的封国不满意,那想要换封哪个地界呢?”房玄龄很懂事地先向领导征询意见。

而李明领导也很专业地给出了“既要又要”的意见:

“既要固如堡垒,又要发展经济。

“既要易守难攻,又要交通便利。

“既要土地肥沃,又要发展空间。”

两位幕僚顿时就不会了。

他俩觉得殿下想要的可能不是幕僚,而是一尊神。

侯君集忍不住捂脸:

“那要不让陛下把长安和洛阳两京分给您?”

“我昨天要了,阿爷没给,还揍了我一顿。真小气。”李明委屈地摸摸屁股。

侯君集眼角抽搐。

这都没打断条腿,陛下真是仁君啊……

房玄龄忍不住问:

“殿下若担心封地的租税供奉不足,那就请陛下分封您更肥沃的州县就行了。

“如今四海升平,您又为何执着于军事价值呢?”

李明心虚地撇开视线:

“万一,我是说万一,大唐被某个娘们儿篡了位,我还能以我的封地为依凭,效汉光武帝故事,卷土重来,光复大唐。”

这话说得他自己都不信。

就差把“从哪里起家最容易造反”贴脑门上了。

但房玄龄假装信了,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昔日太上皇陛下从晋阳起兵,席卷四方。

“今晋阳属并州,殿下何不效法先祖,取并州、代州之地。

“有汾水、太行山天险,表里山河,足以谋大事。”

他也不避讳了,开口就是“谋大事”。

侯君集对这提案摇头:

“昔日晋阳能起兵,是因为隋末天下大乱,才有可乘之机。

“而今天下大定,就没有钻空子的机会了。

“并、代两州靠近中原,朝廷军队补给方便。而我军若被围困在太行山中,那补给就很困难了。

“战事一长,我军自溃。”

两人自然而然地把自己代入到“造反者”的角色中去,并积极开动脑筋,激烈地争辩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密谋,李明只与房玄龄和侯君集两人商量。

因为这俩老狐狸虽然年纪大,但心思比现在的小年轻还野,一点也不安分。

李明可以与之共谋大事。

而相比之下,韦待价太嫩了,造反的话题会吓着他的。

李道宗则古板方正,又有宗室的包袱,不太可能参与这种近似大逆不道的擦边行为。

把握各个手下不同的性格和特长,是当一把手的关键,没有之一。

侯君集眉头紧锁,盯着自己研究了不知多少个日夜的地形地图,一手抚摸钢须,都快把手掌印出印子了。

许久,他眉头倏然舒展:

“符合殿下的要求地方,倒也不是没有。”

他眼里放光,将手指点在梁州和兴州的地方。

这也是汉中盆地所在的位置。

“此两州为古汉中郡,在南山(秦岭)以南、巴山以北,以此两座山脉为屏障,足以抵挡大军。

“两山之间,有汉水纵贯东西,又有沮水、漾水、玉带河沟通南北,土地肥沃、交通便利。

“两州互为犄角,若被攻击一处,另一州可以乘水路迅速支援粮草兵马,足以自持。”

对于侯君集的提案,房玄龄也是微微摇头:

“汉中固则固矣,然而空间略显局促狭小。

“以此地为基础,难以席卷天下。

“昔日汉末三国,汉中先后落入张鲁、刘备之手,然而这些势力终归没能成大气候。”

他用丰厚的文史知识,成功反驳了军事见长的侯君集。

听着两位大能的互相争论,李明也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在地图上有模有样地画着:

“江南的杭州与越州,如何呀?”

他想效两百多年后的钱王“故事”。

这个提议立刻遭到了两位战略大师的联合拷打。

房玄龄直言劝谏道:

“殿下若真想谋大事,最好别把眼光放在淮水以东。”

李明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因为太热了?”

虽然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唐末以后的事情了,但唐初的南方也不至于这么不堪吧?

除了唐朝间冰期天气炎热,他实在想不到更好的解释。

对于小殿下的疑问,侯君集指着地图,耐心地讲解:

“殿下请看,淮水以南多山川丘陵,河网密布,地形支离破碎。

“这导致交通不便,若一处受敌,其他地区难以相助。

“况且南方人丁稀少,军事重镇同时也是经济重镇,一般都坐落在江河的岸边,纵深较浅。

“所以,来自北方的力量若合兵一处,攻打防线的薄弱处,则南方守军难以互相接应支援。

“而一旦突破了最初的防线,则南方缺乏纵深的弊病就会暴露无遗,重镇一旦被分割包围,则全线溃败。”

这都是大唐开国之战的经验教训,也是为什么李靖与李孝恭能迅速攻灭萧铣等势力,一统南方。

唐朝以前的南北方战略,与唐朝以后是截然不同的。

房玄龄与侯君集两人争论许久,各自发挥特长,提出方案又被一一否决。

从南点到北、从西点到东,差不多把整个大唐疆域都鸟瞰了一个遍。

就是没有选择出让人满意的封地。

这不是因为两人业务能力不足,而是李明给出的任务目标实在太变态了——

以两州之力,抵挡全天下剩下的三百五十八州。

悬殊之差,无异于螳臂当车。

但两人对这个无厘头的任务,丝毫没有半点怨言。

因为他俩内心深处想干但又不敢说的大事,在天下太平、吏治昌明的贞观时期,又何尝不是螳臂当车呢?

两人争执不下,辩得口干舌燥,房玄龄看向了李明:

“殿下,您觉得呢?”

侯君集也看向了他:

“一切都由您定夺。”

两人争论的时候,李明没有再插嘴。

全程静静地聆听着,像是一个谦虚的学生。

在充分听取正反双方的意见、受到双方的启发之后,就该是他这个领导拍板的时刻了。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

将资源跳转至影视版权方网站或删除相关侵权链接,欢迎大家对网站内容侵犯版权等不健康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本站邮箱:yuedyw#gmail.com

最新热门热搜电视剧电影小说漫画排行榜免费在线观看下载 - 绿豆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