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族王的无奈 - 偷天借道 - 玄武十三
“老子就这德行,谁敢说个不好,就是找死,回头就发兵灭了他!”
认真起来的黄太岁不是个纸老虎,一身从战场上历练出来的杀气放出来,完全就变了一个人,在街上走过的老百姓,都心生畏惧,匆匆离去。
男人是个奇怪动物,为了虚无缥缈的面子问题,真的会做出很多没有理智,非常冲动的行为来。
他的威胁很有效,懂个轻重的萧远峰猛朝手下摇头,让他们把笑容硬生生的憋下去,当儿子的终究最了解亲爹的脾气。
堂堂的族王,哪个是脾气好的,黄太岁不屑一顾的道:“给这些草民,用得着吃得那么好吗?你小子难道不知,眼下粮食的重要?”
乱世之下,有军队,有地盘才有荣华富贵,要养活数以万计的士兵,所需要的粮食就个常人难以去估算的数字,这粮食也被分为了三类,第一类是大米和白面的精粮,第二类是番薯玉米等杂粮,第三类则从最差,是麦秆子、稻壳磨碎参合着一点野菜做的饭团子。
属于大族规模的太平乐府就该把这些精细的好粮食,拿去养兵,那些个贫民百姓的话只要有野菜团子吃,饿不死就行了,吃白面等精粮,就简直是在糟蹋好东西。
“人要壮实,就得吃得好!这白面和大米不可或缺,太平乐府根基太浅,想要立足,便只能靠在黄族王眼里的这些低下的老百姓,不能让他们吃饱,哪儿来的力气干活,和抵抗外敌。”
萧远峰对他爹的说法不同意,说出了自己的见解道:“不管是强族,还是大族,乃至小族,都喜欢把好的粮食藏起来,优先供应军队,而老百姓只能吃杂粮,甚至是稻壳,野菜混合的饭团子,长年累月身体必定变的虚弱无力,最后导致农田减产,军队兵员的战力下降等问题。”
倒吸着凉气,吴威中开始有些明白儿子为啥宁愿受皮肉之苦,也想留在太平乐府,以民为本的思想,作为谋士他曾经数次向黄太岁提出。
适当的削弱军队在粮食上优先享用的特权,在民间市场上投放一部分廉价的大米和面粉,来造福老百姓。
“你的道理,老子自然知道,可……哎……”
最初黄太岁也是同意,他不是个没有先见之明的昏庸族王,并且坚决的按照吴威中的提议进行了改革,可是一执行就遭到的阻力,那是前所未有的巨大。
首先和他唱反调的,就是在军队里担任要职的那些高级将领们,精粮的配额减少,会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
九州大陆上很多军队里,多少存在吃空饷的习惯,一万人的队伍里,实力人数在五六千的情况很普遍,多余的粮食,全部属于军队的私人财产,被那些高级将领拿到黑市上换钱。
本来以黄太岁的族王权威,和他在军队里拥有无数心腹的二弟黄太时,想要强压下那些高级将领的怒火,并不是难事,偏偏蒙克强族的黑市是由刘家商社控制的,结果就不用说了。
从不和刘家商社有任何牵连,绝对忠于族王势力一方的军队将领,破天荒的违逆了黄太岁的命令,公开的进行抵制。
面对几乎要形成兵变的困局,向来强势霸道的黄太岁也只能妥协,急忙取消了改革计划,从此不再提起这事。
没想到当爹没做成的事情,做儿子的能办到,而且是非常的成功,走进定胜城的两天以来,黄太岁真没见过一个瘦柴棍子,连不干体力活的妇人都有一副红光满面的气色,这绝对是营养充足的表现。
黄太岁岂能不知道儿子做的比自己好,一个新兴的势力就是好,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没有人情上的羁绊,回想自己军队里的那些掌握实权的将领,多少都和黄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绝大部分都是子承父业,效忠黄太岁他们家族好几代人了。
在这样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中,再强势的黄太岁也不能采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去清理碍手碍脚的人。
“不说了,去你军营里悄瞧瞧,老子就知道你给当兵的又吃的是啥!”
“黄族王,你的要求太多了,军营是随便哪个人能进去参观的吗?您这是在得寸进尺。”
本来就是一个赌约,考察下太平乐府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军营里有很多不能为外人知道的东西,怎么能让人去参观。
所以对于老爹的额外要求,萧远峰抱着坚决反对的态度,但黄太岁却有他的撒手锏:“不同意……那老子回去请示你娘,行不?”
还被软禁在定军城的族王府邸的萧凤飞,是黄太岁收拾儿子的不二武器,谁叫萧远峰是个孝子,一听他的弦外之音,就马上不再反对,只是气鼓鼓的盯着黄太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