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大扫荡:大捷(三) - 抗日之精英特战队 - 红色尖兵战队
牛家镇位于牛家洼的北部。几乎可以算是牛家洼的边缘地带了。因为靠近上游。所以这次洪水來临。最先袭击的就是他们。
日军的其他部队。像独立混成第8旅团和独立混成第18旅团则分布在牛家洼的南部和东部。距离牛家镇十來里地呢。就比较远了。
当然这次的洪水來的太快。其他日军部队一样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估计现在正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着吧。Www。。com
多门二郎指挥部的物资和设备全都装在了几辆大卡车上。结果被一场洪水全都冲跑了。不知道落到了什么地方。指挥部的电台也在那里面。这让他想跟其他部队联系都沒有办法了。
虽然也派遣了几个士兵前去探查。但是估计一时半会是回不來的。而牛家镇也不能久待。必须要尽快离开这里才行。
所以多门二郎带着一帮子残兵败将一路向北。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想要快点离开牛家洼这块伤心地。
牛家洼北面的丘陵并不高。也就是二十几米的样子。而且坡度很缓。便于攀登。在山坡上面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足有齐腰深。一条土路从野草中蜿蜒而上。通向了丘陵顶部。然后从那里翻过丘陵。在一路向下。通向了位于丘陵外的另一条大道。
那条大道就是通往铁岭县的公路。Www。。com
到了这里。多门二郎神情一振。松了口气。“看來总算是要出了这可恶的洼地了。这一路上实在是太难受了。”
全身的衣服早就都湿透了。在这深秋的季节被西北风一吹。寒气往骨头里透。而且脚下都是泥水路。每一步都要小心。不然就会滑倒在地上。而且那些粘在鞋上的胶泥也十分讨厌。多门二郎的大皮靴就被粘住了好几次。费了好大劲才拔出來的。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这一路折腾。鬼子都十分疲惫了。现在看到了旱地。自然是十分高兴。一个个加快了步伐。朝丘陵上奔去。
距离丘陵越來越近了。但是多门二郎的神色却越來越沉重。他忽然抬起手。止住了队伍的前进。“停止前进。”
队伍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还是停了下來。士兵们全都扭头看着司令官。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多门二郎双眼一瞬不瞬的注视着对面不远处外的丘陵上。似乎在看什么。足有一分多钟也沒有眨一下眼睛。
“有敌人。卧倒。”
突然。他一声大喝。然后伏在了地上。也不管身下就是那冰凉的泥水。弄脏了他那把天皇御赐珍若生命的玉柄战刀。
其他的鬼子也都明白了。纷纷伏在了地上。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举起手中的武器。警惕的注视着丘陵上。
丘陵上一片寂静。听不到一点声音。
多门二郎也侧耳倾听者。他刚才的确是听到了丘陵上有声音。但是现在再仔细一听。只能听到风吹过的声音了。
“难道是我听错了。有点疑神疑鬼。”多门二郎也有点不确定了。今天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他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有点太紧张。所以有了幻听。
见这么久都沒有动静。那些鬼子兵议论纷纷。都有点怀疑了。
多门二郎思忖了一下。觉得如果上面真有埋伏的话。估计早就发动了。看來是自己想的太多了。于是把手一挥。让队伍继续前进。
无缘无故地在泥水中浸了半天。士兵们又冷又饿。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但是多门二郎是司令官。就算是有不满也不敢说出來。只得垂头丧气的朝丘陵上走去。
虽然垂直高度只有二十來米。但是因为是和缓的坡度。所以实际距离大概有一百多米。这么一來。鬼子顺着缓坡一路朝上爬去。很快就到了半山腰。
就在这个时候。走在最前面的鬼子脚下一软。好像踩到了什么东西。沒等他反应过來。一声爆炸就在他脚下爆发了。
轰轰轰。这声爆炸为信号。整个山坡上到处都是爆炸。早就埋好的地雷发挥出了威力。将鬼子成片成片的放倒。
丘陵的山坡上全是黑土。碎石很少。非常适合埋地雷。因此这上面埋下的地雷足有几十颗。而且都是最新式的反步兵地雷。
这下子。鬼子倒了霉。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残酷洗礼。
也就是十几秒的时间。多门二郎带的这拼凑起來的五百多人。就只剩下了一半。剩下的不是被炸飞了。就是正抱着伤处倒在地上**着。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这顿爆炸把鬼子炸懵了。他们端着步枪四下里寻找着。希望看到敌人在哪里。但是却沒有看到一个人。
砰。。。两颗狙击枪的子弹从远处飞來。瞬间就贯入了队伍中仅有的两个机枪手的脑袋。将它打的开了花。
两具尸体倒在了地上。这下子鬼子的重火力算是彻底报销了。
砰砰的枪响不断。躲在暗处的狙击手根本就不露面。他们利用树木和野草的掩护。使用新式的狙击枪。一个一个的敲掉鬼子。
鬼子胡乱的射击着。但是根本就沒有效果。反而招來了狙击枪的点名。把自己的小命也丢了。
至于那些想要朝外逃窜的。更是第一时间被击毙。沒有一个能逃出去。
“最少三十名狙击手。支那人看來是动了真格的。”多门二郎从狙击枪的声音中能大概听出点來。不由得心中一沉。
狙击手在哪个部队中都是精英存在。一般一支分队也就配备一两名狙击手。像这么几十名狙击手一起行动。简直是土地主在炫富一般。
不过罗霄不在乎。楚一飞的毒刺战队就是狙击手战队。总人数超过了三百名。都是经过虎牙特战队精心训练出來的。战斗力比一般的狙击手高了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