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草台班底 - 三国最邪恶 - 老道俯卧撑
中平元年正月以后,瘟疫渐行。此时,钜鹿有张角兄弟三人,一弟张宝,一弟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张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受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张角拜问老者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张角自得到此书以后,晓夜攻习,自称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
瘟疫流行开来时,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越来越多,张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又到处散布谣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又云:“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张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赠金帛,结交中涓封婿,以为内应。张角与其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趁势取天下,诚为可惜。”
原本起义是有完善的计划和步骤的,张角派遣大方首领马元义往来于洛阳和各州之间,准备调集荆、扬两州的道徒数万人潜赴邺城,并积极联络洛阳皇宫中的宦官信徒充当内应,确定三月五日在洛阳和各州同时起义。可是正当起义即将发动的关键时刻,太平道内部却出了个叛徒,济南人唐周向朝廷上书告密,使得起义计划全部泄露。东汉王朝闻报后,即行严厉镇压,收捕起义首脑人物,天子刘宏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婿等一干人下狱。这一突然变故打乱了起义部署,张角闻知事情败露为了扭转被动不利局面,当机立断星夜举兵决定提前举行起义,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蛊惑众人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因起义军以黄巾缠头为标志故史称“黄巾起义”正式爆发了。
发生在中国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原本是张角领导的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全国性农民起义。东汉末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穷苦农民与世家豪强矛盾激化的结果。而汉王朝外戚、宦官争权,宦官与外戚两大集团交替专政,买卖官爵,朝政日渐腐败。加上地方豪强大量的兼并土地,农民民不聊生,赋税日趋沉重,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阶级矛盾高度激化,小规模的农民战争此落彼起,连绵不断。在此之前已经多次爆发过小规模的起义,但均遭到东汉王朝的无情镇压。
黄巾起义爆发后,声势十分浩大,史称“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黄巾军主力分布在三个地区:首领张角,他的弟弟张宝和张梁他们率领义军主力,活跃于冀州地区,在北方形成中心。张曼成自称“神上使”,带领黄巾军活跃在南阳地区,形成南方地区的起义中心。波才、彭脱等人率部转战于颍川(郡治在今河南禹县)、汝南(郡治在今河南汝南东北)、陈国(郡治所在今河南睢阳)一带,成为东方地区的革命主力。各路黄巾军所到之处,烧官府、打豪强、攻坞壁、占城邑所向披靡。
八州并起的黄巾大起义让东汉朝廷震动,天子刘宏在惶恐不安之余,急忙调兵遣将镇压起义: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屯兵都亭,以保卫京师;在函谷、太谷等八个险隘要冲设置八关都尉,以加强洛阳外围的防御;下诏解除“党禁”,以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出宫中藏钱收实官兵,用西园马匹装备军队,扩充骑兵,增设西园八校,以加强军队实力,尔后,朝廷调集军队派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隽,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消息传到中山,刘晔所分管的工作中就有负责打理情报一项,将各地的情报汇总后来见刘卓:“刘校尉果然英明,发生大事情了。”
刘卓笑了笑没说什么,接过情报略一翻看与历史没有太大的出入心中大定,对典韦说道:“恶来,召集众人来此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