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很多人来 - 重生成了吴应熊 - 而山
康熙十二年六月中旬,也就是公元1673年6月18日那天,齐良搞的慈善拍卖会正式举行。天干地支齐良根本不懂,这公元历法齐良是询问了北京城的西洋传教士才知道的,从此他便自己搞了个日历表,以免又把时间给丢了。
昨夜北京城难得地下了一场午夜雨,第二天空气清新,晨风泠泠,气温凉爽,拍卖会在晋商会馆举行,当时下,山西与安徽富商最多,这是齐良选中此处作为拍卖地的主要原因。晋商会馆很大,里面有一块大坪,可容纳上千人。由于宣传工作做得好,会馆里早早便坐满了人,会馆并不阻挡百姓的进入,这是齐良的主意,目的是为了扩大影响力,为此还专门在大坪后部辟出一块空地作为普通百姓的观看区,它与中央的主场区有栅栏隔开着,两者之间的不同处是主场区有桌子凳子,而观看区什么也没有。
正前方,高高地搭着一个木台,上面放有一张铺有黄布的长桌,这应是拍卖台了,顶端写着的“慈善赈灾拍卖大会”八个大字赫然显目。会馆四周不管是横梁还是立柱上都挂着一些红布,上面写的都是宣传标语,有了它们的衬托会场显得相当有气氛。
齐良坐在最前排的一张桌上,今日来了一些官员他得陪着,与他坐一桌的就是裕亲王福全、惠郡王博翁果诺,两人都已是花甲之人,去年疏辞议政被康熙准了。
在他们一桌后面不远处,坐着柳依依、韩红儿、易英三女,韩红儿喜欢热闹,自进入会场后,她的一双好奇的眼睛一直不停向四处扫视,现在她们是整个会场的中心,韩红儿的清纯美丽,柳依依的风姿迷人,易英的冷艳冶致,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许多人把充满渴望、倾慕、欲望、占有的目光集中到她们身上,而她们的目光却望着第一排。
她们进来时齐良便与她们打过招呼了,现在齐良回头又与她们的目光碰在一起,柳依依与易英展颜一笑,给予齐良于赞扬与鼓励,齐良第一次纯洁地接受她们的目光,没有丝毫的歪心色念。
旁边的裕亲王也在笑,齐良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对象竟是刚与他含笑过的易英,易英向裕亲王很隐蔽地揖一礼,齐良顿生一种不舒服感,难道易英与这老头有一腿?
巳初拍卖正式开始,一位着青色长衫的拍卖师登上台,他简单介绍了一下今天有关拍卖的内容与拍卖的规则后,火火热热地拍卖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今天拍卖的第一件贵重物品是宋代龙泉窑鬲式炉,起价五千两!”拍卖师宏亮的声音传遍全场。
他的话音刚落,竞买者纷纷亮牌起价:
“五千一百两!”
“五千二百两!”
“五千四百两!”
……
一个肥头大耳的胖子直接喊出“六千两!”随着一声槌响,第一件物品拍卖成功,来至关外的皮商王袖中了头彩!
接着,两个强壮有力的杂役搬出一个一米多高的大花瓶,拍卖师介绍道:“这是唐代的青釉双鱼瓶,起价一万两白银!”
下面竞买声又起,最后被一位来至安徽的油商以二万一千两竞得,这次交易成功引来热闹的掌声。
接下来是一幅字画,因为很长很大齐良也拿来卖了。“这是一幅五代宋初李成的《寒林平野图》起价五万两白银!”拍卖师让人展开图给大家看。
这时裕亲王出价了:“本王出五万一百两!”他就是冲这一幅字画来的,此画乃李成传世精品,绢本水墨,纵137.8厘米,横69.2厘米,图绘萧瑟的隆冬平野中,长松亭立,古柏苍虬,枝干交柯,老根盘结,河道曲折,似冰冻凝固,烟霭空蒙而至天际,他甚是喜欢,觉得那画画的就是他自己。
会场如死一般的宁静,只有拍卖师那刺耳的声音在回荡:“有没有出价的?”
亲王要的东西,谁敢叫价?
齐良痛苦地闭上眼,本以为旁边的老头喜欢能卖个好价钱,可谁知……
“有没有人出价?没有人出价成交!”拍卖师几乎是以光电的神速讨好地叫定了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