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密授机宜 - 权倾天下:千古一后 - 一叶style
冯熙反问冯太后道:“太后娘娘。臣冯熙斗胆试问太后娘娘:以拓跋郁之忠勇。何历三朝而不迁其职。仍为一小小殿中尚书也。”
冯太后道:“殿中尚书虽然地位不高。然其总管禁宫内外之宿卫御林之士。京师与皇上、后宫之安危。可谓皆系于殿中尚书之手。故非皇帝极其亲信之人。不敢用之。”
冯熙道:“然也。Www。。com拓跋郁历经三朝。忠勇之心可见一斑。其又为拓跋氏皇室宗亲。对皇上之忠心。自无需多言。故三朝皇上。皆不敢升迁拓跋郁而把此要职委以他人。乙浑奏报太后娘娘。言殿中尚书拓跋欲反。太后娘娘何故信之。”
冯太后道:“本宫初时亦不信拓跋郁欲反。然乙浑亦是先帝与本宫深信之人。乙浑言之旦旦。曰拓跋郁谋反。且皇上亦亲耳听闻禁宫之内有喊杀之声。Www。。com况拓跋郁已为乙浑所杀。故本宫不再有疑。此事便不再深究。”
冯熙顿了一下。故意道:“太后娘娘。朝臣皆以为杀殿中尚书拓跋郁乃太后娘娘授意。皆因太后娘娘怕拓跋郁谋反。故下懿旨哄其进宫。再令侍卫杀之。可有此事。”
冯太后惊讶道:“绝无此事。本宫亦不曾颁下懿旨召其进宫。”
冯熙道:“微臣于户部已查证。Www。。com确有太后懿旨。言欲封殿中尚书拓跋郁为太尉一职。故拓跋郁不听门人劝阻而进宫被杀。若太后娘娘言绝无此事。此必是乙浑矫诏也。”
冯太后佯怒道:“果有此事。乙浑忒也胆大。竟敢矫诏而杀我大魏忠臣。兄长。汝言拓跋郁之忠。乙浑之奸。然本宫欲问兄长。乙浑何故要杀郁跋郁乎。”
冯熙道:“回太后娘娘。乙浑矫诏自封丞相之时。殿中尚书拓跋郁即当庭质疑之。于群臣前言其疑乙浑矫诏而窃居丞相之职。乙浑闻之。心头大恨。故欲杀拓跋郁。乙浑既敢矫诏。窃居丞相一职。其野心可见一斑。只恐假以时日。乙浑必欲篡皇帝之位。”
“无论如何。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在朝廷之中。唯一能阻碍乙浑的人便是执掌禁宫内外宿卫御林之士。乙浑虽居丞相一职。能调动天下军兵。然宿卫御林乃皇室安危之根本。按我大魏律法。宿卫御林之士皆由拓跋氏任职。且只听令于皇帝。虽三公亦不能调动也。”
“拓跋郁既疑乙浑矫诏而窃丞相之职。自更不能听从乙浑之命。乙浑必杀殿中尚书拓跋郁。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臣料其有二因。其一。乙浑暴戾专权。无视朝廷百官。有胆敢不顺其意者。乙浑必杀之而后快。若其不杀拓跋郁。乙浑恐朝臣仿效。于他不利。故必杀拓跋郁。”
“其二。太后养伤、皇上居丧。亦不能长久。太后伤愈必出。而皇上亦在太后娘娘辅政之上。历练之后必亲政。无论是太后娘娘临朝称制。亦或皇上亲政。Www。。com若闻得乙浑矫诏杀大臣。更兼得矫诏自封丞相。独揽朝纲。太后与皇上能容乙浑乎。”
冯太后摇摇头道:“此必不能忍。乃诛三族之大罪。”
冯熙道:“太后娘娘此言极是。乙浑亦为三朝老臣。久经沙场。又得贾秀指点。焉能不明其理乎。乙浑何敢大胆。此必为其已做好充足准备。若太后娘娘复出、皇上亲政。对乙浑所作所为佯装不知。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则乙浑尚能保全太后与皇上性命。从此更是架空皇权。虽为丞相之名。却已有帝王之实。”
“若太后与皇上怒而欲问罪于乙浑。乙浑必与皇上和太后对抗。然京城之中。乙浑并无一兵一卒。以何与太后和皇上相抗。故乙浑必杀忠于皇上和太后的殿中尚书拓跋郁。而令其亲信任殿中尚书之职。”
冯太后惊讶道:“兄长。Www。。com即使令贾秀为殿中尚书。掌管禁宫内外宿卫御林之士。然宿卫御林之士。皆皇帝的亲信。若乙浑欲反。也不能调动宿卫御林之士。只恐反为宿卫御林之士所杀。”
冯熙道:“太后娘娘只知其一。不知有其二。若贾秀掌兵。乙浑欲反时。只需令贾秀调开宿卫御林之士。而以府兵杀入禁宫即可。况宿卫御林之士虽然忠于皇上。Www。。com却安敢保证其有不被乙浑与贾秀收买之徒乎。”
冯太后惊出一身冷汗。缓缓而道:“贾秀为殿中尚书。乃乙浑报荐。本宫所准尔。兄长此言。令本宫顿悟。然乙浑气势既成。何以奈之。”
冯熙奏道:“乙浑沒有料到的是。他欲杀拓跋郁。而未展开行动之时。拓跋郁已经带领八百禁卫包围禁宫。欲诛乙浑以清君侧。然拓跋郁过于忠诚。被乙浑以其带兵闯禁宫欲谋反之言吓退。拓跋郁回府之后。猛然醒悟。正欲再次带兵诛杀乙浑时。却接到乙浑矫太后诏。言太后欲封拓跋郁为太尉。令其速速进宫。拓跋郁不疑有他。遂入宫而为乙浑伏兵宫内而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