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8章 - 锦绣中华 - 向唯达
据史载,有关土家族的服饰宋代称“溪布”、“峒布”、“土锦”等。后受汉族先进技术影响,土家人用自织自染的“土布”做成围裙。到现代,土家服饰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仍保留了许多传统样式。土家族人始终着以琵琶襟为特征的满襟衣。托肩矮领大袖口,滚花边。男捆腰带,女套绣花围裙。头上均包青布帕或丝帕,男帕左方垂一节过耳,妇女全包头。未婚闺女留长发扎辫,用红头绳扎上下两端,额前前留“刘海”。已婚妇女挽上发管,别簪,插银首饰。裤子多为青、蓝色、上结白布裤腰,裤脚短且大。青壮年男子打绑腿,女裤以对衬色布加边,上缀三条均等的梅花条,脚上穿青布瓦鞋,包白色裹脚布。若遇喜庆节日或走亲访友,则另有一番梳妆打扮,如加佩牙签、银牌等。
土家蜡染印花注重配色纯净,讲究立意构图,成形的布料呈花异彩流布,幅面艺术风格特异纯美,突出的工艺特点为热色:苗族蜡染土布注重染色纯,不讲究华美雕饰,给人一种自然纯净的艺术感,突出的工艺特点为冷色。
蜡染印花布的制成是把倭雕成各种空白花孔图形的软木板或硬纸板模具铺放在白布上,把蜡汁溶液灌入花模空白处,待干后,采用当地自然生长的一种染汁液含量较高的植物制成染液进行浸染,除去防染蜡后,即可显现出蓝白相间的花纹图案。蜡染土布的做法是直接用蜡汁溶液在土布上画出所需图案或写出字体,然后放入染液缸冷浸染色、氧化、高温脱蜡、晾干即成。
土家蜡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充满艺术的魅力,远销日本、香港等地,享誉中外,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在土家族的心中,繁多的色彩中,红色则最受人青昧。红色有着热烈、鲜艳、醒目、样和之感,因此喜红者诸多。有色必有红,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饰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无红不成喜,有喜必有红之俗。“改土归流”后,由于受封建王朝的压制,以及中原文化的强大影响,土家族的服饰男女服装均为满襟款式,改掉了“男女服饰不分”的民族服装,加以土家族的家织花边,保持着本民族服装的浓厚特色。