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太宗孝文皇帝 - 汉兴六十年 - 夜溶月
转眼到了公元前157年,这一年的年景不好,从关中到河洛地区,正月以后,就没有下过几场雨,严重影响春耕。
久旱必有蝗。到了四月,正值春夏之交,北方飞来蝗虫,遮天蔽日。蝗虫所经之处,地里的禾苗乃至树上的树叶,无不被啃光。
各地的灾情报告如雪片般飞来京城。未央宫中,刘恒坐立不安,连续几天召见丞相申屠嘉等人商讨对策。最终定下六项救灾措施:
一、诏令诸侯,免除今年向朝廷的进贡;
二、解除禁令,允许百姓开发山林湖泊;
三、以上率下,减少宫中的各项开支;
四、裁减官吏,减少财政供养人员;
五、打开各地的粮仓,救济受灾百姓;
六、允许民间买卖爵位。
出台的这六条救济措施,既有直接救济,又有间接救济;既有实物救济,又有政策性救济。
所以这一年,虽然遇到旱灾加上蝗灾,老百姓还是艰难的捱过去了。
而刘恒却熬不过这个夏天了。
连年的呕心沥血,刘恒终于病倒了。做了二十三年皇帝,内忧外患不断,他几乎没有过上几天舒心日子。登临帝位,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有无尽凶险。
清朝康熙皇帝说过,一旦做上了皇帝,便没有退路,不到老死那天,不敢懈怠。
权力高度集中,相应的,风险也高度集中,皇帝咳嗽一声,老百姓就要感冒;皇帝行差踏错一步,一级一级偏差下来,天下就乱了套。
老百姓过日子就像在碰运气,碰上个明君圣主,老百姓安居乐业,运气差点,遇到个昏君暴君,老百姓的日子就没法过了。这是皇权体制的悲剧。
大汉子民运气还不错,刘恒的继承人刘启将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
自从刘恒病重,皇太子刘启日夜守在父亲的病床前,尽儿子的孝道,也好平稳接班。
刘恒签发了最后一份人事任免文件,调中尉周亚夫担任车骑将军。他看着刘启,叮嘱道:“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能放心使用的将军。”
刘启郑重回答:“我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