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试探(上) - 抗日之精英特战队 - 红色尖兵战队
榆关城内。六二六团的团部中。团长石世安一脸的气愤。他手里拿着电话。正在给第九旅的旅长何柱国汇报着情况。
听完了他的报告。何旅长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这件事情。恐怕鬼子有阴谋。所以你们要保持克制。不要中了鬼子的计策。我会亲自前往北平面见少帅。汇报这里的情形的。”
听何旅长这么说了。石世安心中这才踏实了一点。他等何旅长安排好任务之后。这才挂断电话。
说实话。石世安不怕打仗。尤其是打鬼子。他更是不含糊的。但是跟鬼子的交锋将涉及到更深一层的东西。则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身为六二六团的团长。助手在这榆关城内。石世安身上背负着沉重的责任。这让他做什么事都兢兢业业。而又谨慎万分。
最近一段时间。Www。。com鬼子的挑衅迅速增多。已经好几次朝着东北军阵地开枪。石世安都让手下的部队忍耐着。
这么想着。石世安拿起电话。说道。“给我接北城门指挥所。”然后就耐心等待着。
很快。电话那边有了回应。“团长。我是安德馨。”
“安德馨。你那边情况怎么样。”安德馨可是石世安手下的得力干将。深得他器重。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安德馨说道。“一切正常。鬼子的兵营也沒有什么异动。”
“好。你密切注意鬼子的动向。有情况立刻报告。”沒有情况。这个消息让他放心了许多。
又询问了南门。石世安得知除了西城门外的那九辆战车外。鬼子其他部队都沒有任何异动。
这么看來。鬼子是在试探。看看东北军有什么反应。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
石世安重新坐回了椅子中。沉思着。他觉得或许忍耐是错误的。
鬼子既然试探。那么就是要知道东北军对于他们这种举动的反应。如果东北军一味的忍耐退让。鬼子就会得寸进尺。到时候恐怕反而会更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如今的山海关。气氛十分紧张。可以说是一触即发。鬼子对于这个连接关内和关外的关键要地。是志在必得的。
正因为知道这里的重要。所以何柱国旅长才派遣了六二六团常年驻防在这里。防备鬼子搞什么活动。
要不是辛丑条约使得鬼子在山海关沿线有了驻兵权。恐怕现在形式也不会这样的。
不过。现在说那些都沒有用了。还是想办法先解决眼前的问題吧。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com。
石世安拿起电话。给榆关县长苏德荣打去了电话。约他天亮后前往日本守备队的队部。质问鬼子为什么要炮轰榆关城。
苏德荣当时就答应下來。并建议不用等天亮了。现在就应该动身前往。石世安一听当然赞成。于是他立刻让警卫员安排汽车。前往接上苏德荣之后。一起赶往城南火车站附近的日本守备队。
山海关这里的日本守备队驻守已经有二十多年了。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从辛丑条约之后就有部队在这里驻扎。如今这里驻扎了三个大队的鬼子兵。都是关东军中的精锐部队。
日本守备队位于榆关城南门外火车站附近。占地面积有五十多亩。周围围着铁丝网。每间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岗楼。上面有鬼子在巡逻站岗。
汽车疾驶到了日本守备队营门外。几名鬼子的哨兵拦住了去路。用半熟不熟的汉语问道。“你们什么的干活。”
苏德荣和石世安从汽车上跳下來。然后來到了鬼子哨兵近前。“我是榆关县长苏德荣。这位是中华民国驻榆关第九旅少校团长石世安。有事情要见你们守备队队长落合正次郎。”
鬼子哨兵闻听。不敢怠慢急忙给里面去了电话。说了具体情况。
两个人站在大门口等待着。但是鬼子的手背队长落合正次郎左等不出來。右等也不得出來。
这个季节的天气。晚上撒尿成冰。这时候正是凌晨一两点钟的时候。两个人即使穿着厚厚的皮大衣。也依然被冻得直哆嗦。
等了足有一个多小时。落合正次郎队长依然沒有出來。第一时间更新 www..com也沒有其他反应。石世安忍不住了。他迈步來到了几个哨兵的近前。说道。“你们马上通知落合正次郎。就说第九旅六二六团团长石世安奉命前來质询情况。让他立刻出來。”
“对不起。我们队长正在休息。沒时间会客。”鬼子哨兵已经得到了命令。因此嚣张的说道。
“你们。。”苏德荣被气的够呛。他伸出了手指指着那些鬼子就要说什么。但是被石世安给按住了。
石世安神情严肃。他冷声喝道。“这件事情关系到日军和我们东北军的相处。希望落合正次郎队长能够明白。如果他依然是现在的态度。那么如果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我方概不负责。”
说完。石世安转身就走。根本不在理会那些鬼子。
这下子鬼子们慌了。他们连忙拨动了落合正次郎的电话。将石世安说过的话说了一遍。
落合正次郎正坐在屋内烤着炭火喝清酒。听完了哨兵的禀报不由得微微皱眉。他沒想到石世安又这么强硬。这么一來想要杀杀对方锐气的计划只能暂时停止了。于是命令门口的哨兵留住石世安他们。自己则带人赶到了大门口。
大门口。石世安他们正要返回。几个鬼子哨兵突然踏前一步。來到了石世安他们身前。
“站住。你们想干什么。”石世安带來的警卫排哗啦一声将枪举了起來。对准了大门口的几个鬼子哨兵。
几个鬼子哨兵急忙说到。“不要误会。我们是奉了队长的命令。來挽留石团长的。”说着话将枪背到了背上。“我们队长马上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